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归纳小结,当堂测评,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过程与方法:2、学习摆事例和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探究。2、从结构人手,理清思路,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如何运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知识链接】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在馆五年,病死。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又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成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理学家“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等。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我先赢1、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2、应怎样对待传说的话?应怎样对待书本和学问? 智能比拼我更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再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 研究文章如何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中心论点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3、第3段举国难危急的时候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4、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5、第4段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则事例证明了什么? (6、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学问。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7、“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文段阅读(第六段)(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2)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3)这段文字要论证的观点是 (4)举戴震读《大学章句》的例子是要直接证明哪一句话?请另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例子。 (5)第(2)(3)(4)(5)句是在讲道理,其中从正面说理的句子是 ,从反面说理的句子是 (6)文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 (7)“学术”和“文化”两个词不能互换位置,这是为什么? (8)“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归纳小结】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精辟充分。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事理分析得透彻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当堂测评】检测冲关我最棒比较阅读:读课本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的一篇短文,读后与本文比较: ①本文的开头,同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本文于哪两层意思的论述是课文所没有的?这些论述,你认为有没有道理? 【学习反思】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明确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拓展提升,课后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归纳小结,当堂测评,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学案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