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2福建省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分题型)
福建省泉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现代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现代文阅读,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片段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三张图片,完成各题,阅读,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两篇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现代文阅读
一.语段阅读(共5小题)
1.(2022•石狮市)
品名:“守护家”免洗手消毒液(Ⅱ型)
主要有效成分:乙醇和过氧化氢
剂型:液体
使用范围:适用于日常卫生手和外科手消毒
使用方法:原液使用,取适量本品涂于掌心,按照手消毒规范要求进行充分搓揉,作用1分钟直至干燥。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避免触及眼部,请远离火源;3.6岁以下儿童在成人监督下使用。
启用后使用有效期:3个月
生产日期:2021﹣12﹣01
有效期:两年
贮存条件:贮存于避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源及易燃物。
(1)2022年3月27日,方方的家里启用了一瓶这款免洗手消毒液,必须在什么日期之前使用?
A.2023年12月1日
B.2024年3月27日
C.2022年3月1日
D.2022年6月27日
(2)方方可以把这款免洗手消毒液贮存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A.晒台
B.客厅
C.厨房
D.卫生间
(3)方方的妹妹今年5岁,也要用一用免洗手消毒液,正确的做法是
A.在方方的监督下让妹妹使用
B.在爸爸妈妈等成人监督下让妹妹使用
C.可以直接把免洗手消毒液拿给妹妹使用
D.把免洗手消毒液稀释到清水里再让妹妹使用
(4)星期三上午,方方一放学,丢下书包后随便用免洗手消毒液喷洒几下,就径直走向餐来。请你联系文本内容,给他提提建议。
2.(2021•安溪县)课内片段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品读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他们”指的是 。
②画线句子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
(3)时间的流逝本是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的描写谈谈感受。
3.(2020•丰泽区)
南通市关于使用疫情防控“通城码”的通告
一、“通城码”是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简称“防指”)指定的通行服务码,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通用,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
二、“通城码”面向民众开放,准备返(来)通人员和已在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必须主动申报,以方便快捷通行。本市户籍人员未能申报的,可以按原有规定和方式出行。
三、申请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指定二维码,或登录支付宝APP搜索“通城码”点击进入,或关注“南通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通城码”登录模块。申报人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四、“通城码”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显示红色,说明系疫情重点地区来通人员或者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人员;显示黄色,有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人员和其他需要关注人员;显示绿色,其中对来通旅游或者短暂停留等人员暂时设为“绿码待定”。
五、持红码者,均应在定点医院诊治或者实施隔离医学观察14日;持黄码者,如出现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惩戒;情节严重的
(有删节)
(1)下列对“通城码”申报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南通办事人员必须申报“通城码”。
B.已在通的非南通户籍人员必须申报“通城码”。
C.鼓励已在通的本市户籍人员主动如实申报“通城码”。
D.在外地工作的南通户籍人员返回南通,可以不用申报“通城码”。
(2)关于“通城码”的申报方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A.扫描指定二维码申报。
B.到有关服务中心填写申报表格申报。
C.登录支付宝APP搜索“通城码”点击进入申报。
D.关注“南通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通城码”登录中报。
(3)从疫情重点地区来南通市的人员持有的“通城码”显示什么颜色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绿码待定
(4)南通市实行防控“通城码”管理制度,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至少两点)
4.(2020•安溪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ㅤㅤ2019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 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以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症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株。
[材料二]
ㅤㅤ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材料三]
ㅤㅤ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自我接种)以及大小不同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1)新型冠状病毒是谁命名的?
A.科学家
B.著名医生
C.亚洲卫生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2)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发现的?
A.病例
B.实验室
C.动物身上
D.科学研究
(3)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应该是什么?
A.握手
B.食品
C.近距离飞沫
D.1米以外远距离飞沫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年轻人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B.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也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C.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D.老年人、孕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5)疫情防控期间,冬冬爷爷没戴口罩到市场买菜,你会怎么劝导他?
5.(2020•惠安县)阅读下面三张图片,完成各题。
(选自新华网图片)
(1)使新型冠状病毒得名的蛋白是 。
A.表面S蛋白
B.M蛋白
C.RNA、N蛋白
D.E蛋白
(2)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方式不包括 。
A.75%乙醇
B.56℃高温消杀
C.氯已定
D.紫外线
(3)下列不属于预防新冠肺炎方法的是 。
A.勤洗手
B.戴口罩
C.多通风
D.勤就医
(4)复学以来,你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活动?( 至少写出两个)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你还有什么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活动:① ;
② 。
建议:① ;
② 。
二.记叙文(共3小题)
6.(2021•泉州)阅读。
同是少年时
李松涛
天下的父母,都盼自己的子女有出息。
我是独生子,但爸爸对我并不溺爱,责骂和体罚经常发生——那全是为我“走正路”的一种操心方式。
爸爸是个体手工业者,缝纫机夜以继日地嚣响,家庭缺少文化氛围。上初二年时,便被它深深打动,渴望拥有它。然而我知道,一概视为冲击学业的闲书。若向他伸手要钱买,无疑是自讨没趣。于是,积少成多后卖掉,凑足二角五分钱
记得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眼看购刊时间就要到了,却怎么也凑不够钱。万般无奈,我斗胆把家中夏日闲置的炉盘和炉盖子偷卖了凑足钱去买书,完全忘却了后果。直至冬天来临,以为免不了一顿痛骂痛打。不料,在我如实招供并出示了几本用报纸包好的文学月刊之后,而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问道:“这一本子一本子的有啥用?”我怯生生地答:“对写作文有好处!”爸爸把攥在手中的竹尺放下,拿起文学月刊,目光盯在定价上。第二天,爸爸意外地塞给我三元钱,允许我去邮局订一份自己喜爱的刊物。
就在那天晚上,爸爸破例早早地离开了缝纫机,躺在被窝里给我讲述了他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家中贫困,无钱供他上学。每天清晨,他赶着猪群出门时,羡慕中不免生出几分酸楚。由于念书的诱惑太大,他决定为自己创造条件,一边例行放猪,一边拼命割草,等严冬季节把日积月累的一大垛草卖掉,换几个小钱当学费,到数十里外随时都可以插班的小学去读书……如此这般,爸爸春夏秋三季放猪,但也仅仅循环了两次,便因生计所迫
爸爸讲得很动情,我听得很入迷。我明白,爸爸不是在给我讲故事,有了条件要懂得珍惜!许久之后,偶一想到爸爸那两冬求学的经历,因而也就更努力于自己的功课了。那个没有炉盘和炉盖子的局面是如何补救的,我已记不清了,我的身心在爸爸温馨的呵护下,始终热烘烘暖洋洋的。
爸爸渐渐晓得了,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和玩泥球、打弹弓不是一回事儿,为我的人生增加了一根“吸氧管”给我推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子。当后来我自己写的书一本本问世时,他老人家亲眼看到了我是如何从一枚芽苞长成一棵树的。
如今,儿子也恰是我当初的年岁,他的境况与爸爸乃至我都大不相同了。爸爸少年时没见过的刊物,在他少年时都成了常见之物。由于生活的教诲,我要比爸爸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少了些褊狭。我为儿子提供报纸、杂志、课外书籍,这些皆可视为阳光雨露。是的,我的儿子再也不用像我的爸爸那般为上一季学而劳累三季了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有一条是永恒不变的
(选自《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阅读》,2020年第7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讲谁的少年事?
A.儿子
B.“我”
C.爸爸
D.爷爷
(2)对文章第2自然段中“走正路”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不读闲书
B.不能“窃行”
C.读书成才
D.自赚学费
(3)爸爸意外给“我”三元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爸爸觉得花三元钱买一本书不贵。
B.爸爸觉得读课外书对“我”学习有益。
C.爸爸觉得文学月刊内容生动有趣。
D.爸爸觉得“我”说了实话值得表扬。
(4)“爸爸坚持用自己的爱心和财力,为我的人生增加一根‘吸氧管”,这里的“吸氧管”指的是什么?
A.报刊
B.泥球
C.弹弓
D.窗子
(5)文中,儿子少年的境况与爸爸乃至“我”都大不相同了。关于“大不相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儿子学习的条件更加优越。
B.儿子学习的渠道更加丰富。
C.“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包容。
D.“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放任。
(6)“‘我’的身心在父亲温馨呵护下,始终热烘烘暖洋洋的”,请联系上下文想想爸爸会怎样对“我”进行温馨的呵护(字数30字左右)
(7)“我”为什么能“从一枚芽苞长成一棵树”?请结合文本内容,至少写出两点原因。
(8)如果删去文中画线的语句,是否会影响文章对刻画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7.(2020•丰泽区)
父亲的皮带
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
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是5号窗口!”
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快上来,不要了,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1)文中写父亲送“我”到火车站去上大学,做了哪几件事?
①帮“我”背大旅行包。
②提前为“我”买车票、找车厢。
③旅行包拉链崩脱,帮忙捡起散落的食品。
④旅行包带断了,将身上的皮带解下来当包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文中父亲在捡散落的食品时,“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我”这样惊叫的原因是 。
A.火车汽笛声响了,马上要开动了
B.散落的食品脏了,“我”不想要
C.担心旁人笑话父亲过于节俭
D.担心火车开动后父亲会受伤
(3)文中“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的原因是 。
A.为要去上大学而感到激动
B.为摔坏了旅行包中的东西而伤心
C.为就要离开父母去省城而难过
D.被父亲送“我”上车时的行为所感动
(4)课文结尾“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为什么说父亲的这个动作是最酷的?
A.父亲猛地抽出腰间的皮带。
B.父亲从腰间抽出皮带的姿势很优美。
C.父亲抽出皮带时动作有力,模样很滑稽。
D.父亲为“我”抽出皮带当包带的动作饱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联系文本加以说明。(至少写两点)
(6)父亲没了皮带,把手插进兜里提裤子,模样十分滑稽。旁人笑了起来,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请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7)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结尾,给文章写一个开头
8.(2020•安溪县)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唢呐声声
我6岁那年,母亲死了。我清晰地记得,母亲临终前,含满了对我和哑巴父亲的牵挂。
母亲走后,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哑巴父亲的肩上。父亲每天做“豆花脑”,来维持我们父子的生活。每天深夜,父亲艰难地推着沉重的石磨转圈,洁白的豆浆从磨缝间流出,父亲还要把豆浆装入瓦缸,端上锅,在灶台边守候两三个小时。
天不亮,父亲便出发了,挑着担子,走街窜巷地卖“豆花脑”。父亲不能叫卖,只能吹一把破旧的唢呐来招揽生意,我很喜欢看父亲吹唢呐时的样子,高昂着头,像巨人一样高大。可渐渐的,上学后的我每当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发出怪叫。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我知道他们在学父亲。从那时起,已经没有了儿时的感觉,我开始尽量躲避跟父亲在一起。一次,我气极了,扑上去与他们厮打起来。结果被打得满脸是血,连忙拿着毛巾跑来,边擦边比划着问我,大声地向他喊:“你为什么是个哑巴?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亲那样说话?”父亲虽然听不见我说什么,但他被我的表情和动作惊呆了。他似乎从我的脸上读出了什么,父亲吹了整整一夜的唢呐,那唢呐声中带着哭泣
ㅤㅤ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卖“豆花脑”也开始尽量避开我上学的路,我知道,就是赶快考上高中,去城里读书。那样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上的高中,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想抚摸我时,又会怯怯地缩回去,眼睛里闪过痛苦、无奈、悲哀……他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他仍旧每天赶做“豆花脑”。父亲一直记得母亲的牵挂,要让孩子上大学。此时的我也常在心里为自己的自私、虚荣感到难过和惭愧
高二那年的冬天,我感冒了,周末没有回家。星期天中午,忽然,从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唢呐声。那么熟悉,此时,天上正飘着雪花。在学校门口父亲已被白雪覆盖,如同一座洁白的玉雕。寒风卷着雪花,不停地拍打着父亲单薄的身子,边吹边向校园里张望着。看见我,父亲显得很兴奋,唢呐吹得更响了。唢呐是父亲的“嘴”
(1)文中“唢呐”是父亲的什么?
A.眼睛
B.嘴巴
C.耳朵
D.鼻子
(2)父亲为什么要避开我上学的路卖“豆花脑“?
A.担心我被同学嘲笑
B.其他地方生意更好
C.唢呐声会影响学生
D.上学路上不允许卖
(3)“而那时的我却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赶快考上高中,去城里读书。”“我”产生这一“愿望”的原因是什么?
A.完成母亲的遗愿考上大学
B.希望到城市见世面,长见识
C.离开父亲,摆脱同学的嘲笑
D.不想再和父亲一起卖“豆花脑”
(4)“看见我,父亲显得很兴奋,唢呐吹得更响了。”这次唢呐声的意思是什么?
A.心里很难过
B.心里很生气
C.心里很郁闷
D.心里很高兴
(5)简要概括制作“豆花脑”的过程。
(6)请简要评价文中“父亲”这个人物(要有观点、有依据)。
(7)文中划线语句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三.说明文(共6小题)
9.(2022•石狮市)
把显示屏“穿”上身
贝塔派
传统的编织思路
这块布料面积只有1.5平方米 (长6米,宽25厘米),却能像显示屏一样发光,展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你就可以在自己身上收发信息了。
这样神奇的布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先拿出一件毛衣认真看看,你发现了吗?毛衣是用一排排横着的毛线和一列列竖着的毛线相互编织而成的。其实,其他衣服也是这样编织的,把横着的纤维和竖着的纤维交叉编织成布料,再把布料做成衣服
新型智能织物的布料也是用纤维编织而成的,所以才会这么柔软。但要想让衣服能够发光显色,普通的纤维就行不通了。
你观察过街边路口的红绿灯吗?红绿灯的显示屏上有一排排密集的小灯,那是它的一个个发光单元。当红绿灯发光时,密集的小灯有的会亮起来,组成了各种数字和符号。在发光原理上,可穿戴显示屏跟红绿灯有些类似(大约50万个)。不同的是,可穿戴显示屏里的发光单元是可以编织进纤维里的。
创新的智能布料
发光原理弄明白了,那特殊的编织纤维要从哪里找呢?在可穿戴显示屏的布料中,竖着的那些并不是普通的棉质纤维,大概有5到10根头发丝那么粗。在编织前,这些纱线需要经过多重处理:先在荧光浆料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穿过一些微针孔,使纱线变得更坚韧,能够抗住摩擦和弯折。经过这些处理后
但是,光有会发光的纱线还不够,因为这样的纱线经不起磕碰,不利于显示屏稳定工作。为了维持稳定,研究团队又研究出了另一种透明导电纤维线。这种纤维线使用的材料很特殊,让纤维线具有很好的弹性。
有了线,自然就可以开始编织了。将一排排横着的透明导电纤维和一列列竖着的发光纱线编织起来,在横竖线交叉的地方,一块可以穿戴的显示屏布料就制作完成了。
衣服帮你“说话”
除了发光,这块“布料”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通过改变编织线的密度;通过改变浸泡纱线的荧光浆料,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
除了制作显示屏,这种布料还可以制成键盘和电源等,再和智能手机或蓝牙设备连接起来,还可以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团队甚至畅想,未来可以通过读取脑电波的形式,直接把脑内信息以文字或图案形式显示在衣服上
有时候,一些羞于表达的话语,也可以让衣服帮你“说”出口——比如,你可以把低落的心情显示在衣服上,再加一句“求抱抱”“求原谅”。
做出了这块神奇布料后,研究团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研发新产品。他们很想知道,用类似的制作方法还能做出什么呢?
(选自《我们爱科学》2022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1)这块发光的“布料”,可以进行哪些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①通过改变纱线的涂层,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
②通过改变传统的编织思路,可以改变织物的作用。
③通过改变编织线的密度,可以改变显示屏的分辨率。
④通过改变浸泡纱线的荧光浆料,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短文的第三部分《衣服帮你“说话”》共有4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下列文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把显示屏“穿”上身
B.形成一个个能均匀稳定发光的“像素点”
C.这块“布料”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D.在爸妈生你的气时,你可以把低落的心情显示在衣服上,再加一句“求抱抱”“求原谅”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①可穿戴显示屏的发光原理有些类似于街边路口的红绿灯。
②创新的智能布料可以进行信息收发和导航,还可以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③另一种透明导电纤维线弹性好,容易形成不均匀的电场分布,不利于显示屏稳定工作。
④因为新型智能织物的布料采用的是和毛衣、织物一样的编织方法,所以作者在文中说这是“传统的编织思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短文的第二部分,简要概括创新的智能布料的制作过程。
(6)短文中的“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0.(2021•泉州)阅读下面两篇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制造”
邓兴旺
中华文明与“五谷”密不可分。“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菽,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大豆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怎样的本领占据“五谷”之一席?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众多的考古证据也证实了“大豆生中国”的观点。截至2013年
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如今,始于汉淮南王。”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招纳炼丹士用汞炼丹,炼丹士将黄豆磨浆,置于炉火上煮熟,结果阴差阳错造出了豆腐。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大豆还只是最初的黄色圆豆,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
大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相当的肉类相比,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豆浆享有“植物牛奶”的美称,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供人食用,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前,是大豆出口大国。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每年大豆需求量急剧增长,竟高达7500万吨之多。中国因此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扩大国内种植,要么增加进口。因为种植那么多的大豆,需要400万顷土地,为此还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粮食。如此一来,只能大量增加进口。2015年进口8000万吨,近年已经超过了9000万吨,却在不到40年间发生“角色反转”。这是一值得国人反思的数据,折射出背后深刻的问题。
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薪火不断的国度经由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还有相关的技术与文化。国家繁荣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大豆生中国,古老的大豆能借助新兴的科技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
(选自《植物与食物》,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有删改)
(1)“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中的“菽”指的是什么?
A.水稻
B.大豆
C.麦子
D.小米
(2)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如何?
A.自给自足
B.大量出口
C.大量进口
D.各占一半
(3)第2自然段列举两千多年前发明豆腐的事例,主要目的是什么?
A.强调豆制食品丰富多样。
B.说明豆腐是有意发明的。
C.介绍豆腐是当时主要食物。
D.说明豆腐制作方法源于中国。
(4)根据文章内容,关于大豆,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考古证实,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
B.豆腐制作方法随大豆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C.“tofu”是专门为“大豆”而造的英语单词。
D.我国需要借助新兴科技让大豆产业重放异彩。
(5)读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写下来。
(6)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至少三点。
①
②
③
(7)有读者认为,本文以《大豆:中国制造》为题更加准确。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1.(2020•丰泽区)
航空母舰的“家”
①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呢?
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
③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减少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
④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
⑤航母军港,真是航空母舰温暖的“家”啊!
(选自《学与玩》,有删改)
(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
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
(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
A.面积大
B.港口深
C.防波堤长
D.抗风避浪
(3)本文除了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功能完善”这两方面内容以外,还介绍了它哪方面的内容?
A.“大管家”
B.防袭击预警系统
C.智能化设备
D.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
(4)本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多处出现如“大肚汉”“大哥”等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简洁明了
B.形象生动
C.科学准确
D.具体明确
(5)文中第④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航母军港完善的功能?请分点简要概括。
(6)文中第①自然段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至少两点)
12.(2020•惠安县)阅读《巨伞下的城市》,完成各题。
巨伞下的城市
①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②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2万。每年入冬,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张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项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侵袭了。
③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伞柄是全市最高的67米(11层)塔楼,在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环绕市区周围的地面,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④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只要不是整日阴云遮天。太阳能收集器便可发挥聚热功能。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虽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
⑤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温馨的小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显然比从前要亲切和睦多了。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因此,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与欣赏的态度。但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才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天长日久,对人的肌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巨伞的利弊功过至今虽还在进一步研讨,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
(1)“巨伞下的城市”位于 。
A.美国东部
B.美国东北部
C.加拿大北部
D.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B.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3)第④自然段中“伞”加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
A.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讽刺或反语
C.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4)下列不属于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的是
A.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B.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
C.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D.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
(5)城市巨伞是一个奇特的创意,是哪些因素使创作者产生了这样一个创意设计?(至少概括出两点)
(6)你对“城市巨伞”这个工程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3.(2020•泉州)阅读《巨伞下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巨伞下的城市
①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②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2万,风寒雪飘,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再也不怕严寒的侵袭了。
③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是全市最高的67米(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
④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只要不是整日阴云遮天,太阳能收集器便可以发挥聚热功能。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虽高达350万美元,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⑤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温馨的小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显然比从前要亲切和睦多了。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因此,也有卫生专家指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而如今的男女老少犹如生存在温室之中,天长日久,不过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却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兴致勃勃地云集于“巨伞”之下。
(1)“巨伞下的城市”位于 。
A.美国东部
B.美国东北部
C.加拿大北部
D.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 举例子
B.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3)第④自然段中“伞”加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
A.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讽刺或反语
C.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4)下列不属于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的一项是 。
A.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B.家家户户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
C.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D.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
(5)城市巨伞是一个奇特的创意,是哪些因素使创作者产生了这样一个创意设计?(至少概括出两点)
14.(2020•安溪县)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绿色塑料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ㅤㅤ“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ㅤㅤ……
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下列对塑料的处理,最好的方式是哪一项?
A.掩埋
B.回收利用
C.焚烧
D.自行降解
(2)下列对文中“绿色塑料“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绿颜色塑料
B.能够自行降解
C.能够再利用
D.不会污染环境
(3)“绿色塑料”研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A.物美价廉
B.方便耐用
C.保护环境
D.容易普及
(4)塑料广泛应用的利弊各是什么?
四.小说(共1小题)
15.(2022•石狮市)
捉蝎
凸凹
那时故乡很穷,许多来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但是山口上的供销社收蝎,而且每斤干蝎能卖到八块多,这对山里人是个极大的诱惑。于是,掀翻了许多陈年石板,用筷子制成的镊子捉那丑陋的蝎子。
曾一度荒芜了农事。
撤了那一任支书,庄稼地里才有了人声。自然地,学子们变成了捉蝎的主力。起初是三两个人结伴去捉,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但大人们很不高兴,这般那般地叮嘱之后,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
于是便都独自去捉了。
再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久了
在捉蝎的学子中,我捉得最多,因为我很聪明:我发现,而阴坡的石板下蝎却寥寥无几。我就不盲目地翻坡上的每一块石头了,而是单拣照到太阳的石头翻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我黯然神伤,心想:这准是父亲的主意。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乐得合不上嘴的
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
我就愣怔了。
那年我正念五年级①,秋后便要考初中;中学就在山外,那里的世界我向往己久。
晚上我睡不着觉,点灯翻自己的作业本。那本上尽是红红的对勾,尽是一个一个的五分②——那里藏着我多少骄傲啊!我心里很迷惘,我家的确是很穷啊,心里酸酸的
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要是没考上,把欠了的都给您补上。”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
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去继续读书了。
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山里的蝎们仍自生自灭着,我却学会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年,母亲被我接出山来。我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走出熙攘的影剧院时,母亲抹去一行热泪:“这人哪
(选自《小小说选刊》22年3月郑州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注释:①年级:早期,实行小学五年制,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考初中。②五分:早期,5分相当于现在的10分。
(1)下列与“我”说的“在山里叫响”相对应的一项是
A.“我”捉蝎竟得到八十多元的一笔巨款。
B.没了主意的善良的母亲让我去继续读书了。
C.“我”的作业本上不是红红的对勾和一个一个的五分。
D.我走出山路,走到广锅的大平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2)短文第4自然段中的“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可能包括的是
①山上的好子很厉害,会蛰人。
②聚集在起不利于大家捉蝎子。
③相聚在一起难免只顾玩乐,耽误捉蝎。
④多提些蝎子,能多卖一些钱;少捉一些蝎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旧时故乡很穷?
①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②“我”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
③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④村里老老少少都拥向山壁去捉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为什么母亲接连说了两次“崽这是怎么说呢”?
A.纯属作者的无意之笔。
B.母亲担心“我”没听清楚。
C.母亲没想到“我”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D.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说话也愈发变得哆嗦了。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我”作业表现的对勾和五分看出“我”学习优秀。
②从“我”善于发现“向阳蝎多”的生物现象看出“我”很聪明。
③从“我”把母亲接出山并让媳妇陪她看古装大戏看出“我”很孝顺。
④从“我”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看出“我”情义淡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作者在文中第四自然段说“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请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7)文章的结尾“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内容理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段阅读(共5小题)
1.(2022•石狮市)
品名:“守护家”免洗手消毒液(Ⅱ型)
主要有效成分:乙醇和过氧化氢
剂型:液体
使用范围:适用于日常卫生手和外科手消毒
使用方法:原液使用,取适量本品涂于掌心,按照手消毒规范要求进行充分搓揉,作用1分钟直至干燥。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避免触及眼部,请远离火源;3.6岁以下儿童在成人监督下使用。
启用后使用有效期:3个月
生产日期:2021﹣12﹣01
有效期:两年
贮存条件:贮存于避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源及易燃物。
(1)2022年3月27日,方方的家里启用了一瓶这款免洗手消毒液,必须在什么日期之前使用? D
A.2023年12月1日
B.2024年3月27日
C.2022年3月1日
D.2022年6月27日
(2)方方可以把这款免洗手消毒液贮存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D
A.晒台
B.客厅
C.厨房
D.卫生间
(3)方方的妹妹今年5岁,也要用一用免洗手消毒液,正确的做法是 B
A.在方方的监督下让妹妹使用
B.在爸爸妈妈等成人监督下让妹妹使用
C.可以直接把免洗手消毒液拿给妹妹使用
D.把免洗手消毒液稀释到清水里再让妹妹使用
(4)星期三上午,方方一放学,丢下书包后随便用免洗手消毒液喷洒几下,就径直走向餐来。请你联系文本内容,给他提提建议。
【解答】(1)考查对说明书的理解。根据“启用后使用有效期:3个月”可知,启用了消毒液。
(2)考查对说明书的理解。根据“贮存条件:贮存于避光、通风处,方方可以把这款免洗手消毒液贮存在家里的卫生间。
(3)考查对说明书的理解。根据“6岁以下儿童在成人监督下使用”可知,也要用一用免洗手消毒液。
(4)考查对说明书的理解。根据“使用方法:原液使用,按照手消毒规范要求进行充分搓揉,作用8分钟直至干燥”给方方应提的建议是:应放下书包,按照手消毒规范要求进行充分搓揉,作用1分钟直至干燥后在去就餐。
故答案为:
(1)D;
(2)D;
(3)B;
(4)应放下书包,取适量本品涂于掌心,保证本品完全覆盖手部皮肤。
2.(2021•安溪县)课内片段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品读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他们”指的是 时间 。
②画线句子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这些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使表达更加顺畅、直接,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
作者深感自己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光,所以不禁感到悲伤和自责,同时也表现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和惋惜。
(3)时间的流逝本是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的描写谈谈感受。
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时光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溜走,我们要珍惜时光。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但是,你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他们”指时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直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知,浪费了时光,同时也表现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我们要珍惜时光。
故答案为:
(1)①时间;
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这些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使表达更加顺畅,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
(2)作者深感自己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光,同时也表现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
(3)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我们要珍惜时光。
3.(2020•丰泽区)
南通市关于使用疫情防控“通城码”的通告
一、“通城码”是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简称“防指”)指定的通行服务码,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通用,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
二、“通城码”面向民众开放,准备返(来)通人员和已在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必须主动申报,以方便快捷通行。本市户籍人员未能申报的,可以按原有规定和方式出行。
三、申请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指定二维码,或登录支付宝APP搜索“通城码”点击进入,或关注“南通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通城码”登录模块。申报人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四、“通城码”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显示红色,说明系疫情重点地区来通人员或者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人员;显示黄色,有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人员和其他需要关注人员;显示绿色,其中对来通旅游或者短暂停留等人员暂时设为“绿码待定”。
五、持红码者,均应在定点医院诊治或者实施隔离医学观察14日;持黄码者,如出现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惩戒;情节严重的
(有删节)
(1)下列对“通城码”申报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来南通办事人员必须申报“通城码”。
B.已在通的非南通户籍人员必须申报“通城码”。
C.鼓励已在通的本市户籍人员主动如实申报“通城码”。
D.在外地工作的南通户籍人员返回南通,可以不用申报“通城码”。
(2)关于“通城码”的申报方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B
A.扫描指定二维码申报。
B.到有关服务中心填写申报表格申报。
C.登录支付宝APP搜索“通城码”点击进入申报。
D.关注“南通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通城码”登录中报。
(3)从疫情重点地区来南通市的人员持有的“通城码”显示什么颜色 A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绿码待定
(4)南通市实行防控“通城码”管理制度,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至少两点)
我认为这种做法好。在疫情防控期间,“通城码”作为广大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凭证,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可以有效地防控疫情。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准备返(来)通人员和已在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必须主动申报”可知。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请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指定二维码,或关注‘南通公安微警务’等微信公众号点击‘通城码’登录模块”可知。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显示红色,疫情重点地区来南通市的人员持有的“通城码”显示红色。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在疫情防控期间,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
故答案为:
(1)D;
(2)B;
(3)A;
(4)我认为这种做法好。在疫情防控期间,同时作为防疫人员查验的主要依据。
4.(2020•安溪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ㅤㅤ2019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 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以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症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株。
[材料二]
ㅤㅤ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材料三]
ㅤㅤ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自我接种)以及大小不同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1)新型冠状病毒是谁命名的? D
A.科学家
B.著名医生
C.亚洲卫生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2)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发现的? A
A.病例
B.实验室
C.动物身上
D.科学研究
(3)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应该是什么? C
A.握手
B.食品
C.近距离飞沫
D.1米以外远距离飞沫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
A.年轻人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B.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也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C.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D.老年人、孕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5)疫情防控期间,冬冬爷爷没戴口罩到市场买菜,你会怎么劝导他?
【解答】(1)考查了对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从“2020 。”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信息的阅读能力。从“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4)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可知答案。
(5)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和延伸。符合材料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
(1)D;
(2)A;
(3)C;
(4)A;
(5)爷爷你年纪大了,容易感染病毒。
5.(2020•惠安县)阅读下面三张图片,完成各题。
(选自新华网图片)
(1)使新型冠状病毒得名的蛋白是 A 。
A.表面S蛋白
B.M蛋白
C.RNA、N蛋白
D.E蛋白
(2)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方式不包括 C 。
A.75%乙醇
B.56℃高温消杀
C.氯已定
D.紫外线
(3)下列不属于预防新冠肺炎方法的是 D 。
A.勤洗手
B.戴口罩
C.多通风
D.勤就医
(4)复学以来,你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活动?( 至少写出两个)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你还有什么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活动:① 新冠病毒防控演练 ;
② 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竞赛 。
建议:① 课间活动时间尽量少聚集,与同学保持适当距离 ;
②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佩带口罩 。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图一中的说明“其中表面S蛋白使其形如冠状,因而得名”可知选A。
(2)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二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方式不包括氯已定。
(3)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三可知,预防新冠肺炎方法不包括勤就医。
(4)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复学以来,自己所在学校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活动完成活动,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C;
(3)D;
(4)
①新冠病毒防控演练;
②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竞赛。
①课间活动时间尽量少聚集,与同学保持适当距离;
②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佩带口罩。
二.记叙文(共3小题)
6.(2021•泉州)阅读。
同是少年时
李松涛
天下的父母,都盼自己的子女有出息。
我是独生子,但爸爸对我并不溺爱,责骂和体罚经常发生——那全是为我“走正路”的一种操心方式。
爸爸是个体手工业者,缝纫机夜以继日地嚣响,家庭缺少文化氛围。上初二年时,便被它深深打动,渴望拥有它。然而我知道,一概视为冲击学业的闲书。若向他伸手要钱买,无疑是自讨没趣。于是,积少成多后卖掉,凑足二角五分钱
记得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眼看购刊时间就要到了,却怎么也凑不够钱。万般无奈,我斗胆把家中夏日闲置的炉盘和炉盖子偷卖了凑足钱去买书,完全忘却了后果。直至冬天来临,以为免不了一顿痛骂痛打。不料,在我如实招供并出示了几本用报纸包好的文学月刊之后,而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问道:“这一本子一本子的有啥用?”我怯生生地答:“对写作文有好处!”爸爸把攥在手中的竹尺放下,拿起文学月刊,目光盯在定价上。第二天,爸爸意外地塞给我三元钱,允许我去邮局订一份自己喜爱的刊物。
就在那天晚上,爸爸破例早早地离开了缝纫机,躺在被窝里给我讲述了他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家中贫困,无钱供他上学。每天清晨,他赶着猪群出门时,羡慕中不免生出几分酸楚。由于念书的诱惑太大,他决定为自己创造条件,一边例行放猪,一边拼命割草,等严冬季节把日积月累的一大垛草卖掉,换几个小钱当学费,到数十里外随时都可以插班的小学去读书……如此这般,爸爸春夏秋三季放猪,但也仅仅循环了两次,便因生计所迫
爸爸讲得很动情,我听得很入迷。我明白,爸爸不是在给我讲故事,有了条件要懂得珍惜!许久之后,偶一想到爸爸那两冬求学的经历,因而也就更努力于自己的功课了。那个没有炉盘和炉盖子的局面是如何补救的,我已记不清了,我的身心在爸爸温馨的呵护下,始终热烘烘暖洋洋的。
爸爸渐渐晓得了,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和玩泥球、打弹弓不是一回事儿,为我的人生增加了一根“吸氧管”给我推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子。当后来我自己写的书一本本问世时,他老人家亲眼看到了我是如何从一枚芽苞长成一棵树的。
如今,儿子也恰是我当初的年岁,他的境况与爸爸乃至我都大不相同了。爸爸少年时没见过的刊物,在他少年时都成了常见之物。由于生活的教诲,我要比爸爸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少了些褊狭。我为儿子提供报纸、杂志、课外书籍,这些皆可视为阳光雨露。是的,我的儿子再也不用像我的爸爸那般为上一季学而劳累三季了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有一条是永恒不变的
(选自《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阅读》,2020年第7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讲谁的少年事? B
A.儿子
B.“我”
C.爸爸
D.爷爷
(2)对文章第2自然段中“走正路”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C
A.不读闲书
B.不能“窃行”
C.读书成才
D.自赚学费
(3)爸爸意外给“我”三元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
A.爸爸觉得花三元钱买一本书不贵。
B.爸爸觉得读课外书对“我”学习有益。
C.爸爸觉得文学月刊内容生动有趣。
D.爸爸觉得“我”说了实话值得表扬。
(4)“爸爸坚持用自己的爱心和财力,为我的人生增加一根‘吸氧管”,这里的“吸氧管”指的是什么? A
A.报刊
B.泥球
C.弹弓
D.窗子
(5)文中,儿子少年的境况与爸爸乃至“我”都大不相同了。关于“大不相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D
A.儿子学习的条件更加优越。
B.儿子学习的渠道更加丰富。
C.“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包容。
D.“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放任。
(6)“‘我’的身心在父亲温馨呵护下,始终热烘烘暖洋洋的”,请联系上下文想想爸爸会怎样对“我”进行温馨的呵护(字数30字左右)
从此,爸爸不再反对“我”看课外书,还给“找”买书,陪“我”读书,一起聊读书的事。
(7)“我”为什么能“从一枚芽苞长成一棵树”?请结合文本内容,至少写出两点原因。
“我”自身的不断努力;爸爸温馨的鼓励与支持;爸爸少年读书的经历激励“我”不断进步。
(8)如果删去文中画线的语句,是否会影响文章对刻画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会。文章画线部分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更好地刻画出爸爸包容、倾听、变通、严中有爱的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我”的少年事,及叙述了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故选B。
(2)考查了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部分讲述了爸爸通过他少年时代的经历告诉我道理,让我明白。选项C正确。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联系上文理解,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可知爸爸觉得读课外书对“我”学习有益,本题选项B正确。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示特殊含义,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可知。故选A。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九自然段中“爸爸少年时没见过的刊物,在他少年时都成了常见之物”可知,而文章内容“由于生活的教诲,“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包容。文中没有显示出“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放任。故选D。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从爸爸不反对我看课外书、改变教育方式,做到语句通顺。
(7)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地理解。可以从“我”的角度和“爸爸”的角度进行叙述。
(8)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可以从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接着再写出这样写作的作用,问道”“爸爸把攥在手中的竹尺放下,从封面翻到封底,画线句子通过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更好地刻画出爸爸包容、变通。如果去掉会影响文章对刻画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1)B;
(2)C;
(3)B;
(4)A;
(5)D;
(6)从此,爸爸不再反对“我”看课外书,陪“我”读书。
(7)“我”自身的不断努力;爸爸温馨的鼓励与支持。
(8)会。文章画线部分通过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更好地刻画出爸爸包容、变通。
7.(2020•丰泽区)
父亲的皮带
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
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是5号窗口!”
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快上来,不要了,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1)文中写父亲送“我”到火车站去上大学,做了哪几件事? C
①帮“我”背大旅行包。
②提前为“我”买车票、找车厢。
③旅行包拉链崩脱,帮忙捡起散落的食品。
④旅行包带断了,将身上的皮带解下来当包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文中父亲在捡散落的食品时,“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我”这样惊叫的原因是 D 。
A.火车汽笛声响了,马上要开动了
B.散落的食品脏了,“我”不想要
C.担心旁人笑话父亲过于节俭
D.担心火车开动后父亲会受伤
(3)文中“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的原因是 D 。
A.为要去上大学而感到激动
B.为摔坏了旅行包中的东西而伤心
C.为就要离开父母去省城而难过
D.被父亲送“我”上车时的行为所感动
(4)课文结尾“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为什么说父亲的这个动作是最酷的? D
A.父亲猛地抽出腰间的皮带。
B.父亲从腰间抽出皮带的姿势很优美。
C.父亲抽出皮带时动作有力,模样很滑稽。
D.父亲为“我”抽出皮带当包带的动作饱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联系文本加以说明。(至少写两点)
从父亲不顾危险,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可知父亲是个深爱孩子、节俭的人。
(6)父亲没了皮带,把手插进兜里提裤子,模样十分滑稽。旁人笑了起来,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请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我的父亲啊,他们嘲笑您,可是在我看来,您是我最敬佩、爱戴的人。我一定会好好念书,将来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7)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结尾,给文章写一个开头
在我各色收藏品中,最被我珍视的,是一条陈旧的皮带。时至今日,那条曾属于父亲的皮带,依旧在我心生彷徨时,给予我勇敢前行的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从句子“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从“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父亲帮忙捡起散落的食品,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故选C。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我”吓得大叫:“爸,不要了!”“我”这样惊叫的原因是担心火车开动后父亲会受伤。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故选D。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原因是父亲为“我”抽出皮带当包带的动作饱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心里活动、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其形象即可、节俭的人。
(6)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答案不唯一。如:看到别人嘲笑父亲,所以笑不出来,他们嘲笑您,您是我最敬佩。我一定会好好念书。
(7)本题考查写一个首尾呼应式的开头。注意所写的开头要与结尾呼应,点明了中心,那么开头也要点题,最被我珍视的。时至今日,依旧在我心生彷徨时。
故答案为:
(1)C;
(2)D;
(3)D;
(4)D;
(5)从父亲不顾危险,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可知父亲是个深爱孩子。
(6)我的父亲啊,他们嘲笑您,您是我最敬佩。我一定会好好念书。
(7)在我各色收藏品中,最被我珍视的。时至今日,依旧在我心生彷徨时。
8.(2020•安溪县)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唢呐声声
我6岁那年,母亲死了。我清晰地记得,母亲临终前,含满了对我和哑巴父亲的牵挂。
母亲走后,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哑巴父亲的肩上。父亲每天做“豆花脑”,来维持我们父子的生活。每天深夜,父亲艰难地推着沉重的石磨转圈,洁白的豆浆从磨缝间流出,父亲还要把豆浆装入瓦缸,端上锅,在灶台边守候两三个小时。
天不亮,父亲便出发了,挑着担子,走街窜巷地卖“豆花脑”。父亲不能叫卖,只能吹一把破旧的唢呐来招揽生意,我很喜欢看父亲吹唢呐时的样子,高昂着头,像巨人一样高大。可渐渐的,上学后的我每当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发出怪叫。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我知道他们在学父亲。从那时起,已经没有了儿时的感觉,我开始尽量躲避跟父亲在一起。一次,我气极了,扑上去与他们厮打起来。结果被打得满脸是血,连忙拿着毛巾跑来,边擦边比划着问我,大声地向他喊:“你为什么是个哑巴?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亲那样说话?”父亲虽然听不见我说什么,但他被我的表情和动作惊呆了。他似乎从我的脸上读出了什么,父亲吹了整整一夜的唢呐,那唢呐声中带着哭泣
ㅤㅤ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卖“豆花脑”也开始尽量避开我上学的路,我知道,就是赶快考上高中,去城里读书。那样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上的高中,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想抚摸我时,又会怯怯地缩回去,眼睛里闪过痛苦、无奈、悲哀……他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他仍旧每天赶做“豆花脑”。父亲一直记得母亲的牵挂,要让孩子上大学。此时的我也常在心里为自己的自私、虚荣感到难过和惭愧
高二那年的冬天,我感冒了,周末没有回家。星期天中午,忽然,从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唢呐声。那么熟悉,此时,天上正飘着雪花。在学校门口父亲已被白雪覆盖,如同一座洁白的玉雕。寒风卷着雪花,不停地拍打着父亲单薄的身子,边吹边向校园里张望着。看见我,父亲显得很兴奋,唢呐吹得更响了。唢呐是父亲的“嘴”
(1)文中“唢呐”是父亲的什么? B
A.眼睛
B.嘴巴
C.耳朵
D.鼻子
(2)父亲为什么要避开我上学的路卖“豆花脑“? A
A.担心我被同学嘲笑
B.其他地方生意更好
C.唢呐声会影响学生
D.上学路上不允许卖
(3)“而那时的我却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赶快考上高中,去城里读书。”“我”产生这一“愿望”的原因是什么? C
A.完成母亲的遗愿考上大学
B.希望到城市见世面,长见识
C.离开父亲,摆脱同学的嘲笑
D.不想再和父亲一起卖“豆花脑”
(4)“看见我,父亲显得很兴奋,唢呐吹得更响了。”这次唢呐声的意思是什么? D
A.心里很难过
B.心里很生气
C.心里很郁闷
D.心里很高兴
(5)简要概括制作“豆花脑”的过程。
(6)请简要评价文中“父亲”这个人物(要有观点、有依据)。
(7)文中划线语句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解答】(1)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父亲不能叫卖,那悠扬的唢呐声伴我度过了童年,文中“唢呐”是父亲的嘴巴。
(2)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以后的日子里,我知道。”可知,所以要避开我上学的路卖。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而那时的我却只有一个愿望,去城里读书,谁也不知道我有一个哑巴父亲了,“我”产生这一“愿望”的原因是离开父亲。
(4)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结尾句可知。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概括。结合“每天深夜,父亲艰难地推着沉重的石磨转圈,豆大的汗珠总使他的衣服湿透,父亲还要把豆浆装入瓦缸,生起火。”可知,再煮豆浆。
(6)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每天起早贪黑做“豆花脑”卖,会做“豆花脑”。③很爱孩子,冒着风雪到学校看我。
(7)考查了描写方法的理解。熟读划线句子可知,这些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
(1)B;
(2)A;
(3)C;
(4)D;
(5)先磨豆浆,再煮豆浆;
(6)①勤劳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做“豆花脑”卖,会做“豆花脑”。③很爱孩子,冒着风雪到学校看我。
(7)这些外貌描写,突出父亲爱子至深的形象。
三.说明文(共6小题)
9.(2022•石狮市)
把显示屏“穿”上身
贝塔派
传统的编织思路
这块布料面积只有1.5平方米 (长6米,宽25厘米),却能像显示屏一样发光,展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你就可以在自己身上收发信息了。
这样神奇的布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先拿出一件毛衣认真看看,你发现了吗?毛衣是用一排排横着的毛线和一列列竖着的毛线相互编织而成的。其实,其他衣服也是这样编织的,把横着的纤维和竖着的纤维交叉编织成布料,再把布料做成衣服
新型智能织物的布料也是用纤维编织而成的,所以才会这么柔软。但要想让衣服能够发光显色,普通的纤维就行不通了。
你观察过街边路口的红绿灯吗?红绿灯的显示屏上有一排排密集的小灯,那是它的一个个发光单元。当红绿灯发光时,密集的小灯有的会亮起来,组成了各种数字和符号。在发光原理上,可穿戴显示屏跟红绿灯有些类似(大约50万个)。不同的是,可穿戴显示屏里的发光单元是可以编织进纤维里的。
创新的智能布料
发光原理弄明白了,那特殊的编织纤维要从哪里找呢?在可穿戴显示屏的布料中,竖着的那些并不是普通的棉质纤维,大概有5到10根头发丝那么粗。在编织前,这些纱线需要经过多重处理:先在荧光浆料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穿过一些微针孔,使纱线变得更坚韧,能够抗住摩擦和弯折。经过这些处理后
但是,光有会发光的纱线还不够,因为这样的纱线经不起磕碰,不利于显示屏稳定工作。为了维持稳定,研究团队又研究出了另一种透明导电纤维线。这种纤维线使用的材料很特殊,让纤维线具有很好的弹性。
有了线,自然就可以开始编织了。将一排排横着的透明导电纤维和一列列竖着的发光纱线编织起来,在横竖线交叉的地方,一块可以穿戴的显示屏布料就制作完成了。
衣服帮你“说话”
除了发光,这块“布料”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通过改变编织线的密度;通过改变浸泡纱线的荧光浆料,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
除了制作显示屏,这种布料还可以制成键盘和电源等,再和智能手机或蓝牙设备连接起来,还可以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团队甚至畅想,未来可以通过读取脑电波的形式,直接把脑内信息以文字或图案形式显示在衣服上
有时候,一些羞于表达的话语,也可以让衣服帮你“说”出口——比如,你可以把低落的心情显示在衣服上,再加一句“求抱抱”“求原谅”。
做出了这块神奇布料后,研究团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研发新产品。他们很想知道,用类似的制作方法还能做出什么呢?
(选自《我们爱科学》2022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1)这块发光的“布料”,可以进行哪些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D
①通过改变纱线的涂层,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
②通过改变传统的编织思路,可以改变织物的作用。
③通过改变编织线的密度,可以改变显示屏的分辨率。
④通过改变浸泡纱线的荧光浆料,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短文的第三部分《衣服帮你“说话”》共有4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下列文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把显示屏“穿”上身
B.形成一个个能均匀稳定发光的“像素点”
C.这块“布料”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D.在爸妈生你的气时,你可以把低落的心情显示在衣服上,再加一句“求抱抱”“求原谅”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①可穿戴显示屏的发光原理有些类似于街边路口的红绿灯。
②创新的智能布料可以进行信息收发和导航,还可以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③另一种透明导电纤维线弹性好,容易形成不均匀的电场分布,不利于显示屏稳定工作。
④因为新型智能织物的布料采用的是和毛衣、织物一样的编织方法,所以作者在文中说这是“传统的编织思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短文的第二部分,简要概括创新的智能布料的制作过程。
(6)短文中的“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比如,可以改变显示屏的分辨率,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由句子“比如,可以改变显示屏的分辨率,可以改变纱线的颜色,可以改变织物的性能……”“比如,你可以把低落的心情显示在衣服上,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A、B、C三项中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光有会发光的纱线还不够,容易形成不均匀的电场分布。为了维持稳定。这种纤维线使用的材料很特殊、压缩和弯曲,③说法错误。
(5)本题考查概括布料的制作过程。抓住句子“竖着的那些并不是普通的棉质纤维。这些纱线直径在0.2到8.5毫米之间。在编织前;再穿过一些微针孔,使纱线变得更坚韧,研究团队又研究出了另一种透明导电纤维线,禁得起持久摩擦,让纤维线具有很好的弹性”“有了线。将一排排横着的透明导电纤维和一列列竖着的发光纱线编织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个能均匀稳定发光的‘像素点’”进行分点概括即可。
(6)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大概”是属性词。用在句子中说明这些纱线差不多有5到10根头发丝那么粗。如果删去。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
(1)D;
(2)B;
(3)D;
(4)C;
(5)①选择直径在7.2到0.2毫米之间的可以导电的纱线作为竖线,把这些纱线先在荧光浆料中浸泡一段时间;微针孔再将特制的涂料均匀地涂抹在纱线上,能够抗住摩擦和弯折。③开始编织,在横竖线交叉的地方。
(6)不能删去。“大概”表示不确定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则与事实不符。
10.(2021•泉州)阅读下面两篇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制造”
邓兴旺
中华文明与“五谷”密不可分。“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菽,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大豆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怎样的本领占据“五谷”之一席?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众多的考古证据也证实了“大豆生中国”的观点。截至2013年
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如今,始于汉淮南王。”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招纳炼丹士用汞炼丹,炼丹士将黄豆磨浆,置于炉火上煮熟,结果阴差阳错造出了豆腐。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大豆还只是最初的黄色圆豆,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
大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相当的肉类相比,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豆浆享有“植物牛奶”的美称,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供人食用,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前,是大豆出口大国。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每年大豆需求量急剧增长,竟高达7500万吨之多。中国因此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扩大国内种植,要么增加进口。因为种植那么多的大豆,需要400万顷土地,为此还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粮食。如此一来,只能大量增加进口。2015年进口8000万吨,近年已经超过了9000万吨,却在不到40年间发生“角色反转”。这是一值得国人反思的数据,折射出背后深刻的问题。
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薪火不断的国度经由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还有相关的技术与文化。国家繁荣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大豆生中国,古老的大豆能借助新兴的科技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
(选自《植物与食物》,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有删改)
(1)“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中的“菽”指的是什么? B
A.水稻
B.大豆
C.麦子
D.小米
(2)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如何? C
A.自给自足
B.大量出口
C.大量进口
D.各占一半
(3)第2自然段列举两千多年前发明豆腐的事例,主要目的是什么? D
A.强调豆制食品丰富多样。
B.说明豆腐是有意发明的。
C.介绍豆腐是当时主要食物。
D.说明豆腐制作方法源于中国。
(4)根据文章内容,关于大豆,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C
A.考古证实,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
B.豆腐制作方法随大豆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C.“tofu”是专门为“大豆”而造的英语单词。
D.我国需要借助新兴科技让大豆产业重放异彩。
(5)读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写下来。
对于大豆中国将面临怎么样的选择?
(6)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至少三点。
① 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② 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
③ 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
(7)有读者认为,本文以《大豆:中国制造》为题更加准确。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不好,我以为“中国制造”为题好,因为能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菽”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故选B。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中国就这样变成世界上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买家,我国目前大豆供给只能靠大量进口。
(3)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短文内容“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变不成豆浆、豆花儿、韩国、日本等国家,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可知,主要目的是强调豆腐起源于中国。
(4)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短文“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故C错误。
(5)考查了学生阅读短文、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就此问题提出疑问即可。
(6)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短文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然后下文分四个自然段一一说明。示例:①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②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 。
(7)考查了对短文题目的理解。题目要点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B;
(2)C;
(3)D;
(4)C;
(5)对于大豆中国将面临怎么样的选择?
(6)①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②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
③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
(7)不好,我以为“中国制造”为题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1.(2020•丰泽区)
航空母舰的“家”
①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呢?
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
③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减少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
④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
⑤航母军港,真是航空母舰温暖的“家”啊!
(选自《学与玩》,有删改)
(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C 。
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
(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 D
A.面积大
B.港口深
C.防波堤长
D.抗风避浪
(3)本文除了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功能完善”这两方面内容以外,还介绍了它哪方面的内容? C
A.“大管家”
B.防袭击预警系统
C.智能化设备
D.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
(4)本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多处出现如“大肚汉”“大哥”等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B 。
A.简洁明了
B.形象生动
C.科学准确
D.具体明确
(5)文中第④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航母军港完善的功能?请分点简要概括。
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是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6)文中第①自然段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至少两点)
好。①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航母军港。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
(2)考查了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波涛汹涌,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知。
(3)考查了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关键句理解,②③④分别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智能化设备”“功能完善”,还介绍了“智能化设备”这方面的内容。
(4)考查了文章的写作特点。结合内容理解,多处出现如“大肚汉““大哥”这类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情。
(5)考查了内容的理解及概括。阅读第④段可知,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
(6)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方法。结合内容理解,好,启发读者思考。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航母军港。
故答案为:
(1)C;
(2)D;
(3)C;
(4)B;
(5)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
(6)好。①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2.(2020•惠安县)阅读《巨伞下的城市》,完成各题。
巨伞下的城市
①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②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2万。每年入冬,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张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项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侵袭了。
③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伞柄是全市最高的67米(11层)塔楼,在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环绕市区周围的地面,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④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只要不是整日阴云遮天。太阳能收集器便可发挥聚热功能。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虽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
⑤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温馨的小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显然比从前要亲切和睦多了。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因此,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与欣赏的态度。但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才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天长日久,对人的肌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巨伞的利弊功过至今虽还在进一步研讨,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
(1)“巨伞下的城市”位于 D 。
A.美国东部
B.美国东北部
C.加拿大北部
D.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D 。
A.列数字 举例子
B.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3)第④自然段中“伞”加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D 。
A.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讽刺或反语
C.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4)下列不属于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的是 C
A.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B.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
C.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D.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
(5)城市巨伞是一个奇特的创意,是哪些因素使创作者产生了这样一个创意设计?(至少概括出两点)
原因一:是为了避免让居民不再遭受严寒的侵袭。原因二:这座城市较小,使建造这样的巨伞成为可能,这也是作者产生这样创意的原因之一。
(6)你对“城市巨伞”这个工程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赞成。因为“城市巨伞”这个工程使全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让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而且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虽然会对人的肌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这些可以通过出城游玩或心理辅导解决,总之,这项工程是利大于弊的。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
(2)考查了对于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67米(11层)、60根。“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将“城市”比作“玻璃亭子”。
(3)考查对于引号作用的辨析。
通过阅读可知文中这个巨大的建筑并是不真正的伞,这里将它称作“伞”是特定的称谓。
(4)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第⑤自然段可知。
(5)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可结合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概括。
结合“每年入冬,风寒雪飘。”“居民们有了这项巨伞的庇护。”这一信息可知。结合“人口不足2万”“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可知,使建造这样的巨伞成为可能。
(6)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可在阅读第⑤自然段的基础上回答。
故答案为:
(1)D;
(2)D;
(3)D;
(4)C;
(5)原因一:是为了避免让居民不再遭受严寒的侵袭。原因二:这座城市较小,这也是作者产生这样创意的原因之一。
(6)赞成。因为“城市巨伞”这个工程使全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而且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但这些可以通过出城游玩或心理辅导解决,这项工程是利大于弊的。
13.(2020•泉州)阅读《巨伞下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巨伞下的城市
①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②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2万,风寒雪飘,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再也不怕严寒的侵袭了。
③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是全市最高的67米(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
④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只要不是整日阴云遮天,太阳能收集器便可以发挥聚热功能。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虽高达350万美元,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⑤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温馨的小家庭,邻里街坊相处显然比从前要亲切和睦多了。家家户户又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因此,也有卫生专家指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而如今的男女老少犹如生存在温室之中,天长日久,不过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却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兴致勃勃地云集于“巨伞”之下。
(1)“巨伞下的城市”位于 D 。
A.美国东部
B.美国东北部
C.加拿大北部
D.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D 。
A.列数字 举例子
B.打比方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3)第④自然段中“伞”加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D 。
A.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讽刺或反语
C.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4)下列不属于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的一项是 C 。
A.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B.家家户户都省了不少取暖费用
C.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D.邻里街坊相处亲切和睦了许多
(5)城市巨伞是一个奇特的创意,是哪些因素使创作者产生了这样一个创意设计?(至少概括出两点)
原因一:是为了避免让居民不再遭受严寒的侵袭。原因二:这座城市较小,使建造这样的居伞成为可能,这也是作者产生这样创意的原因之一。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
(2)考查了对于说明方法的辨析。结合第③自然段中“67米(11层)、60根”中的这些数量词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将“城市”比作“玻璃亭子”。
(3)考查对于引号作用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文中这个巨大的建筑并是不真正的伞。
(4)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第⑤自然段可知。
(5)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可结合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概括,风寒雪飘,再也不怕严寒的侵袭了”这一信息可知。结合“人口不足2万”“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可知,使建造这样的巨伞成为可能。
故答案为:
(1)D;
(2)D;
(3)D;
(4)C;
(5)原因一:是为了避免让居民不再遭受严寒的侵袭。原因二:这座城市较小,这也是作者产生这样创意的原因之一。
14.(2020•安溪县)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绿色塑料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ㅤㅤ“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ㅤㅤ……
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下列对塑料的处理,最好的方式是哪一项? D
A.掩埋
B.回收利用
C.焚烧
D.自行降解
(2)下列对文中“绿色塑料“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
A.绿颜色塑料
B.能够自行降解
C.能够再利用
D.不会污染环境
(3)“绿色塑料”研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C
A.物美价廉
B.方便耐用
C.保护环境
D.容易普及
(4)塑料广泛应用的利弊各是什么?
利: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弊: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解答】(1)考查了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所谓‘绿色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对塑料的处理。
(2)考查了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谓‘绿色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A错误。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结合结合“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绿色塑料”研究的重大意义是保护环境。
(4)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
故答案为:
(1)D;
(2)A;
(3)C;
(4)利: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
四.小说(共1小题)
15.(2022•石狮市)
捉蝎
凸凹
那时故乡很穷,许多来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但是山口上的供销社收蝎,而且每斤干蝎能卖到八块多,这对山里人是个极大的诱惑。于是,掀翻了许多陈年石板,用筷子制成的镊子捉那丑陋的蝎子。
曾一度荒芜了农事。
撤了那一任支书,庄稼地里才有了人声。自然地,学子们变成了捉蝎的主力。起初是三两个人结伴去捉,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但大人们很不高兴,这般那般地叮嘱之后,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
于是便都独自去捉了。
再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久了
在捉蝎的学子中,我捉得最多,因为我很聪明:我发现,而阴坡的石板下蝎却寥寥无几。我就不盲目地翻坡上的每一块石头了,而是单拣照到太阳的石头翻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我黯然神伤,心想:这准是父亲的主意。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乐得合不上嘴的
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
我就愣怔了。
那年我正念五年级①,秋后便要考初中;中学就在山外,那里的世界我向往己久。
晚上我睡不着觉,点灯翻自己的作业本。那本上尽是红红的对勾,尽是一个一个的五分②——那里藏着我多少骄傲啊!我心里很迷惘,我家的确是很穷啊,心里酸酸的
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要是没考上,把欠了的都给您补上。”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
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去继续读书了。
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山里的蝎们仍自生自灭着,我却学会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年,母亲被我接出山来。我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走出熙攘的影剧院时,母亲抹去一行热泪:“这人哪
(选自《小小说选刊》22年3月郑州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注释:①年级:早期,实行小学五年制,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考初中。②五分:早期,5分相当于现在的10分。
(1)下列与“我”说的“在山里叫响”相对应的一项是 D
A.“我”捉蝎竟得到八十多元的一笔巨款。
B.没了主意的善良的母亲让我去继续读书了。
C.“我”的作业本上不是红红的对勾和一个一个的五分。
D.我走出山路,走到广锅的大平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2)短文第4自然段中的“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可能包括的是 B
①山上的好子很厉害,会蛰人。
②聚集在起不利于大家捉蝎子。
③相聚在一起难免只顾玩乐,耽误捉蝎。
④多提些蝎子,能多卖一些钱;少捉一些蝎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旧时故乡很穷? C
①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②“我”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
③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④村里老老少少都拥向山壁去捉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为什么母亲接连说了两次“崽这是怎么说呢”? C
A.纯属作者的无意之笔。
B.母亲担心“我”没听清楚。
C.母亲没想到“我”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D.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说话也愈发变得哆嗦了。
(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从“我”作业表现的对勾和五分看出“我”学习优秀。
②从“我”善于发现“向阳蝎多”的生物现象看出“我”很聪明。
③从“我”把母亲接出山并让媳妇陪她看古装大戏看出“我”很孝顺。
④从“我”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看出“我”情义淡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作者在文中第四自然段说“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请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7)文章的结尾“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内容理解。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走到广锅的大平原。故选D。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指的是聚集在起不利于大家捉蝎子,耽误捉蝎,能多卖一些钱,就少些家庭收入,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中描写的家乡是很贫穷的:养个猪卖不上好价钱;为了多挣点钱。故选C。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当母亲让“我”辍学捉蝎子,所以当“我”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连声说“崽这是怎么说呢?”故选C。
(5)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聪明,从“我”作业表现的对勾和五分、从“我”把母亲接出山并让媳妇陪她看古装大戏可看出。
(6)考查了想象写话。“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指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不受约束自由玩耍
。如:当他们在说说笑笑中翻石板,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一只蝎子时。
(7)考查了对关键句的理解。本文记叙了“我”从捉蝎到要求继续读书,从此改变命运。所以当日后“我”把母亲接出山来,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
(1)D;
(2)B;
(3)C;
(4)C;
(5)A;
(6)当他们在说说笑笑中翻石板,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一只蝎子时。
(7)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基础积累,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词语写同音字,看拼音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认真拼读,准确书写,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填空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看拼音,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现代文阅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