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32 次下载
- 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33 次下载
- 4.2《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34 次下载
- 5.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30 次下载
-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32 次下载
地理中图版 (2019)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优秀教学ppt课件
展开中图版地理高二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海—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掌握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区域认知) 4.运用图表,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 |
教学重点 |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 |
教学难点 |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的影响。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很早以前,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的渔民发现,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渔场的鱼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他们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开始观察,力图找出原因。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每隔几年,在圣诞节前后,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就会升高,在这一海域里生活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随之大量死亡,造成渔场减产。这种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的自然现象令当时的人们迷惑不解,他们以为是“圣婴’降临了。在西班牙语中,“圣婴”译音为“厄尔尼诺”。 思考题: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面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主要和什么有关? 学生活动: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面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主要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厄尔尼诺现象的图像和问题引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承接)同学们,从厄尔尼诺现象的狰狞图像可以看出,该现象的发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一、海—气相互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 1.概念 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 (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问题。 2.海—气间的物质交换 (1) 液态的物质交换 ① 形式 (图片导入) ② 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2)气态的物质交换 ① 形式 想一想:海洋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 (图片导入) ② 影响 想一想: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增加有什么影响? 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 (图片导入) 固态的物质交换 ① 形式 想一想:海洋与大气是如何进行固态的物质交换? (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海—气间的物质交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海—气间的物质交换形式和影响。 3.海—气间的能量交换 想一想:海洋与大气是如何进行能量交换? (图片导入) 想一想:大气的主要热源是什么? (2)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 (图片导入) (3) 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和热带气旋。 大气环流及其所形成的行星风系使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地运动,形成洋流,引起海洋热量的重新分配。 (图片导入) 热带气旋可以加速海水的运动并可使海平面异常升高,严重时会造成灾害。 (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海—气间的能量交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海—气间的能量交换的形式和影响。 阅读 海洋与大气的能量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是为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而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输送能量,使海水运动,形成风海流和海水的辐散与辐合,对沿岸地区甚至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55°~70°N的加拿大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0~0℃,结冰期长达300天以上,呈现冻原景观,而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0~10℃,结冰期仅155~215天,发育有针叶林或混交林。热带和副热带的大陆西岸,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吹离海岸海水形成辐散,深层海水上翻,致使上翻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海水辐合则相反。 (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分析阅读海洋与大气的能量交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影响:对于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① 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共同实现的。 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问题:1.分别描述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答案: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0°—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在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等于热量支出,热量收支平衡;在30°—9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 问题:2.讨论低纬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盈余而持续增温,高纬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亏损而持续降温的原因。 答案: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地球上的热量得以维持平衡。 ②促进热量平衡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高于高纬度地区。 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形成,均与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根据理论图来分析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课堂小结: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播放视频《厄尔尼诺》 1.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图片导入)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图片导入) 2015- -2016年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南部,发生了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2015年4月, 澳大利亚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 5月,菲律宾八省出现严重干旱,印度高温热浪导致2000多人死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遭遇极端严重干旱; 6月,泰国遭遇十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朝鲜半岛也遭遇了罕见的干旱; 7月,日本遭遇高温热浪,美国中西部遭受暴雨袭击。 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且台风路径偏东(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弱)。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根据原理来分析问题。
播放视频《拉尼娜》 (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成因: 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长津湖剧照 长津湖的冬天本来就很冷。在1950年的冬天,恰好还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更是雪上加霜。当拉尼娜现象来临时,会造成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当时朝鲜半岛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由于风寒效应,体感温度可达-60℃。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思考:为什么拉尼娜给朝鲜半岛的冬天带来极寒天气。 (3).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①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图片导入) ②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图片导入) ③ 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图片导入) ④ 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图片导入) ⑤ 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 (图片导入) 对我国的影响: ①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 ②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③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根据原理来分析问题。 案例研究 超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2015年开始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持续了20个月,是1951年以来出现的强度仅次于1997年和1998年的超强事件。 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从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已经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2015年全球表面温度继2014年以后又创新高,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6年1月,北极气温自有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冬季上升到了0℃以上;印度半岛等地频遭暴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旱灾,导致森林和农田大火频发;印度受到了罕见高温天气过程的袭扰;澳大利亚夏季遭受高温热浪侵袭,引发森林大火;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出现了导致非洲多国粮食严重减产;巴西等地出现了持续性的干旱,拉美多地出现了暴雨洪涝。 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6年我国气候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2016年我国气温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三高值。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1℃。除黑龙江省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他省份的气温均偏高。全国380多个县市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入冬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弱,气温偏高。 第二,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多,达到730毫米,较常年偏多16%。除陕西和甘肃两省降水偏少外,全国其他省份的降水均偏多。长江中下游沿江比往年偏多20%~50%,安徽省东南、江苏省南部偏多50%~100%。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多25%,为1961年以来最多。从主要流域来看,长江流域偏多19%,辽河流域偏多15%,松花江流域偏多 16%。 第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多,全国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南北洪涝并发。2016年,全国26个省(区、直辖市)出现城市内涝,为暴雨洪涝灾害偏重年份。登陆台风多,平均强度强。有8个台风登陆,平均登陆强度达到13级,比常年明显偏强。台风直接经济损失高于近10年平均值。强对流天气多发、重发、全国有2000多个县(市)出现冰雹或龙卷风天气,损失偏重。 (图片导入) 想一想:根据材料分析超强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偏东信风弱,导致西太平洋水温降低,东亚地区冬夏季风减弱,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超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根据原理来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过程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 ) A.太阳辐射B.海洋的长波辐射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D.太阳的短波辐射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4.图中①处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读图,完成5-6题。 5.出现图示水温状况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减弱 B.赤道暖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 D.西风漂流增强 6.受图示海域水温状况影响,可出现的现象为( ) A.马来群岛持续多雨 B.智利沿海出现台风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7.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b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 8.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 ,位于A处著名渔场的名称是 ,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 。 (2)如图所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说明厄尔尼诺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 (3)如图所示,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森林火灾 ②泥石流 ③地震灾害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课后作业 | 完成练习册第四章第三节的相关练习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成功之处:进口学习目标;善于用案例教学;注重课堂落实。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欠佳;课堂容量小;高考考法渗入少。 改进措施: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强化知识体系;关注高考,分析地理高考题。 |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获奖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海洋浮游植物,合作探究1,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3,合作探究4,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质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气候异常与秘鲁洪水,课标要求,全球海洋水平衡,全球陆地水平衡,读图完成1~2题,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年份,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43海气相互作用pptx、43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docx、43厄尔尼诺mp4、43拉尼娜mp4、秘鲁洪水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