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优秀练习题
展开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某同学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经暗处理后,用黑纸片将植物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上下两面的遮盖,然后置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遮光的部分变蓝 B. 见光的部分变蓝 C. 叶片的边缘变蓝 D. 整个叶片都变蓝
- 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 验证的是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 验证的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 验证的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验证的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为探究绿萝的生理活动,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花斑叶绿萝多株,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密闭玻璃箱内进行水培,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
实验组 | 条件 | 二氧化碳的变化量 |
甲 | 放置于黑暗处12小时 | Q1 |
乙 | 放置于阳光下12小时 | Q2 |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的白斑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B. Q1与植株所有细胞有关
C. Q1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D. Q2是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
-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中不能设为对照的部位是( )
A. 甲与乙 B. 乙与丁 C. 乙与丙 D. 甲与丁
- 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素),选取一叶片做如下图所示的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 某同学在学习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条件 |
1组 |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 光照 |
2组 | 一支点燃的蜡烛 | 光照 |
3组 |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 黑暗 |
4组 | 一支点燃的蜡烛 | 黑暗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 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三个天竺葵枝条,按如图所示进行处理,然后将装置放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同一环境中。你预期几天后三个枝条的生长状况是( )
A. 甲组生长最好 B. 乙组生长最好 C. 丙组生长最好 D. 无明显差别
- 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为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需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或一定的处理。下列操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 选择尾鳍颜色浅的小鱼观察血流情况
B.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放几丝棉纤维
C.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D. 研究呼吸作用时将两组种子中的一组煮熟后使用
- 如图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①、②表示气体,A表示细胞结构,则①、②、A分别表示( )
A. 二氧化碳、氧气、叶绿体
B. 氧气、二氧化碳、叶绿体
C. 二氧化碳、氧气、液泡
D. 氧气、二氧化碳、液泡
- 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褪色时间过短 B. 光照时间过短
C. 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 铝箔遮光不严
- 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 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 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 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以防止损坏盖玻片
B.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时,试管应放在37℃温水中保温
C. 在做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作对照
- 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 同时促进过程,小麦才能增产
C. 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 过程在线粒体进行,过程在叶绿体进行
- 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根的吸收作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如图为小亮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图可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
B. 如图可用来探究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 如图可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如图用湿棉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 荆门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采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利用一现代智能葡萄采摘园进行了一项关于“光照和温度对葡萄含糖量的影响”的研究。下列图中,甲图示现代智能温室,乙图示测定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一天中的变化,丙图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20℃和30℃时,分别测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葡萄含糖量的高低主要由其积累的有机物多少决定。图乙中,BD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 。经一天时间后,葡萄含糖量是否有所增加? ______ (是/否)。据乙图,若要增加葡萄的含糖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2)图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果的 ______ 越强,有机物消耗越多。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要提高葡萄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夜间 ______ 。 - 星期六早上,张迁同学随同母亲上街买菜,菜摊上放有白菜、萝卜,藕、韭菜,洋葱头、黄瓜、丝瓜、辣椒、土豆(马铃薯)等,他们买了些白菜、丝瓜和辣椒后又去水果店买了些葡萄和苹果就回家了。请同答下列问题:
(1)菜摊上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果实的蔬菜有______。
(2)“藕断丝连“,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______组织。
(3)莲藕内含有丰富的淀粉,这些淀粉来源于荷叶的______作用。
(4)黄瓜、丝瓜开花传粉后,发育成果实的部分是雌蕊的______。
(5)辣椒幼小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变成了红色,这主要是由于辣椒果肉细胞中的______逐渐分解消失造成的。
(6)市面上买的苹果有的表面有“古祥如意”等字样,你知直这些字是如何形成的吗?______。
(7)张迁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他良好地生长发育,他们应该还要买些含______丰富的菜品。 - 如图是某树叶的外形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叶的结构来看,物质①、③是通过叶的 ______进出叶的。
(2)若此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______+水 ______+______。
(3)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最终来自于 ______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实验前经过暗处理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实验时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见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说法正确的是见光的部分变蓝,而被遮光的部分不变蓝。
故选: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A、1与2种子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是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不能证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错误;
B、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除此之外,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也能产生水珠,因此该装置不能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错误;
C、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将叶片的主叶脉切断,则叶脉中的导管被切断,这样叶片A区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叶片的A区和B区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因此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正确;
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燃烧的蜡烛熄灭表明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因此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白斑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植株的所有活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中的Q1与植株所有细胞有关,B正确;
C、在黑暗处植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Q1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正确;
D、在光下植株既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Q2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之间的差,D错误。
故选:D。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4.【答案】D
【解析】解:A、甲与乙对照,变量是光照,不符合题意。
B、乙与丁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乙与丙对照,变量是叶绿体,不符合题意。
D、甲与丁对照,有光照、二氧化碳两个变量,不能形成一组对照,符合题意。
故选:D。
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该生物兴趣小组选用的实验材料来看,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和需要的条件是光、二氧化碳和叶绿体等。
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5.【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
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绿色植物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黑暗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1组中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2组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组在黑暗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4组中黑暗条件下,只有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由以上分析可知:3组中消耗氧气最快,最多,因此蜡烛最先熄灭。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7.【答案】B
【解析】解:甲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的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得不到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生长不茂盛;丙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数天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被全部吸收,植物体再不能得到足够的二氧化碳,生长不茂盛;乙碳酸氢钠溶液不稳定,经阳光照射受热后,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内的植物生长茂盛。
故选:B。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因此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的颜色浅的活小鱼,A正确;
B、由于草履虫在制成的临时装片中不运动,影响观察,所以我们在制作装片是放少量棉纤维,用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B正确;
C、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需要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因为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C正确;
D、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只需要一组活种子即可,不需要一组煮熟后的种子,D错误。
故选:D。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熟记实验中各种材料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由图可知,[A]代表叶绿体,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故选:B。
绿叶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叶是光合作用造成有机物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A表示叶绿体,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解答】
本实验正常操作的结果是: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而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说明没有淀粉产生,表明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导致的,故选项B分析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
图示a表示暗处理,b表示选叶遮光照射,c表示酒精脱色,d表示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A.a步骤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A错误;
B.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因此遮住叶片同一部分,B正确;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错误;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不能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A错误;
B、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因为37℃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利于淀粉的分解,B正确;
C、“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紧密结合,C错误;
D、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D错误。
故选:B。
(1)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3)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盖盖玻片的方法和目的。
13.【答案】A
【解析】 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A正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欲使小麦增产,需促进过程同时抑制过程,B错误。过程在光下进行,过程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是主要是水分和氧气的含量。蒸腾作用受温度、空气的湿度和空气的流动状况的影响。在光下,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根的吸收作用基本的条件都具备了,所以说都能进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解:A、②和①对照,变量是水;②和③对照,变量是空气。故可用该装置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A正确;
B、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后,远离叶柄的一端(A区域)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叶的A区域和B区域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步骤后,实验的结果是:A区域不变蓝,B区域变蓝。从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
C、向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该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C错误。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正确。
故选:C。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正确识记并理解题干涉及到的探究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1)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呼吸作用;适当降温(能起到降温作用的合理措施可得分)
【解析】解:(1)图乙中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结果。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含量下降。图乙中,造成BD段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通过该过程,水果内的有机物的含量会上升的;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刚好满足呼吸作用的需求,所以C点有机物积累为0.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因此“根据图甲可推测出,要想增加温室内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据图可见:当温度为30℃,二氧化碳含量多;当温度为20℃,二氧化碳含量少。由此可见:在一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果的呼吸作用越强。所以夜晚适当降温,会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故答案为:
(1)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呼吸作用;适当降温(能起到降温作用的合理措施可得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 区别 | 联系 | ||||
场所 | 原料 | 条件 | 产物 | 能量 | ||
光合作用 | 叶绿体 | 二氧化碳、水 | 光 | 有机物、氧气 | 储存能量 | 相互联系 |
呼吸作用 | 所有的活细胞 | 有机物、氧气 | 有无光皆可 | 二氧化碳、水 | 释放能量 |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运输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
17.【答案】(1)黄瓜、丝瓜、辣椒
(2)输导
(3)光合
(4)子房
(5)叶绿素
(6)用黑色塑料剪成字样罩在苹果上,让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7)蛋白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
【解答】
(1)下列蔬菜吃的部分分别是:白菜是茎和叶、萝卜是根,藕是茎、韭菜是叶,洋葱头是叶、黄瓜是果实、丝瓜是果实、辣椒是果实、土豆(马铃薯)是茎,所以菜摊上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果实的蔬菜有黄瓜、丝瓜和辣椒。
(2)“藕断丝连“,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输导组织。
(3)莲藕内含有丰富的淀粉,这些淀粉来源于荷叶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4)黄瓜、丝瓜开花传粉后,发育成果实的部分是雌蕊的子房。
(5)椒椒幼小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变成了红色,这主要是由于辣椒果肉细胞中的叶绿素,逐渐分解消失造成的。
(6)用黑色塑料剪成字样罩在苹果上,让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一部分就会变成白色,呈现出字样。
(7)蛋白质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人体的发育和细胞的修复都有重要作用,人体在发育的时期,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答案为:(1)黄瓜、丝瓜、辣椒;(2)输导;(3)光合;(4)子房;(5)叶绿素;(6)用黑色塑料剪成字样罩在苹果上,让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7)蛋白质。
18.【答案】气孔 二氧化碳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太阳
【解析】解:(1)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中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2)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1)气孔。
(2)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太阳。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
(2)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
(3)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的图示来理解,对学生来说一开始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好掌握好相关的生理知识,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实验步骤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第四节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第四节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精品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B,【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