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课时1 水循环
一、“水的行星”
1.水圈
(1)概念: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组成
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水循环过程
(1)在上图中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答案
(2)填表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4.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1.[综合思维]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
答案 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综合思维]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地理实践力]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可行的建议。
答案 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2022·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期末)2021年第1号热带风暴“杜鹃”于2月22日在菲律宾东南部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读“海陆间循环模式图”,回答1~2题。
1.登陆时该热带风暴参与了(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不能确定
2.下列最能代表热带风暴“杜鹃”登陆菲律宾东南部的环节是( )
A.a B.b C.c D.d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该热带风暴从菲律宾东南部沿海一带登陆,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热带风暴“杜鹃”登陆菲律宾东南部的环节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图中c代表水汽输送。
(2021·北京丰台区期中)《宋书·天文志》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与“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归注入海”对应地表径流环节。故选D。第4题,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具有“传送带”的功能;水循环对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有重要作用,被称为“调节器”;水循环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出丰富的地表形态,具有“雕塑家”的作用。故选B。
(2022·江苏扬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蒸发和降水 B.地下径流
C.下渗和蒸腾 D.地表径流
2.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3.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 )
A.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
C.太阳辐射和重力
D.大气运动和重力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三种水循环指的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只有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因此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A正确。第2题,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如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故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第3题,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三态中进行转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故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太阳辐射和重力,C正确。
下图表示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图1示意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图2示意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4~5题。
4.利用雨棚收集雨水的意义是( )
①加重城市涝灾 ②增加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③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图2所示雨水处理方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下渗 B.减少地表径流
C.增加蒸发 D.减少地下径流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利用雨棚收集雨水,能减缓城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洪灾,增加雨水汇流,但不会收集污水,①②错误;利用雨棚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灌溉绿地等,实现雨水资源化,同时也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故选C。第5题,图2所示雨水处理方式是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故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B正确,A、D错误;地表径流减少,蒸发减少,C错误。
(2021·湖南湘西州期末)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读“部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⑧ D.③④⑦⑧
7.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⑦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环节①量过小 B.没有环节③
C.环节④理论值过大 D.环节⑥⑧量过大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输送空气干预了③水汽输送环节,水汽得到充分冷却而凝固干预了⑤降水环节;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干扰了⑥下渗和⑧地下径流环节,③⑤⑥⑧正确。故选B。第7题,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为干旱地区,水循环环节⑦为地表径流,其规模过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地表蒸发强烈,即环节④理论值过大,C正确。海洋蒸发量较大,水汽输送少但不是没有,干旱地区下渗及地下径流较少,A、B、D错误。
(2022·北京101中学月考)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左图),右图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状况。据此完成8~9题。
8.上面左图获取淡水的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0时左右 B.6时左右
C.12时左右 D.18时左右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上面左图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在顶部遇冷凝结形成降水,①③正确;水再汇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因此图中没有模拟出水汽输送和下渗环节,②④错误。故选B。第9题,图中淡水来自水汽凝结。因此,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应是箱内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且箱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读右图可知应是12时左右。故选C。
(2022·辽宁丹东市期末)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10~11题。
10.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11.水循环( )
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
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
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
答案 10.C 11.C
解析 第10题,该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下渗,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地表径流。砂石覆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增加下渗,C正确。第11题,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不止外流区部分,A错误;物质迁移是双向的,B错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C正确;如果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使用量超过了其补给量,也会导致水资源枯竭,D错误。
(2022·广东佛山期末)泾惠渠是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仲山口引水的自流灌溉工程(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河流
13.泾惠渠灌区引河水灌溉( )
A.改变了降水的季节变化
B.增大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C.增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的水循环类型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由图分析可知,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而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水汽输送和渠首引水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渠首引水利用的不是地下径流,C错误。河流不是水循环的环节,D错误。故选B。第13题,灌溉不会改变降水的季节变化,A错误。引河流水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B错误。引河流水灌溉后,灌溉区水资源增加,增大了灌溉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C正确。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不受人类活动影响,D错误。故选C。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读“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
15.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水厂 B.输水管
C.取水口 D.水生植物
答案 14.A 15.D
解析 图文中信息表明,人工河岸湿地是利用了湿地中水生植物(位于地表)净化河岸地表径流,沉淀地表径流中的泥沙,降解地表径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故第14题选A,第15题选D。
(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回答16~18题。
1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16.B 17.C 18.D
解析 第16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17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第18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哀牢山地区哈尼先民创造的“森林-聚落-梯田—河谷”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千百年来处在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区的哈尼梯田却很少发生山洪、干旱等气象灾害。下图为“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间水循环示意图。
(1)“森林-聚落-梯田-河谷”间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循环。(2分)
(2)分析梯田对地表径流的主要影响。(4分)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从森林、梯田、河谷的角度分析哈尼梯田地区很少发生干旱灾害的原因。(6分)
答案 (1)陆地内
(2)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或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
(3)降水时森林使下渗量增加,形成山泉水,为梯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森林的蒸腾、梯田和河流的蒸发增加了水汽,增加了降水量;气流沿河谷上升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从而保证了梯田充足而稳定的灌溉水源,减少了干旱灾害的发生。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200万年前,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它是一个外泄湖。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目前,与初期的湖区相比,青海湖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答案 (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或地质作用,)青海湖变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13万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该地光照强烈,风力强盛,蒸发旺盛。
解析 青海湖形成初期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所以当时为淡水湖。13万年前,青海湖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变成了内流湖。河流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不断积累;且随着地壳的抬升,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体类型
特征
海洋水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陆地水
①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
②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大气水
以水汽的形态存在
类型
海陆间循环(B)
海上内循环(C)
陆地内循环(A)
空间范围
海洋与陆地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环节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①水汽蒸发、③降水
①水汽蒸发、⑦植物蒸腾、③降水
特点
使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影响
人类活动
改变地表
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
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波浪,潮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导学案,共17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学案设计,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河谷地貌,牛轭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