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60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60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60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2·湖南张家界市期末)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据此完成1~2题。
1.试推断“袁隆平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
2.下列关于“袁隆平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
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
2020年5月下旬,美国宇航局(NASA)发现了一批新的太阳黑子和耀斑。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阳黑子数量的增多,太阳活动或将结束极小期。如图为“太阳黑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量增多,会导致( )
①地球上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可能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频率增加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现象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太阳活动剧烈的时期,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B.暂停卫星发射计划
C.杜绝一切室外活动
D.增加发电设备发电量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形区中,按太阳辐射能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东北平原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6.比较新疆和广东的太阳辐射总量大小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新疆大于广东 天气
B.新疆大于广东 纬度
C.广东大于新疆 纬度
D.广东大于新疆 海拔
(2022·河南洛阳月考)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7~8题。
7.此科研井的深度在地球内部哪个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021·河南创新发展联盟联考)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部分孢粉可以长期存留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 000~8 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下图为“我国大兴安岭的桦木林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近8 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 )
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10.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 )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石炭纪
(2022·广西崇左模拟)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浪堆积
12.恐龙探海景观中的甲处进一步演化可能形成( )
A.海蚀平台 B.离岸堤 C.海蚀柱 D.海蚀崖
(2022·辽宁大连市期末)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冰川地貌 B.乙——流水地貌
C.丙——风沙地貌 D.丁——喀斯特地貌
14.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有( )
A.土壤、大气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
C.土壤、大气与植被 D.岩石、大气与水文
(2022·海南期末)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见下图),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16~18题。
16.此次山体滑坡( )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
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是因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而导致的
D.是地形陡峻和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7.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 B.埋没田地
C.毁坏森林等植被 D.掩埋汽车
18.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回答19~20题。
19.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增加地表粗糙度 D.减少下渗
2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成土时间短 B.技术难度小
C.没有环境污染 D.资金投入少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1)月球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2分)
(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____________(填地质年代)。(1分)
(5)与地球相比,简述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6分)
2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昆明、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并分别阐释原因。(6分)
(2)简要评价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6分)
23.(2022·浙江金华市第一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区域示意图。
(1)罗布泊地区有众多由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组成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其从成因上属于______________地貌。(4分)
(2)与甲地比,乙地地壳厚度________(填“厚”或“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简述洪积扇形成过程。(4分)
24.(2021·河南阶段性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形成不受河岸限制的自由曲流。自由曲流经历地壳抬升,原来的河曲形态会被保留。河水流动受原河曲形态限制,形成深切曲流。相对于自由曲流,深切曲流更少见,一般分布在山区。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人类的干预使许多平原地区的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在观测曲流景观时,自由曲流只能从飞机上俯瞰,而很多深切曲流能找一制高点探其一角,甚至全貌。下图为嘉陵江青居曲流景观图。
(1)自由曲流多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__游地区,此处土层深厚、土质松散,__________蚀作用显著;深切曲流以__________蚀作用为主。(6分)
(2)请在图中标出河流的凹岸和凸岸。(2分)
(3)说出自然裁弯取直会形成的地貌,并推测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目的。(6分)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中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2·湖南张家界市期末)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据此完成1~2题。
1.试推断“袁隆平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
2.下列关于“袁隆平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
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袁隆平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太阳系中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环绕太阳公转,因此“袁隆平星”位于太阳系,B符合题意。第2题,“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主带小行星均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A正确;“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而地球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因此它的体积远比地球小,B错误;“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主带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错误;“袁隆平星”属于主带小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不可能形成厚厚的大气层,D错误。
2020年5月下旬,美国宇航局(NASA)发现了一批新的太阳黑子和耀斑。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阳黑子数量的增多,太阳活动或将结束极小期。如图为“太阳黑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量增多,会导致( )
①地球上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可能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频率增加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现象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太阳活动剧烈的时期,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B.暂停卫星发射计划
C.杜绝一切室外活动
D.增加发电设备发电量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表明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地球上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地球上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可能更加频繁,①正确;极地附近“极光”出现的频率增加,②正确;地球磁场和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的干扰会增强,③④错误。故选A。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及宇航器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可以暂停卫星发射计划,B正确。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形区中,按太阳辐射能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东北平原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6.比较新疆和广东的太阳辐射总量大小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新疆大于广东 天气
B.新疆大于广东 纬度
C.广东大于新疆 纬度
D.广东大于新疆 海拔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②)主要属于丰富区,东北平原(③)属于可利用区,而四川盆地(①)主要为贫乏区,因此按太阳辐射能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D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新疆主要属于较丰富区,而广东主要属于可利用区,因此新疆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广东,C、D错误;新疆的纬度比广东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广东小,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新疆的太阳辐射强度应弱于广东,而实际上新疆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广东,B错误;与广东相比,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导致新疆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广东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A正确。
(2022·河南洛阳月考)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7~8题。
7.此科研井的深度在地球内部哪个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此科研井深度5 000米,处在地壳,A正确。第8题,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B错误,D正确。研究地球内部圈层除了通过地质钻探,还可以通过地震波等方法,C错误。
(2021·河南创新发展联盟联考)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部分孢粉可以长期存留下来。在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 000~8 000年的泥炭层中,以桦属花粉居多,而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下图为“我国大兴安岭的桦木林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近8 000年来,辽宁省南部地区( )
A.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D.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10.辽宁省南部地区桦树大量生长于( )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石炭纪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桦树喜冷耐旱,现在桦木林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近8 000年来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即气温升高,降水增多,B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辽宁省南部地区距今10 000~8 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说明辽宁省南部地区大量生长桦树的时期在距今10 000~8 000年,为新生代,A正确。
(2022·广西崇左模拟)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浪堆积
12.恐龙探海景观中的甲处进一步演化可能形成( )
A.海蚀平台 B.离岸堤 C.海蚀柱 D.海蚀崖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A正确。第12题,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
(2022·辽宁大连市期末)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冰川地貌 B.乙——流水地貌
C.丙——风沙地貌 D.丁——喀斯特地貌
14.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有( )
A.土壤、大气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
C.土壤、大气与植被 D.岩石、大气与水文
答案 13.D 14.C 15.D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A错误;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比较强烈,为风成地貌,B错误;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可知丙地为冰川地貌,C错误;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可知其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乙地的地貌呈现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的高度和长度并不一致,①正确,②③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在风力侵蚀作用下,该地貌垄脊的走向和当地的主导风向的走向是一致的,④正确。故选C。第15题,读图可知,丁地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而逐渐形成的,故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有岩石、大气与水文,D正确。
(2022·海南期末)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见下图),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16~18题。
16.此次山体滑坡( )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
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是因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而导致的
D.是地形陡峻和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7.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 B.埋没田地
C.毁坏森林等植被 D.掩埋汽车
18.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答案 16.D 17.C 18.A
解析 第16题,结合材料“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地形陡峻,坡面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而持续的降雨是此次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故选D。第17题,该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毁坏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故选C。第18题,滑坡发生时,滑坡体会顺着坡面迅速向山下滑动,因此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A正确。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回答19~20题。
19.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增加地表粗糙度 D.减少下渗
2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成土时间短 B.技术难度小
C.没有环境污染 D.资金投入少
答案 19.C 20.A
解析 第19题,由材料可知,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表现为防止沙子移动。因此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截流水分,增加下渗,以利于植被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故选C。第20题,分析材料可知,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但成土时间短。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1)月球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2分)
(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____________(填地质年代)。(1分)
(5)与地球相比,简述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6分)
答案 (1)地月系
(2)耀斑 太阳风
(3)太阳辐射(或太阳能)
(4)新生代
(5)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层;无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2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昆明、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并分别阐释原因。(6分)
(2)简要评价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6分)
答案 (1)差异: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原因:昆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时间长,故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重庆属于盆地地形,雨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间短,故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
(2)优点:太阳能分布范围广,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缺点: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不稳定。
23.(2022·浙江金华市第一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区域示意图。
(1)罗布泊地区有众多由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组成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其从成因上属于______________地貌。(4分)
(2)与甲地比,乙地地壳厚度________(填“厚”或“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简述洪积扇形成过程。(4分)
答案 (1)雅丹 风蚀或风成
(2)薄 乙地地处盆地中部,海拔较甲地低
(3)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水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24.(2021·河南阶段性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流速较慢,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形成不受河岸限制的自由曲流。自由曲流经历地壳抬升,原来的河曲形态会被保留。河水流动受原河曲形态限制,形成深切曲流。相对于自由曲流,深切曲流更少见,一般分布在山区。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人类的干预使许多平原地区的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在观测曲流景观时,自由曲流只能从飞机上俯瞰,而很多深切曲流能找一制高点探其一角,甚至全貌。下图为嘉陵江青居曲流景观图。
(1)自由曲流多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__游地区,此处土层深厚、土质松散,__________蚀作用显著;深切曲流以__________蚀作用为主。(6分)
(2)请在图中标出河流的凹岸和凸岸。(2分)
(3)说出自然裁弯取直会形成的地貌,并推测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目的。(6分)
答案 (1)中下 侧 下
(2)绘图如下:
(3)牛轭湖。目的:疏浚河道,增大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减少洪水带来的决堤和泛滥;缩短航运距离和通行时间,降低航运成本。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共21页。
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末检测试卷(二)(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期末检测试卷(二)(word版含解析),共1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期中检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