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13.1 迷娘(之一)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3.1 迷娘(之一)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专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判断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叫,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huí),/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歌德并不只是企图在作品中“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还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用艺术方式”进行加工,通过“生动的描绘”提供给人们。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很长,叶柄与树枝连接得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是好好的,碧绿碧绿的,忽然吹过一阵小风,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来了!其实这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它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子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子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树,大风过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个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好似的。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3.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的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A) B.(B)
C.(C) D.(D)
4.文段中的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5.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比较下面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一种修改更好一些?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子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子已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7.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1921年2月7日,伦敦
【注】 1920年,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英国伦敦,该诗写于1921年的伦敦。
8.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对象,描写了农家从傍晚时分到夜幕降临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边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这表现了他的勤劳。
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月亮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也表示天色已经晚了。
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并非都是诗中所写的这种能享受祥和、安宁生活的农家。
9.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晚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三幅图景。
B.本诗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而是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其中。
C.诗中暗含着空间的变化,诗人的视线随着人物的活动不断变化,最终落到了场上。
D.诗歌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现实,以“星”和“月”为本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天成。
10.本诗擅长细节描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专项训练
12.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文学人物简·爱和她的好朋友海伦的形象特征比较图,请把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运用“总—分”形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训练19 迷娘(之一)
1.答案:“呼叫”应改为“呼唤”;“徘徊”的“徊”应读huái。
2.答案:“并不只是……还……”这种递进关系与语意不符,应改为“并不是……而只是……”。
3.解析:(C)前面的句子是“叶柄很长,叶柄与树枝连接得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这里重点写梧桐叶为什么易落,(C)后面的句子是“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是好好的,碧绿碧绿的,忽然吹过一阵小风,飘下一片叶子”,这里重点写叶子的飘落,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C)处,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答案:C
4.解析:通读文段可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引用;“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个小马蹄”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答案:D
5.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更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不是一下子落尽的,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梧桐叶干、梧桐子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符合文意。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子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6.解析:“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用来形容“水墨画”很恰当,因而①处应选填“淡雅”;②处应选填“即使”,和后面的“也”照应,表示假设的让步;③处前后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且前面有“虽然”,所以应选填“但是”;④处前后的语意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选填“因为”;“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根据语境,⑤处应选填“忽略”;⑥处选填“因此”“所以”都可以。
答案:C
7.解析:材料中图的内容是文化的发展与更迭。A项,诗句的意思是“春天欣欣向荣的树林里,新叶催换了旧叶;江河奔腾的流水里,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诗句用来比喻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符合图中对文化发展关系的描述。B项,诗句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说的是真正认识、分辨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不符合图片内容。C项,诗人由自然界的巉岩,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又由越过山间的不平,引申出人们应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办法。不符合图片内容。D项,诗句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从云的缝隙里落下,却不知道云从哪里来”,说的是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不符合图片内容。
答案:A
8.解析:B项,“这表现了他的勤劳”错误,诗歌对男主人回家后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的是他的悠闲、惬意。
答案:B
9.解析:D项,“星”和“月”是喻体,不是本体。
答案:D
10.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寻找诗中的“细节描写”,如灶内的柴烧起来时发出的响声,火光在女主人的脸上闪动,男主人回来时“衔着个十年的烟斗”,孩子们数星星时数错数等。然后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一般可以增加真实性或增强感染力,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来具体分析。
答案:①“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女主人正在做饭,灶中柴火的响声这一细节描写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②“五,八,六,两……”,孩子们数星星时数错了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也使诗歌显得真实、自然。
11.解析:分析诗人的情感,要先看诗歌的内容。诗歌描写的是温馨、美好的农家生活场景。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时的中国风雨飘摇,人们的生活也不安定,愈是如此,愈表现出诗人对安宁、平静的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而这样理想化的生活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诗中寄寓着作者对农民的同情。诗人此时在国外求学,写这样的中国乡村景象,无疑是在抒发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答案:①对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②对现实中无法拥有这种生活的农民的同情;③作为在海外求学的学子,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12.解析:鉴赏现代诗歌可以从意象、语言、手法技巧、章法结构和思想感情等多个角度着手。这首现代诗歌在意象方面,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再现日常生活细节;手法技巧方面,运用了回溯的写法,所写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语言上,结尾单句成节,诗行错落有致,具有形式美;章法结构上,诗的前两节为最后两节做了铺垫,并在结尾点题;思想感情上,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真挚亲情的渴望。
答案:示例: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的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13.答案:示例:简·爱和海伦的形象特点同中有异。相同点是两人都出身卑微,但都善良、勇敢;不同点是简·爱自尊、倔强,敢于反抗,痛恨冷酷的校长和老师,而海伦则温顺、逆来顺受,心中没有仇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填空题,现代诗歌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