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有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672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有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672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有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672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暑假阅读】 说明文技法点拨(讲义+试题)
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有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有答案解析),共12页。
【考点突破】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2讲 辨析说明方法
姓名 班级 成绩
【常考题型】
1、某段(或全文)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某段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进行了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方法技巧】
1、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引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典型例题】
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 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 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 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 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海啸分为( )和( )两类。
【答案】自然型与人为型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仔细阅读第②段,首句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2.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1)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两年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也不少。( )
(3)当海啸发生时,有经验的船长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
(4)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
【答案】(1)√ (2)X (3) √ (4)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正误的辨析能力。
3.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的原因是
。
【答案】海啸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③段“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这段话来作答。
4.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考点】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
5.第④段中“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 )。
①生动、形象 ②简洁、流畅
③准确、具体 ④通顺、连贯
【答案】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太平洋地区发生海啸的几率非常大。
【拓展提升】
一、说明文阅读。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文阅读。
地震中房子不倒的秘密
南美的智利2010年2月经历了8.8级超强地震,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失却很小。为此,许多人来到这个处于全球最活跃地震带上的国家,寻找该国建筑“坚不可摧”的秘密。
“低矮结实的建筑是智利抗震的法宝”实则是一种猜想。人们发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新城区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频繁的地震并没有影响这个南美大都市的现代化建设。当地人说,随着智利建筑抗震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首都地区并没有因为地震而刻意少建高楼。
智利是全世界建筑标准最严格的国家。智利建筑协会副总裁贝桑松介绍说,1940年,智利政府正式出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每一次大地震后就会进行重新修订。从1985年到现在,智利共建起2000座9层以上的高楼,在2月的地震中只有33栋遭到结构性破坏。
智利建筑的抗震理念不是让房屋用钢筋铁骨去硬扛,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威力,最大限度保全建筑。智利把地震分为三个等级。规定在低等级地震中,房屋不应受到任何损坏;中等级地震,建筑结构允许出现可修复的损坏;在高等级的破坏性地震中,结构可以损坏,但建筑物不能倒,疏散通道必须畅通。总体来说,就是“震而不破,破而不倒”。
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该国建筑业广泛采用一种被称为“强梁弱柱”体系的抗震设计。根据这种设计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的立柱,柱子通过钢制的框架加固。钢筋混凝土的横梁与立柱连接起来支撑地板和天花板。当地震发生时,横梁末端的混凝土会随着地震的冲击而发生碎裂,大量释放地震能量,使钢筋混凝土柱子的钢制框架得以保存,能够直立不倒,从而保证整座建筑主体不会坍塌。矗立在圣地亚哥的智利第一高楼Titanium塔同样具备独特的抗震性能。这栋地上52层、地下7层、高达192米的摩天大厦在2月的大震中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由于圣地亚哥经常遭地震侵袭,该建筑的地基用65根50米的钢筋水泥桩固定,使其能承受9级地震。大厦的主体建在稳定牢固的地基和框架之上,由加固的混凝土和钢筋、花岗岩和铝等材料构成。此外,在大厦底部有21个钢制减震器,每个高达10米。这些减震器其实就是呈对角线状的能量消散器,能够吸收震颤引发的30%的能量,并减少地震或强风造成的扭曲变形和压力。与那些没有能量释放器的建筑物相比,这座建筑在地震能量释放后遭受的压力减轻了50%。它的设计师说:“在智利建房子,你可以在一些杂费上节约,但绝不能在结构的稳固性和建筑质量上省钱。”
智利建筑协会的建筑师布尔内斯说,从抗震角度来讲,水泥标号、钢筋强度等材料要求更高,但抗震建筑和非抗震建筑的成本就差3%到5%,基本影响不到开发商的利润。智利之所以鲜有豆腐渣工程,关键还在于建筑过程中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监督管理。
智利人笑称他们的防震意识是基因里遗传的,从上学起,学校就每年定期举办防震演习,帮助孩子们学习躲避、疏散和逃生的知识。在智利,无论是私企还是公共机构,每年至少要为所有员工举行一次紧急情况疏散培训。游客曾在智利参观一家大型肉鸡养殖厂,进门填写访客登记表时发现,表上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地震紧急情况,并标出工厂逃生路线示意图。
(《知识窗》2010年第8期)
1.智利的建筑在地震中“坚不可摧”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圣地亚哥的第一个高楼Titanium塔没有在2010年2月的地震中倒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利建筑的原则是“震而不破,破而不倒”。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国今后的房屋建筑有何建议?
链接材料:“2008年,在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据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门的初步统计,倒塌的校舍就已经达到6898间。学校成为最脆弱、最令人心碎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 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_-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
四、阅读理解。(18分)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满足30万吨级巨轮的通行,大桥就得建高;满足附近机场航班起降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最后将大桥的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建造时,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插入海底在海床固定,再在中间填土。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和篮球场差不多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地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科研人员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的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1.港珠澳大桥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的原因是( )。(3分)
A.不影响万吨巨轮通行的航道
B.不影响国际机场航班的起降
C.满足抗台风和地震的需求
D.满足建高与建矮的不同需求
2.港珠澳大桥“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是由于( )。(3分)
A.大桥高入云端
B.大桥进入隧道
C.大桥没有合拢
D.大桥进入小岛
3.下面不属于港珠澳大桥科技密码的是( )。(3分)
A.外海人工建岛 B.海底沉管隧道
C.净化生态环境 D.搭积木式建造
4.第④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B.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C.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D.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5.第④段和第⑤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材料一:
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塑料袋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易降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牲畜的健康甚至导致牲畜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还会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气体,其中一种被称为二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条件2020年最新下溶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确实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
材料三:
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消费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20分钟内共有57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图:某超市19:15—19:35塑料袋使用情况统计
1.英国《卫报》评出的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快餐饭盒、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
(2)短文中“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
(3)“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和“将近”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会改变。()
3.“凡此种种”说明不止一种,塑料袋的危害还有很多。你知道塑料袋还有哪些危害?(至少说出3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你喜欢材料三中运用统计图的这种表达方式吗?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明文阅读。
山体滑坡是如何发生的
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2日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200多人遇难。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是如何发生的?在灾难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离危险区域呢?
山体滑坡就是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地滑”等。
发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地理条件来说,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以及上部呈环状的山体是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作为产生滑坡物质基础的土体,结构松软、抵抗风化破坏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黄土等)一般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从诱因上看,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原因。如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震动使山体变得破碎、松散;当出现暴雨和长时间降雨时,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到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岩石或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从人为因素上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水路蓄泄水等都可能诱发滑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时,如进行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会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滑坡。
山体滑坡发生前,一些异常现象可看作是灾难即将发生的预兆。如山坡上的树木和电线杆发生歪斜、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大、坡脚处流出浑浊的泉水、门窗突然打不开、老鼠乱窜不进洞等,这些都是山体斜坡上的土体在向下运动的信号。
滑坡发生时,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不能选择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作为避难场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注意保护好头部,并离原住所越远越好。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要避免二次遇险。
要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首先,应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的评估工作,在选择建设场地时,充分重视斜坡的稳定性,尽量避免选择松散土石层较厚、岩层倾向与坡面一致的场地。其次,应该做好山体的加固防范,如修建截水沟和排水沟拦截斜坡上的流水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房屋及山坡地表的变化,如检查房屋墙壁是否存在裂缝和裂纹、斜坡上的树木以及电线杆等是否出现倾斜、房屋附近的路面是否发生变形等。
1、文中对山体滑坡的原因的说明,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简要分析第一段“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2日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200多人遇难”一句中“目前”一词的表达效果,再从文中找出具有同样表达效果的一例。
3、老王家住农村一斜坡之下,因为斜坡的土质松散,去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山体出现了裂痕,老王家房屋的墙壁也出现了裂缝。为了防止事态的发展,老王连忙买了点沙石,把房屋上的裂痕修补了一下,度过了一个夏季。阅读本文后,请结合文中介绍的有关知识,向老王做一下宣传说明。
七、说明文阅读。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一、凶手WiFi
【答案】(1)a.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b.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c.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
d.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评分标准:(2分)答出两点1分,四点2分。
(2)举例子、作比较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答出一个说明方法不给分,作用1分。
(3)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判断不得分);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4)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
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评分标准:(2分)开放性试题,表意准确即可。
二、1.智利建筑的抗震理念不是让房屋用钢筋铁骨去硬扛,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威力,最大限度保全建筑。
2.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智利人很有防震意识,通俗易懂,有说服力。
3.①建筑的地基用65根50米的钢筋水泥桩固定,使其能承受9级地震。②大厦的主体建在稳定牢固的地基和框架之上,由加固的混凝土和钢筋、花岗岩和铝等材料构成。③21个钢制呈对角线状的能量消散器,能够吸收震颤引发的30%的能量,并减少地震或强风造成的扭曲变形和压力。
4.在建筑房屋的时候,要有房屋抗震的理念,建筑的房子要做到“震而不破,破而不倒”,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让豆腐渣工程在来威胁人民的生命了。
三、1倡导人们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2.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3.作比较。突出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举例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4.(1)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 ②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③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四、1.D 2.D 3.C 4.A
5.不能。因为第③段和第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段先提到外海人工建岛,再说海底沉管隧道;且先写外部,再写内部,符合逻辑。
五、1.塑料袋
2.(1)×(2)×(3)×
3.略。
4.列数字示例:我国每年因生产塑料袋而消耗的能源多
5、示例:喜欢。因为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数据,便于进行数据间的比较,从而发现问题。
六、1.分类别、举例子;条理清楚而又具体真实地说明了造成山体滑坡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对遇难人数的统计,仅限于当前。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示例:“结构松软、抵抗风化破坏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黄土等)一般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一句中的“一般”。
3、示例:老王你好!去年夏天,你家后坡出现的裂痕和房屋墙壁的裂缝,是山体滑坡的征兆。修补房屋的裂缝,仅仅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为防止发生意外,建议你尽快搬离斜坡,找一个安全的地带加盖新房。
七、1、①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②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不足以锻炼耐心。
③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④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出现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
2、持久地 徜徉
3、 画线部分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将“使用智能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普通按键手机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这一大脑结构改变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突破】第1讲 辨析品味说明文语言(有答案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1讲 辨析品味说明文语言(有答案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考点突破】说明文阅读讲义 第6讲 把握说明顺序 (有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