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5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5张,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没有标点的遗书,请你断案,断句前提,断句口诀,形容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老人之子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赋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老人之婿
唐韩愈在《师说》中说: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句”: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 “读”: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唯独万夫长易俊原依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手下数十人逃入山谷中,占据险要位置自保,周围的乡邑担心这件事,江阴侯吴良奉诏追讨贼寇,已将公文发布到周围的县里了,军队即将集合出发,召吴德基来商议这事,吴德基说:“易俊原没有反叛的迹象,为什么要刺激他使他走向极端呢?不如先用计招他来,如果他真的反叛了,(再)用军队讨伐(他)也不晚。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之果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所以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窍门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出自《韩非子·说林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的方法是,鼻子没有什么比得上大的,眼睛没有什么比得上小的。(因为)鼻子大了可以变小,小了就不能变大了。眼睛小了可以刻大,大了就不能改小了。做事情也(应该)这样,如果(很多)事情可以重来,那么事情就很少会失败了。
【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曰 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很容易。不去做,再易的事情也会很难。人们从事学习,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也是没有的,)(你)去学了,那么再难的学问也很容易;不去学习,那么再易的学问也会很难
窍门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⑴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谦敬副词)有:“其、盖、凡、窃、 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唯赤则非邦也与? 《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
史官说:交友之道太难(把握)了。当两人意气相投之时,友人可以以身家性命相许诺,好像(为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办)世上没有什么难事了。等到世事发生变化你已走投无路(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履行当初所说的话背离你而去的人实在太多了。更何谈在(你)死了之后能照顾你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又哪里能超过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士人了!”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窍门三: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探究四:(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窍门四:找顶真 定句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译文: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探究五:(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窍门五、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被动句式:为……所……、受……于……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窍门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海神说:“从大道来观察,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角度观察,物各自以为贵,而相互以对方为贱。以世俗通行观念观察,物之贵贱决定于外而不在自身。从物的差别性观察,如果循其所具大的方面把它视为大,则万物莫不是大;如果循其所具小的方面把它视为小,则万物无不是小 。“
窍门七: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 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007年广东高考题: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niǔ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第二步:找特征( 找名词 、虚词 、对话、 修辞)
大显身手:高考题检测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niǔ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2、08浙江卷: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wūyè,同“呜咽”)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
3.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墨子·贵义第四十七》
[解析]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一、前提: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断句总原则,学案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技巧,学习目标,断句步骤,知识梳理,找虚词定句读,练一练,辨句式定句读,课堂小结,课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