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 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94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 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94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 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694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 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1)冬至日(图1)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半球相反;赤道 。(2)春分日和秋分日(图2)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是全球昼夜 。(3)夏至日(图3)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半球相反;赤道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太阳直射点移至回归线时,各地昼夜长短达到极值。如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夜长最短,极昼的范围最大。3.关于昼夜长短的一般规律(1)交错对称规律: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 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由赤道到极圈,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4)极昼(夜)圈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5)直射半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计算。正午12时把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右图所示。①昼长时数=(12- 时间)×2=( 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夜长时数= 时间×2=(24- 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昼夜长短南北半球对称规律。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折线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 及其以北各纬度 各纬度冬至日 及其以南各纬度 各纬度春、秋分日赤道 近大远小: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来增去减:若直射点接近,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若直射点远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3.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 ,依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4.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2)五带划分: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两地纬度差。注:“两地”指直射点和所求点。“纬度差”:若在同一半球,同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1)确定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任何一天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房屋多朝北。(3)推断正午日影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4)确定地理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当地地理纬度。(5)推算楼间距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如下图所示,冬至日我国某地,最小楼间距L=h·cotH。(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①热水器的倾角: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α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差。例如,北纬40°在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等于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昼地区除外)。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③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昼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昼极夜地区除外)。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4)极昼极夜的分布和变化规律(5)昼长和夜长的其他规律①自赤道向两极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赤道上为0小时,极圈及其以内地区达到24小时)。②同一纬线上的地点,昼长相同;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③对称规律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