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展开课题
我们身边的植物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四年级
姓名
电话
相关
领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理论依据:
生活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为我们的生活呈现着缤纷的色彩。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栽培植物,因此,这节课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植物上面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的渗透科学知识,使美术与科学紧密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出现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处于第二学段。此年龄段学生已步入写实阶段,正是进行线描写生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线条造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通过对学校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线描写生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写生方法。针对学生初次进行写生有畏难情绪的现状,通过搭脚手架,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循序渐进,逐步超越其最近发展障碍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点,体会线的疏密,穿插及前后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相互交流探究及教师示范中,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3. 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和前后穿插关系。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面多出了许多漂亮的植物,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植物?为什么要摆放这些植物呢?他们有什么作用啊?
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医用药用、传递情感等等。
出示课题
《我们身边的植物》
带着问题思考,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创建新的问题情境。
讲授新课
欣赏分析
看课本欣赏画家雷诺阿的作品《春天里的花》,体会作品的绘画技巧。
提问:你从画和文字中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层次分明、穿插交错、疏密得当
2.观察探究
(1)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桌面上的盆栽植物分组进行探究。
一、二组:观察叶片间疏密变化及穿插组合。
三、四组:观察叶片不同朝向的变化。
五、六组:观察叶片是如何生长排列在茎上的。
(2)集体探究:教师根据小组研究情况进行课件引导。
小结:交流反馈小组研究情况:疏密、穿插、遮挡、朝向、生长排列。
3.示范。
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写生步骤,画出叶片遮挡以及茎的穿插关系等。
出示完整范画三幅,线描、刮画、上色各一张。
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写生对象,观看教师示范,进一步掌握写生方法。
4.分析,比较。
(1) 播放课件,提问:哪幅作品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欣赏课件,观察比较作品,体会“适当取舍”和“疏密、虚实”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提问:怎样运用生动的线条表现植物的特点?
5.布置作业:
内容:写生一幅植物作品。
要求:表现植物的特点。
用线描的形式
看课本欣赏《春天里的花》,并从介绍文字中抓住本课重点。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
欣赏,学习,鉴赏。
体验画家笔下植物的美感。
探究不同植物的生长特征,解决教学重点。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将探究结果进行梳理、总结、提升。突出教学重点。
有目的地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示范,增强实效性。陪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写生习惯。
进一步体会线的疏密、虚实、感受线造型的美。
三、合作实践
教师辅导
辅导重点:
(1)是否抓住了植物的特点(2)提示所画植物的穿插、遮挡关系,以及线条的疏密变化。
四、艺术实践展示评价
1. 欣赏评价。
(1)欣赏: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评价点:抓住植物特征;线条有美感;画出遮挡,穿插关系。
2. 自评:学会了用___的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互评:___的作品表现出了植物的特征,他(她)运用了__ 的线条表现出植物的特征。
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聆听。
五、情感延伸
播放课件:在线描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色彩表现植物的特征。
欣赏并反手同学们在线描的基础上用色彩表现的植物之美。
教学意图: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与身边植物的美。
聆听,思考,欣赏。学生积极响应。
鼓励学生积极的展示自我,让课本所学内容能够学以致用。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问答法:填空题,选择题,排序题。
点评法:教师针对学生展演进行点评,注重对剧本之外的学生自创环节,加以点评鼓励。
3、互评法:组内成员参与分工和展演,以及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生活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为我们的生活呈现着缤纷的色彩。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栽培植物,因此,这节课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植物上面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学科知识、使美术与学科紧密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设计,共3页。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下册12.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