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线段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线段教学设计,共3页。
课题线段教时1日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2、能正确数出不同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3、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4、在找身边物体的线段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具准备:每人一把尺,一张练习单,一根毛线。二 、 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 《线段》是第二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知道线段不仅可以用尺量,还可以用尺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体会几何图形的美。2、学生实际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比较、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线段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在认识线段中可能存在问题,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后才能体会到线段的特征。所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来认识线段。在量线段和画线段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自己获得新知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教师教学时能创设情景引入,学生会兴趣很浓,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会对新的内容更感兴趣,认识更加深刻,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常规活动 一、导入阶段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老师这里有一条毛线,你能测量出这条毛线有多长吗? 小结:我们用两手紧紧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课题:线段)学生尝试测量同桌交流测量方法 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探究一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线段(师示范,一边摸,一边说)你身边也存在着各种线段,你能找出来并摸一摸,说一说吗? 出示3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有线段吗?请你选一个图形找一找,如果有线段就用直尺描一描。 生活中的物品和图形中都有线段,仔细观察,这些线段和拉直的毛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测量) 了解了线段的特点, 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线段? 出示三种平面图形:说一说这三个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小结:不管是长的、短的、横的还是竖的,只要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测量的图形就称为线段。学生摸身边的线段。同桌互说 仔细观察,小组讨论,理解概念。 判断练习用手势反馈 用手势反馈 借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课桌、黑板、课本的边线,为学生认识线段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感知中形成表象。通过演示操作过程的组织,展开学生思维。 三、探究二1、量线段 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两条线段,你们猜一猜哪一条长? ① ② 1)那你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吗? 2)独立尝试量线段。 3)小结: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板书:可以用直尺测量) 5)小结: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把尺的0刻度对着线段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几厘米几毫米。 学生回答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学生反馈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线段长短明显的,可以用观察法比较,线段长短不明显的,要用尺去测量。通过独立尝试,同桌交流得出量线段的长度与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 四、探究三线段会量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1、画指定长度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看视频 3)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就是3厘米 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1)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交流,互相检查。3)反馈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一步深一步,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五、拓展小实验1、连接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2、不在同一线上的3点能连几条线段?4点呢? 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板书: 线段 直直的 线段的特点 有两个端点 可以用直尺测量长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五、 几何小实践线段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线段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定依据,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线段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合作探究画线段,拓展小实践,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