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二 1.2 稳固结构的探析 教案
展开苏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稳固结构探析
“结构与强度”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在学生需要之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秉承着这样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小试验验证和探索,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的方式,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在做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而结构的强度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强度、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
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教师应注意在技术试验中对学生引导。本节讲述了结构的重要性质——结构强度,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教材先从实例出发,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等),并简单分析了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他们具备了细致的观察能力、归纳、推演的能力,初步具有了探究现象背后本质规律的能力。能够通过试验手段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和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所以本课时是在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具体对结构的重要性质——强度,做详细分析。
同时,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可以说物理的力学知识和上节课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本课时做好了知识的准备。此外,学科试实验(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也为学生开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在技术多媒体教室完成。通过试验,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实物,借以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结构强度的含义。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授、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结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渗透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以及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用实验方法探求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及其应用。
(2)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因素。
【教学过程】
序号 |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课堂导入 | 播放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让学生观看木质高花架图片,复习结构稳定性知识,然后,继续让学生观看塑料凳子图片,引导学生塑料凳子稳定性好,但是易于发生形变或破坏,说明结构的强度问题。从而导入新课——结构与强度。 |
| 1分钟 |
2 | 结构强度讲授 |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塑料凳子的图片,一组图片是塑料凳子的完好图片,另一组图片是塑料凳子被破坏或者发生变形的图片。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强度的含义。 【问题】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教材,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这是由于塑料凳子没有能够承受外力所造成的后果。我们说它们不结实或者不牢固。塑料凳子结构不能够抵抗外力对它们的破坏。 结构的强度——就是指结构具有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链接生活】你能不能举出遇到的结构强度被破坏的的事例呢? 【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比木质高花架,和塑料凳子图片。木质高花架很结实,很牢固但是由于太高而不稳定。塑料凳子重心很低,支撑面很大,形状设计的科学合理。但是由于使用材料不是很恰当,容易发生形变或者破坏。 【问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是不是相同呢? 【师生总结】通过两组图片对比,可以说明强度大的结构未必稳定,稳定的结构强度未必大。从而可以说明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之间没有关系。 |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 3分钟 |
2 | 含义区别 | 【强度与稳定性的联系与区别】 我们知道稳定性是研究物体的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强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来体现的。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同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发生了改变,这种作用力的改变称作内力。 一般说来,外力越大,则构件的内力越大。内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构件就会被破坏。在工程设计中,不允许任何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被破坏。 例如我们刚才举的椅子的例子,椅子能够承受人的重力这是一个强度问题,那么椅子会不会左右晃动,摇摆,那就是一个稳定性问题了。 | 回答 | 通过例子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不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3分钟 |
3 |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 【材料因素】 【实验探究】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技术试验,我现在有四种结构,纸、纸壳板、木板、塑料板,请两名同学对这四种结构做相同的拉力。观察实验探究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结论】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结构的强度与材料有关;从强度角度看,外力越大,构件内力随之越大,构件危险就越大。 构件单位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公式:σ = N/A σ——应力 帕 (Pa) N——内力 牛 (N) A——横截面积 米 (m²) 公式表示:应力、内力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由公式可知,在内力不变的情况下,构件和材料的横截面积越大,应力越小,危险性就越小。 同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正应力或反应力。如,柱体垂直受压时,其横截面上的应力就是正应力。 同截面相切的力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如剪切物体时,剪切面上就有剪应力。而梁弯曲时,其横截面上除了具有正应力外,还有剪应力。 【链接生活】 ①展示幻灯片图片,从纸杯到塑料杯到无锈钢杯,说明强度和材料有关。 ②介绍混凝土材料。从应用广泛的钢筋和混凝土到工程人员新发明的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一系列新型高强度混凝土。(例如,混凝土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能力就比钢筋要小得多。因此在制造时可在梁的受拉区放置钢筋,组成钢筋混凝土梁,在这种梁中,钢筋受拉,混凝土受压,它们合理组成一个整体,共同承担载荷的作用。) |
学生尝试 | 5分钟 |
3 |
| 【结构形状因素】 【实验一】 ①、每张桌子上面有3张A4纸,请同学们利用这种材料,制造一个长10——25cm,宽5——15cm桥面。 ②、使用粉笔盒作为桥墩,用来支撑你制造的桥面没形成桥梁。 ③、把矿泉水放到你制造的桥面上,通过桥面支撑矿泉水数量对比,判断影响强度的因素。 【试验结论】 结构的强度与结构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 ①结构外部(三角形)形状。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在长方形或六边形的框架中间,加上支撑构件,构成三角形,就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牢固程度。 ②构件横截面形状:具有相同截面积,但不同截面形状的同种材料的坚固性就不同。利用图片介绍同种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的强度排列顺序。(经理论证明和实践验证,在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工字梁”是合理的,而采用圆形截面就不合理。这是因为工字梁的面积集中在应力最大的地方,而圆形则相反。但有时为了制造和使用的问题,圆形截面的梁还是要采用的。如一些承受弯曲的轴,就得用圆形截面。) ③强调学生注意结构对强度的影响有两点,一是结构的外部形状,二是结构的构件截面形状,结构的外形相同,构件的截面不同,其强度不一样。 学生活动2: 小实验:P019 |
学生动手做,并交流
结构的强度与结构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 | 7分钟 |
3 |
| 【连接方式】 【技术试验3】 每张桌子上面,有若干个不同种类的构件,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构件,进行连接。然后,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影响强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连接方式有关。不同的连接方式,结构的强度也不同。 总结 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学生活动3: 因素(3):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①构件连接的类别:结构的连接是指通过一定的连接物将构件组成整体结构。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图片举例)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图片举例)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 ②提出:结点是从连接的效果来划分。一个结点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构件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的强度也不同。
|
学生动手做,并交流
| 5分钟 |
4 | 综合分析 | 案例分析: 吊兰支撑使用的三角形支架结构,而不使用由一根直杆挑起的结构。从材料方面考虑,吊兰的三角形支架使用的是钢管而不是木条或塑料,钢管抗拉力性能好。从连接方式考虑,吊兰的三角形支架的构件是焊接而不是捆缚,这种连接方式更牢固。 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1)结构的形状; (2)使用的材料; (3)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 思考讨论回答 | 5分钟 |
5 | 总结 | 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1.结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它对张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能力,具体地说取决于以下因素: 2影响因素 (1)形状:构成的形状略有改变,强度就会改变。 (2)材料:不同材料有不同承受应力极限的能力。形状相同,材料不同,强度就不同。 (3) 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传递方式和效果不一样。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解决 | 3分钟 |
6 | 巩固练习 | 【实践应用】 ①问题:矿泉水的瓶子表面有不同壳形的结构,请问这种结构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答案: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抵抗外力向内挤压的能力。利用结构的几何形状,增大了瓶子的强度。 ②问题:使用纸质材料制作的相片框架,请问同学们观察作品,找出不足,并请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 答案:可以改变材料;改变形状;改变连接方式; | 巩固练习 | 8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