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17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3712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科学三上教学设计整套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案设计,共2页。
《感受空气》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方法观察空气。2.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何交流。3.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乐于实验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感官和简单方法观察空气特征和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三、教学设计(一)聚焦1.以“纸压尺子”的小实验,引出空气教师将一把尺子平放在桌上,露出15厘米,将一个胶质圈从距离尺子端20厘米高的地方放手,发现尺子翘起掉在地上,再重复一次。接着,教师在尺子上铺开一张报纸,再次进行上述操作,发现有了报纸后,尺子不会翘起掉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说明报纸上方有空气,是空气帮助了报纸,进而帮助了尺子。2.将学生聚焦在空气特征和作用上,制作气泡图报纸上方的空气有看不见的特征,让学生回顾一年级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并用气泡图记录。学生继续说一说,以此提出“空气还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作用?”(二)探索1.传递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以下三种容器:塑料杯、碗、自封口塑料袋。教师公布任务:学生利用上面三种容器将石头、水、空气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接着,学生讨论传递方法,选择工具,并比赛。(1)传递过程中,发现石头最容易传递,且不易变形。(2)水和空气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变形,可以流动。(3)空气容易泄露。 学生在比赛中,发现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并填写“空气”气泡图。教师提出三者有没有相同点,请学生继续探究空气特征和作用。2.感受空气 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透明塑料袋、哨子、气球、夹子、空气炮、堵塞的“水管”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器材,感受空气,发现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并完成实验指引单。(1)通过用大透明塑料袋装空气,感知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抱一抱,感受到袋子很软,空气可以改变形状等特点。(2)通过吹气球,感知空气占据空间;颠气球,发现气球缓慢落下,感受气球中的空气很轻;打开气球口的夹子,发现有气出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3)通过吹哨子,发现哨子发出声音,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和发声作用。(4)通过用空气炮里喷出的空气清理“水管”堵塞物,感受空气强大的冲击力。(5)……展示新完善的气泡图。学生发现空气与石头、水具有相同点:有质量,占据空间……(三)小结学生展示完善好的气泡图。我们发现了一些空气的特征,但不是很确定,如质量很轻,占据空间等,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验证。(四)拓展 以石头、水、空气的特征初步介绍固体、液体、气体,请学生查找资料,举举例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1.船的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