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展开《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考点要求:
1.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核心素养: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既要注重一般性规律还要注意特殊性。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示意图中的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及特殊地质构造的判读
第一课时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导入新课】:当地云雾山图片欣赏,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而且我国的地形多以山地为主,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多媒体】展示:考点和思维导图
【知识点检查】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基础知识回顾】什么叫褶皱呢?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1、褶皱山
【提问】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的基本形态?
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如何来判读山体是背斜还是向斜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
1.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等等。
2.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3.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探究一】:褶皱山的背向斜判读
【学生回答】略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书】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学们弄清楚了吗?下面我们通过这一表格再来比较一下。背斜向斜比较表。
【跟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转折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层会断裂错开)
【多媒体展示】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2、断层山──岩层变位(不连续的变形)(注意与褶皱比较)
【多媒体展示】断层形成的地貌形态,如果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在其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体会形成地垒即断块山,下降的则会形成谷地或低地。
【探究二】断层与断裂的判读
对比上升和下降岩块的地貌形态
【多媒体展示】地质构造的意义
【图片激疑】两个山村哪个会打出水来呢?(学生推测)
【教师引导】图片总结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高考链接】学生练习,教师引导讲解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引导
【板书设计】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
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向斜的判读
构造地貌
- 断层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