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展开《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波速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022湖北鄂州高一期末)自2021年9月19日以来,西班牙拉帕尔马火山一直在持续喷发,相关部门预计此次火山活动将在2021年末之前结束。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B. ④层厚度均一C. ①层为液态D. ②层存在软流层4.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A.④层下部 B.③层上部C.②层上部 D.③层下部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据此完成5~6题。5.“黄山四绝”反映的地球圈层的数量是( )A.1个 B.2个C.3个 D.4个6.某地球圈层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要素是( )A.奇松 B.怪石C.云海 D.温泉7.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 ,B 。判断依据是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C 。(3)在2 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变化:A波 ,B波 ,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D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二、能力提升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3 000多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第8~9题。8.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9.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当地时间2021年1月26日,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在过去24小时内发生了24次喷发,浓烟滚滚,景象壮观。这座火山又被称为“烈焰火山”,是墨西哥境内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受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C.水圈 D.地核11.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图,完成第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13.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而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D.主要由气体组成14.(拓展探究)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乙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答案:A 2.答案:D解析: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在古登堡面,纵波波速急降,横波完全消失;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波速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3.答案:A 4.答案:B解析:第3题,③层为地幔,地震波自表层向深层传播的过程中,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A项正确。④层为地壳,陆地较厚,海洋较薄,B项错误。①层为内核,密度极大,为固态,C项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为外核,D项错误。故选A项。第4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③层上部,B项正确,D项错误。④为地壳,②为外核,A、C两项错误。故选B项。5.答案:D 6.答案:A解析:奇松主要反映生物圈,怪石主要反映岩石圈,云海主要反映大气圈,温泉主要反映水圈。生物圈不独自占空间,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7.答案:(1)横波 纵波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2)39~41 莫霍面(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4)地壳 地幔 地核(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解析:题中左图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左图地震波波速在39~41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 900千米处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与D对应的2 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加快,物质为固态。二、能力提升8.答案:A 9.答案:A解析:第8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厚度范围内。第9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少量来自地球内部。10.答案:D 11.答案:A解析:第10题,火山喷发时主要涉及的是外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和地幔部分,对地核影响较小。第11题,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冲入大气圈,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接触到地表的生物或直接落入水面,经过外力作用,最终沉积为岩石圈的一部分。12.答案:B 13.答案:A解析:第12题,据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为生物圈,经过蒸腾作用,水汽进入大气圈,因此甲为大气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为水圈;水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为岩石圈。第13题,乙圈层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14.答案:(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莫霍面 古登堡面(3)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面,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波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