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图1 图2
1.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纬度较高,风力强盛
C.地壳运动活跃
D.火山熔岩,土壤肥沃
2.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B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中纬度位置可知,冰岛的纬度高,冬长夏短,全年低温,以寒带气候为主,且比较潮湿,土壤冻结,不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冰岛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力强盛,苔藓植物紧贴地面或岩石表面生长,能够抵御低温、大风的气候,因而滋生大面积的天然苔原带;冰岛的土壤以火山岩为主,不肥沃,苔藓类植物可以生长在火山熔岩区冷却的熔岩上,汲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其他植物不适宜在此生长。因此,苔原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第2题,苔藓的根部可以释放酸性物质腐蚀岩石,因此,苔藓的生长能促使岩石分解,促进土壤的形成;苔藓吸水性强,且苔藓一般生长比较密集,因此苔藓可以保持水土,能够固定泥土,防止水土流失,苔藓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其他生物的繁衍生长,对冰岛自然环境起到了改造的作用,①②正确。
火烧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对环境中的动植物、土壤、水文及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敦煌西湖荒漠湿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后第一年干扰样地和未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研究发现,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据此完成3~5题。
3.火烧后第一年,该地芦苇植物群落( )
A.盖度增加B.高度降低
C.密度增大D.生长期缩短
4.火烧干扰区域植物萌芽提前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增强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地表温度回升快D.地下水位上升
5.火烧干扰区域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耐旱B.喜阴忌晒
C.喜湿耐寒D.喜凉忌涝
3.C 4.C 5.A 解析: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火烧后第一年草本的盖度降低,灌木的盖度增加,A错误。草本高度降低,灌木高度升高,B错误。草本、灌木的密度均增大,C正确。“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说明生长期延长,D错误。第4题,区域太阳辐射并未发生变化,A错误;土壤有机质增加并不会导致植物萌芽提前,植物萌芽早晚主要与热量条件有关,B错误;火烧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土壤热量增加,地表温度回升快,植物萌芽提前,C正确,D错误。第5题,火烧后,地表植被覆盖减少,透光性增强,加上蒸发增强,地表干燥,入侵的植物多喜光耐旱。由于火烧干扰区域的土壤光照更强,持水性更差,不适宜喜阴、喜湿、喜凉的植物生长。
我国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位于羌塘高原的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侧,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下图为某科考队拍摄的纳木错照片。据此完成6~7题。
6.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纳木错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 )
A.持续上升B.先升后降
C.反复升降D.持续下降
7.推测目前该区域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
①冰川面积萎缩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
③地带性植被改变
④冻土消融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6.C 7.D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说明该地区湖岸线经历了多次变动;材料信息“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说明,该地区地质历史较长,可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整个地质史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所以,其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经历了反复的升降变化。第7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发生,该地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量增加,冰川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冻土消融,①④正确,②错误;但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未发生改变,地带性植被没有改变,③错误。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2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