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提升课堂:论述要有辩证色彩
展开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论述要有辩证色彩
一、联系的观点
【微题目】
一个青年在园林中遇到了一位老人。两个人边走边谈。青年人说:“青春,就像鲜花一样鲜艳。”他又看了一下落叶,说:“衰老就像这落叶一样可悲。”老人說:“见过核桃吗?所有的核桃都曾有过鲜花,但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结果。”
理解老人话中的人生哲理,以“鲜花与果实”为话题,谈谈你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要体现辩证色彩。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材料的侧重点在于老人的那句话。老人的话阐述了鲜花与果实的关系:青春像鲜花一样鲜艳,而衰老就像核桃;所有的核桃都曾有过鲜花,但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结果。老人这句话蕴含的人生哲理为:每个人都有过如花般的青春,但并不是每个如花的青春都能在年老时结出果实,成就生命的厚重。文段要阐明青春与衰老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与转变条件。
【微作文】
衰老是另一种沉淀
年少轻狂时,我们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很出色、很优秀,对于那些年老者总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因为我们年轻,因为我们处在鲜花盛开的年纪;而年老者呢,他们是落叶,是没有希望的将灭的火焰。
其实,每一位年老者都年轻过,都有过属于他们的花季,他们也曾拥有过如花的容颜以及一切与年轻有关的美好的东西。但鲜花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鲜花凋零之后的果实才使它具有永恒的价值。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青春是绚丽的,而衰老是另一种沉淀。
【微点评】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鲜花才会有果实,但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结出果实。人也是一样,有年轻必然有衰老,但不是所有的年轻都能沉淀为年老时的厚重。这两段文字先写了“年少轻狂的我们”对年老者的错误看法,然后阐明了鲜花与果实、青年与年老者这两组相似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亮明自己的观点:衰老是另一种沉淀。
二、发展的观点
【微题目】
材料一:“新华社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yyds”。文字失语,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80后”曾经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体现辩证色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材料一谈的是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从文字失语、交流障碍、文化代沟、冲击母语等方面支撑观点。材料二着重谈青少年使用此类流行语的合理性。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是对个性的追求;从语言表达本身来看,大多数流行语表达简洁,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从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的流行语也是对母语词汇的丰富。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点。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现象,肯定了青少年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的合理性,但对此带来的问题也表示担忧。
【微作文】
于繁华世间诗意表达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创新发展的表现。任何事物,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发展,才能存续下去。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造。比如,古时的文言文演变成今天的现代汉语;古代的繁体字演化为今天的简体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兴起,使年轻一代衍生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新生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比如“狂汗”“886”“顶”“灌水”“火星文”等。语言的创造性要在生活实践中得以体现,要根据一定的情境表达出特定的情感或深刻的哲理,于繁华世间诗意表达,追求语言文字的多元化。“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也不失为语言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微点评】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语言也是如此。这段文字以发展的观点,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列举中国传统语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繁体字到简体字,再到如今的个性化网络语言,肯定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三、一分为二的观点
【微题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但是,有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枯燥乏味的事。有人认为,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而在娱乐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人,被“精彩”惯坏了,渐渐失去了忍耐枯燥的能力,难以跨过枯燥的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体现辩证色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200字。
【微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为“兴趣”和“枯燥”,侧重于“枯燥”。何为“枯燥”?可以理解为一种不感兴趣、无法引起人兴奋的东西,但有些“枯燥”可以“滋养”人的“生命”,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个体在喧嚣的世界中对内心的坚守。
写作时应抓住“兴趣”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一方面,要重视兴趣,发展兴趣;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写作的重点。
【微作文】
甘坐冷板凳,潜心等春来
世事纷繁复杂,除了热门,还有冷门;除了兴趣,还有枯燥;除了精彩,还有忍耐……所以我认为:吾辈青年在浮躁喧嚣的世界中当正确面对枯燥,于枯燥中得愉悦,于枯燥中滋性灵,甘坐冷板凳,潜心等春来。
这“春”,是兴趣。于枯燥中沉潜,赏兴趣之繁花。
正如材料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如冬奥冠军谷爱凌,从一个训练场地奔向另一个训练场地,从一个赛场赶往另一个赛场,就连一日三餐也只能在车上吃,但是她却从如此枯燥的生活中觅得了兴趣,年仅9岁便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并沉潜其中,于世事纷杂的穿林打叶声中吟啸徐行,清醒又自由,在自己的兴趣与热爱中活得闪闪发光。而那些在枯燥的训练中受过的伤,则成了她的勋章,仿佛在告知吾辈青年:冷板凳也能生出兴趣,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微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可见兴趣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去做一些枯燥无味的事。热爱与乏味是矛盾对立的。文段在强调面对枯燥要忍耐的同时,没有否定兴趣的作用,而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而得出“吾辈青年在浮躁喧嚣的世界中当正确面对枯燥,于枯燥中得愉悦,于枯燥中滋性灵,甘坐冷板凳,潜心等春来”的观点。然后用冬奥冠军谷爱凌在枯燥的生活中觅得了兴趣的事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