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70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3.第一次褶皱形成于( )A.断层乙形成之前 B.岩层甲形成之后C.断层乙形成之后 D.岩层丙形成之后解析:1.B 2.B 3.A 第1题,沉积岩位置越往下形成时间越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B对。第2题,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附近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上覆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乙断层破坏了已经发生褶皱的、倾斜的岩层,因此第一次褶皱形成于断层乙形成之前,A正确。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为其形成过程图),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4~6题。4.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 )A.先上升再下降 B.先下降再上升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5.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岩层厚度差异 B.沉积物质差异C.地壳运动差异 D.外力侵蚀差异6.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 ②冻蚀作用 ③雨水淋溶 ④冰川堆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4.B 5.D 6.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故选B。第5题,对比造山和成景阶段的图示可知,成景峡谷处发生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方山处岩层虽有断裂但基本完整,相比较不易被侵蚀。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但是该题设问针对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侵蚀的差异。D正确。第6题,结合信息“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可知,该处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蚀作用。雨水淋溶是将表层土壤中盐分物质淋溶至下层;此处地貌以侵蚀为主,没有堆积作用。A正确。(2022·福州质检)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三角洲区域图,完成7~8题。7.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C.向北移 D.向南移8.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壳变动频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7.C 8.B 第7题,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的过程,说明海岸线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范围可以看出,海岸线整体向北移,故选C。第8题,泥沙沉积速度加快,海平面下降,均可能出现海退,②③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