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应用
展开1.该地位于( )
A.30°S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50°N附近
2.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h1 B.h2
C.h3 D.不确定
3.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1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
B.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
D.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解析:1.D 2.C 3.B 第1题,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即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是50°,秋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约在南北纬10°之间,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位于40°N以北,可能是50°N附近,D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50°N附近,太阳位于南部天空,结合图示三日太阳运动位置,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h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三日的季节不同,应是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C对。h1对应的季节是夏季,h2是秋季,C对。第3题,结合前面分析,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1时,北半球是夏季,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丰水期,A错。东非高原的斑马逐水草迁徙,向赤道以北迁徙,B对。澳大利亚正值冬季,小麦进入冬眠季节,C错。加拿大的枫树叶正茂盛,D错。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4~6题。
4.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5.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解析:4.C 5.B 6.B 第4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所以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时,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第5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66°34′,即x=23°26′N,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故B正确。第6题,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右图为2017年10月21日12时28分某游客在河南登封某地(34.5°N,113°E)拍摄到的仙鹤日晷景观图(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据此完成7~9题。
7.若该日是晴天,则拍照时图中横梁①的日影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 )
A.11上 B.12上
C.1上 D.2上
8.此时拍照者的朝向为( )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南
9.此日后一个月内图中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 )
A.越来越远 B.越来越近
C.先远后近 D.先近后远
解析:7.B 8.C 9.A 第7题,图中横梁①连接仙鹤的头和尾,分别指示南北方向。根据材料分析,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说明此时仙鹤的影子最短,应为正午时刻,此时的日影应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12上,选B。第8题,结合上题,可知仙鹤面北背南,则左西右东,故拍照者的朝向为东北,选C。第9题,图示时间为10月21日,此日后一个月内为10月21日至11月21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该地的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正午时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选A。
太阳的视运动高考地理选择题 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太阳的视运动高考地理选择题 专题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地最可能位于,该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飞机飞行的时长,飞行过程中,乘客能够看到,A点正午时,飞机位于,该学校最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热力环流与风: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热力环流与风,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