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C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代户籍制度被历代的王朝所沿用,D项错误。]
2.与隋朝户籍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上计制B.大索貌阅
C.租庸调制D.均田制
B [上计制不是隋朝的制度;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税制度;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 )
A.有利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 [由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故排除D项,选C项;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A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因此限制了其生产规模,排除B项。]
4.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而宋神宗熙宁五年客户的比例不断下降,反之,主户的比例相应上升。这可能是因为( )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科举制度改革
C.市民阶层的壮大D.理学的发展
A [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之宋朝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而户籍是政府征税的主要依据,因此主户比例的上升就意味着政府收入的增加。故选A项;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无关,排除。]
5.元明时期政府以职业定户籍,这种做法( )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B.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造成政治的动乱
C [以职业定户籍使被定籍的人所从事的职业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这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经济的整体发展,故A项错误,C项正确;B、D两项均与题干关系不大。]
6.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D [根据题干“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信息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自治”,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皇帝是否掌握乡官的任命权,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并不是社会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
7.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D [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国家对地方的管理,除了正常的地方行政机构外,还特别重视借助于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等力量管理地方,故D项符合题意;乡里组织自古有之,A项错误;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乡村管理并未削弱中央集权,反而有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巩固了封建统治,故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国家维护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故排除C项。]
8.(2020·天津高考·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B [结合材料“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自律社会”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主要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B项正确;乡村的自治、自律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基本状态,而不能等同于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A项错误,排除;自律、自治依靠的是乡约民俗,而不是法律条款,C项错误,排除;官府对乡村事务干涉较少不能等同于乡村社会脱离官府的管控,D项错误,排除。]
9.《墨子·七患》说:“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吉。”这说明( )
A.墨子有一套完善的社会救济方案
B.墨子的设想得以实现
C.墨子是社会救济专家
D.中国的社会救济思想早已有之
D [题干材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积极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的思想,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排除。]
10.下列关于汉朝常平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调控粮价
B.彻底解决了饥民问题
C.是一种积极有为思想的体现
D.反映了政府未雨绸缪的理念
B [常平仓制度只能暂时解决部分饥民的粮食供应问题,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11.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鸩杖,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它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C.它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
D.它体现了等级关系
D [鸩杖说明中国有尊老爱幼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它具有社会教化功能,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这种手杖顶端刻有斑鸠鸟的雕像,故有此名,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这种手杖不能体现等级关系,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范仲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亲友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贤者,他的行为( )
A.说明他富甲一方
B.体现出他良好的人际关系
C.证明了政府的重民思想
D.契合了宋朝以来社会救济活动的发展趋势
D [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A项结论;范仲淹的行为与人际关系没有联系,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政府因素,C项错误;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与材料内容相契合,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历朝统治者都很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答案] 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历史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到隋唐,乡官属于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天子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此期间的乡官制,是与当时的田制、户籍和赋役制度相依存的,这三者是乡官掌管的基本职司,也是乡官长期存在的合理依据。中唐“干戈兴,赋税繁”,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两税法行于天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数量不多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赵宋基于“不抑兼并”的国策,相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以及捕盗等任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两宋乡役取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基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道。……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重新建构基层社会新秩序的进程中来。
——据李治安《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宋代乡役取代乡官这一变化。
[答案] 评述:两税法实行,舍丁税产(即以人丁为主改为以财产为主要依据征税),使乡官制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形势;宋朝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倚重乡役(乡绅、地主、富农)管理乡村和征税。这一变化改变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支配、管理、征税)方式,有利于发挥地方乡绅富户对乡村民众的影响力,减少政府任官数及俸禄开支。但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膨胀,影响朝廷政令的执行力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