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课后习题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3743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子与细胞》课后习题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3743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子与细胞》课后习题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3743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子与细胞》课后习题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分子与细胞》课后习题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共40页。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概念检测
1. 判断下列事实或证据是否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2)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4)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2.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的是()
A. 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C. 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新细胞是通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3. 观察人体皮肤纵切片和迎春叶横切片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回答问题。
(1)在两张切片的图像中,尽可能多地写岀你认识的细胞名称以及它们可能的功能。
(2)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描述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3)为什么把人体皮肤和迎春叶都称为器官?
二、拓展应用
1.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天竺葵、柳树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发现这些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了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他得出这个结论应用了不完全归纳法。你还能列举不完全归纳法其他应用的例子吗?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请查阅资料,说明病毒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3. 如果“新细胞都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不成立,细胞一直可以从无机环境中自然发生,生物进化的观点还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细胞学说是否支持生物进化的观点。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概念检测
1. 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2. 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 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3. 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瘤菌进行分离时,如何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来区分根瘤菌细胞与植物细胞?
二、拓展应用
1. 细胞虽然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细胞为什么会有统一性?细胞 的多样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2)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区别?
(3)支原体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C.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
2.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有细胞壁
B. 有细胞膜
C. 没有线粒体
D. 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二、非选择题
1. 画概念图
画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你分析下图,在“?”处填写适当的连接词。
2. 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这几种生物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 。
(2) 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生物是 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 ;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生物是_______ ,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
(3) 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从进化的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
3. 2002年7月12日,美国《科学快报》报 道了纽约州立大学几位病毒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 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消息和简略的研究过程。用人工合成的病毒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人工合成的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
回答下列问题。
(1) 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2) 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为什么?
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概念检测
1. 基于对细胞元素组成、元素含量等的认 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特殊元素。()
(2)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很微小。()
(3)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又往往有一定差异,这既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又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
2. 将下列试剂与相应的待测样品、相应的实验结果用线连接起来。
3. 在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是 ()
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核酸
4.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也都存在,这 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B.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与非生物在元素组成上没有区别
二、拓展应用
1. 组成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环境,为什么细胞内各种元素的比例与无机环境的大不相同?
2. 将细胞内含有的各种物质配齐,并按照 它们在细胞中的比例放在一个试管中,能构成一个生命系统吗?为什么?
第2章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概念检测
1.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
(2) 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
(3)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
二、拓展应用
1.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生理盐水?
2. 目前已经探明,在火星两极地区有固态水,而那里的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Mg、Na、K 等元素。科学家也曾在火星上发现了流动水的痕迹。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上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着生命。为什么科学家会作出这样的推测呢?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概念检测
1.基于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认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3)脂肪、淀粉、糖原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
2. 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A.淀粉和糖原
B.糖原和纤维素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3.在人和动物皮下结缔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 )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二、拓展应用
1. 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请查找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2.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鱼肝油。服用鱼肝油有助于钙的吸收。请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2章 第4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概念检测
1. 判断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表述是否正确。
(1) 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2)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3) 只有细胞内才有蛋白质分布。()
(4)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2.质量相等的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 ()
A. 烧牛肉 B.烤甘薯
C.馒头 D.米饭
3.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
A.胰岛素 B.胆固醇
C.胃蛋白酶 D.抗体
二、拓展应用
1. 民间有一种“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吃鱼眼能明目,喝虎骨酒可以壮筋骨。请你运用 本节所学的知识对这种说法作出评价。
2. 某种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该脑啡肽的结构式。
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一个脑啡肽的氨基酸数目是______ ;有_____ 种氨基酸参与了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是_____ 。
(2)请在图中标出其中的一个肽键。
(3)如果上图中的氨基酸顺序发生了改变, 它还会具有脑啡肽的功能吗?为什么?
3. 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这是为什么?
第2章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概念检测
1.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判断下列有 关核酸的组成和分布的表述是否正确。
(1)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2)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3)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2. 根据组成单糖的碳原子数目,可将单糖 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等,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
A. 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
3. 下列物质中,不是核昔酸组成成分的是()
A. 碱基 B.核糖 C.甘油 D.磷酸
4.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 种类是()
A.1种 B.4种 C.5种 D.8种
二、拓展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日益关注。一些厂家在核酸保健品的广告中用到类似的宣传语: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基因是核酸片段;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
(1)请对上述三段宣传语作出评析,指出其中的逻辑漏洞。
(2)如果有人向你推销核酸保健品,你将如何回应?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构成这些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
A.C B. H
C. O D. N
2. 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
A.蔗糖 B.核酸 C.甘油 D.脂肪酸
3.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4. 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 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生理盐水
B.氨基酸溶液
C.葡萄糖溶液
D.葡萄糖生理盐水
5. 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有的必须要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胞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6. 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
A.储存能量
B.构成膜结构
C.调节生理功能
D.携带遗传信息
7. 由许多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肽链,经过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不同
B.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8.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因此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也不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 (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二、非选择题
1. 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冬小麦的含水量从9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请解释原因。
(2) 冬小麦的自由水下降非常快,而结合水则上升比较多,这是为什么?
(3) 请阐述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2. 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红细胞主要承担运输氧的作用,心肌细胞承担心脏律动作用,请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细胞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3. 多糖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组成的多聚体,试从组成二者单体种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多糖不是?
4. 1969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由此你可以作岀什么推测?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概念检测
1. 基于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
(2)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3)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
2.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C. 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D. 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二、拓展应用
1. 在解释不容易理解的陌生事物时,人们常用类比的方法,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有人在解释细胞膜时,把它与窗纱进行类比:窗纱能把昆虫挡在外面,同时窗纱的小洞又能让空气进岀。你认为这种类比有什么合理之处,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2. 下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 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1)为什么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各不相同?
(2)请推测:脂质体到达细胞后,药物将如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第3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概念检测
1. 基于对细胞器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 述是否正确。
(1)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组成。()
(2)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
2. 基于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可以判断水稻叶肉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3.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4.在成人体内,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5.找出下图中的错误,并在图中改正。
二、拓展应用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尝试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如有可能,通过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说。
第3章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概念检测
1.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联系,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化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送到细胞质。()
(2) 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 ()
2.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论据的是 ()
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D.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
二、拓展应用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2.有性生殖使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为一个新的细胞核,从而使后代的遗传物质同亲代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变化。从这个角度看,你能找出不支持克隆人的论据吗?你还能说出其他论据吗?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染色体—DNA
B.细胞膜—磷脂
C.细胞骨架—多糖
D.细胞壁—纤维素
2.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肪和蛋白质
B.蛋白质和核酸
C.脂质和蛋白质
D.多糖和脂质
3.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 ()
A.全透性
B.保护作用
C.选择透过性
D.一定的流动性
4.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 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5.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 关
B.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 化有关
6.染色体的高度螺旋化与其物质组成有关。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 )
A.蛋白质和DNA
B.DNA和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质
二、非选择题
1.请将下列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概念图补充完整。
2.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细胞器a;e是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c、d分别是 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______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_____ 等。
(4)细胞器膜、_____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细胞膜的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被动运输
一、概念检测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
(2)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 )
(3)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
2.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 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3.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拓展应用
1.细胞液中物质的浓度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现提供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设计实验,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原理。
2.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第二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概念检测
1. 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2)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3)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
(4)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 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
3.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胞吐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被动运输
二、拓展应用
1.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能通过伸缩泡排出细胞内过多的水,以防止细胞涨破。如果将草履虫放入蒸馏水或海水中,推测其伸缩泡的伸缩情况,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桎柳(见下图)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轻柳的根部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如果要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请说出实验思路。
第四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 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B. 细胞吸水直至涨破
C. 原生质层逐渐增厚 D. 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2.将刚萎蔦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含水量能够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
A.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B. 主动运输和胞吞
C.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D.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
A. 水进入根毛细胞 B. 氧进入肺泡细胞
C. 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4.红觅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蒐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二、非选择题
1.完成下面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
2.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 子的相对浓度。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离子是__________,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2)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离子是___________,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3.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 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从原生质体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1min后,处于2 mol• L-1蔗糖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_溶液。要使该细胞快速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中。
(3)在2 min后,处于2mol • L-1乙二醇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 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 。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特点。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一部分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概念检测
1.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下列关于酶的作用特点及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只有释放到细胞外才起作用
C.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D.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点是( )
A. 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 D. 催化化学反应更高效
二、拓展应用
1.在本节“探究•实践”中,有同学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5号和6号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后,再向5号试管内加入滴煮沸过的肝脏研磨液,向6号试管内加入2滴蒸憎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本节的“思考•讨论”,通过完成下面的图解,体会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一篇短文,谈谈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3.给你一份某种酶的结晶,你能设计实验检测它是不是蛋白质吗?请简略写岀实验步骤。想一想,在萨姆纳之前,为什么很难鉴定酶的本质?
第二部分 酶的特性
一、概念检测
1.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肉类制品口感鲜嫩。由此可推测嫩肉粉中能起分解作用的酶是 ( )
A. 纤维素酶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蛋白酶
2.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3.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 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
A.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B.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C. 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D.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二、拓展应用
1.下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尝试用文字描述这个模型。这个模型能解释 酶的什么特性?
2.下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2) 如果从A点开始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3)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岀相应的曲线。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一、概念检测
1. 能准确表示ATP中三个磷酸基团之间,以及磷酸基团和腺苷之间关系的结构简式是 ( )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2.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腺苷二磷酸 D. 腺苷三磷酸
3.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 ATP可以水解为ADP和磷酸
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二、拓展应用
1.就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各举出一个实例,并说明这些实例分别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有什么关系。
2.同样是能源物质,ATP与葡萄糖具有不同的特点。请你概括出ATP具有哪些特点。
3.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的,这是否也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你理解生物的进化有什么启示?
第三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检测
1.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判断以下解释是否合理。
(1)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 )
(2)如果有酒味,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造成的。( )
2.下图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
B. 氧气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氧气浓度在10%以上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D. 保存该器官时,氧气浓度越低越好
3.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
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乙
二、拓展应用
1.松土是许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试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如何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2.有氧呼吸过程是否含有无氧呼吸的步骤?结合地球早期大气没有氧气以及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事实,想一想,地球早期的单细胞生物是否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你体内骨骼肌细胞仍保留着进行无氧呼吸的能力,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漫长的生物进化史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记?
第四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一部分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 概念检测
1.基于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
(2)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 )
(3)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绿光。 ( )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种色素
B.有些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色素
C.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光能
D.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
二、拓展应用
1.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这种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2.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植物工厂生产蔬菜等食物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困难?你对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持什么观点?请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综述性短文。
第二部分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检测
1.依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
(2)光反应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
(3)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不会影响暗反应。( )
2.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则是 ( )
3.根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填充下图。
二、拓展应用
1.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问题。
(1)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本题提供的信息,提出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些措施。
2. 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C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你能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说明你还需要哪些关于植物及其环境因素的信息。
第五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与ADP相互转化 B. 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D. 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
2.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 )
A. 蛋白酶 B. 纤维素酶 C. 盐酸 D. 淀粉酶
3.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当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
B. 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2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
C. 温度在t2时比在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 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4.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的特点有( )
A. 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 B. 利用水进行化学反应
C. 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 D. 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5. 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 线粒体内膜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C. 细胞质基质 D. 叶绿体基质
6.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B.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 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二、非选择题
1.请设计并填写一个表格,简明而清晰地体现出你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2. 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 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 μmol • 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 μmol • 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这一推测成立吗?为什么?
(4)有人认为:化石燃料开采和使用能升高大气CO2浓度,这有利于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对农业生产是有好处的。因此,没有必要限制化石燃料使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也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请查找资料,对此观点作简要评述。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一、概念检测
1.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较多。( )
(2)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中,细胞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复制后染色体为32条。( )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二、拓展应用
1. 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你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2. 细胞周期是靠细胞内部精确的调控实现的。如果这种调控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因此,研究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对防治癌症有重要意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解其新进展。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概念检测
1. 判断下列有关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关系的表述是否正确。
(1)受精卵没有分化,所以没有全能性。( )
(2)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弱。( )
2. 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 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 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 “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相同
C.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
D.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3. 在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差异的细胞,这是因为 ( )
A. 细胞发生了变异 B. 不同细胞的基因不同
C. 某些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D. 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二、拓展应用
1. 植物组织培养的产业化发展十分迅猛,许多企业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蔬菜、瓜果和花卉的组培苗,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植物幼苗有什么优势呢?你将来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吗?
2. 干细胞疗法让许多恶性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但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
一、概念检测
1. 同生物体一样,细胞也会衰老和死亡。细 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判 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
(2)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
(3)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 )
(4)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
2. 与个体的衰老一样,细胞衰老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下列不是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
A. 细胞内水分减少 B. 细胞代谢缓慢
C. 细胞不能继续分化 D. 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二、拓展应用
1. 同样是血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 凋亡的速率也不一样,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吗?请结合这一实例说明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第六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 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 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 D. 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2.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前期和末期
3. 下列关于蛙的细胞中最容易表达出全能性的是( )
A. 神经细胞 B. 肌肉细胞
C. 受精卵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4.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5. 衰老细胞在生理功能上会发生明显变化, 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 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二、非选择题
1. 科学家用含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
(1)细胞分裂具有周期性,请在数轴上画出 一个细胞周期。
(2)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细胞周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间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分裂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
2. 鸡爪与鸭掌的最大不同在于,鸡爪的趾骨间没有蹊状结构,但在胚胎发育形成趾的时期,这两种动物的趾间都有蹊状结构。为了探究蹊状结构的形成和消失是如何进行的,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鸭胚胎中预定形成鸭掌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鸡胚胎的相应部位,结果鸡爪长成了鸭掌;②将鸡胚胎中预定形成鸡爪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鸭胚胎的相应部位,结果鸭掌长成了鸡爪。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概念检测
1.√√×√
2.C
3.(1)【答案】人体皮肤:本切片图中可见上皮组织的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死亡)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多种细胞;迎春叶:表皮细胞(保护)、保卫细胞(控制水分蒸发和气体进出)、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导管细胞(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细胞(运输有机物),等等。
(2)【答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3)【答案】因为人体皮肤和迎春叶都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例如:人体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组成,这些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保护等功能的器官。
二、拓展应用
1.【答案】提示:可用已学过的植物或动物的分类、细胞所具有的结构进行举例,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举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要审慎地接受所得出的结论,归纳时需要注意抓住所归纳对象的本质特征。
2.【答案】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中生活,依靠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自己需要的物质,离开了细胞,病毒就不能长时间生存,因此说,病毒的生活是离不开细胞的。
3.【答案】如果“新细胞都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不成立,细胞一直可以从无机环境中自然发生,生物进化论中生物都起源于共同原始祖先的观点就会受到质疑。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也支持生物有着共同起源的观点。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概念检测
1.× √√
2. D
3. 【提示】根瘤菌是细菌,属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拓展应用
1. 【提示】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从老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
2.
(1)【答案】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答案】 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3)【答案】支原体是原核生物。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C
2. D
3. D
4. C
二、非选择题
1.【答案】三个问号所表达的连接词,从左到右为:不具有、具有、具有。
2.
(1)【答案】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2)【答案】眼虫、衣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还含有细胞壁 变形虫、草履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
(3)【答案】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类似;眼虫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运动,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说明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3.
(1)【提示】可以有不同答案。因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科学家一般将人工合成生命定义为人工组装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还不能称为人工合成生命。病毒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且能自我复制,具备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在生物学上一般认为它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的一类特殊的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视为人工合成生命。本题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知识层面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活跃思维,认识生物界的复杂性。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作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概念检测
1. √ × √
2.
3. C
4. B
二、拓展应用
1. 【答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虽然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环境,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含量与无机环境差异很大,这与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有关。
2. 【答案】不能。因为生命系统内部是一个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由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第2章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概念检测
1. × × ×
二、拓展应用
1. 【答案】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正是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中溶质的浓度,所以叫生理盐水。当人体需要补充盐溶液或输入药物时,应输入生理盐水或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2. 【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起源于水中的。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流动水的痕迹,说明那里可能有自由流动的水。同时,那里的土壤中还含有生命必需的一些元素,所以科学家才会作出这样的推测。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概念检测
1. √××
2. C
3. C
二、拓展应用
1. 【答案】糖类是生物体所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糖类来供应。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备能源。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虽然糖原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储存时所占的体积相当于同等重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4倍左右,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2. 【答案】鱼肝油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细胞吸收和储存钙和磷,所以当婴幼儿服用钙片时,医生会建议同时服用鱼肝油来促进钙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婴幼儿容易患佝偻病、软骨病等。
第2章 第4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概念检测
1. √××√
2.A
3. A
4.B
二、拓展应用
1.【提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它们都要被消化成细胞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内重新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执行不同的功能。
2.
(1) 【答案】5,4,4。
(2) 【答案】略。
(3) 【答案】不能,因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脑啡肽的功能,如果氨基酸排列顺序变了,新的物质就不具有脑啡肽的镇痛功能。
3. 【答案】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第2章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概念检测
1. √×√
2. C
3. C
4. C
二、拓展应用
1.
(1) 【答案】“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过于绝对,疾病有的是基因受损导致的,还有很多疾病是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影响导致的。“基因是核酸片段”属于概念有误,核酸包括DNA和RNA,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这是混淆概念关系以误导消费者。人们吃的食物中已经含有很多核酸,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核酸也不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人体内不缺乏合成核酸的原料;人体细胞不会直接利用外来核酸,无论是食物中的核酸,还是补充特定的核酸,都不能直接被细胞利用,都要被消化系统内的酶分解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细胞内的基因修复有复杂的机制,补充核酸不会增强基因修复能力。
(2) 【提示】向推销人员询问该核酸保健品的成分、功效,及如何起到保健作用的原理;运用已学习的核酸知识与推销员交流,传递正确的营养保健知识;表明不会购买核酸保健品的态度。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A
2. B
3. D
4. D
5. A
6. D
7. A
8. B
二、非选择题
1.
(1) 【答案】冬小麦的含水量从9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因为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显著下降有助于抵抗低温冻害。
(2) 【答案】在寒冷的情况下,自由水可以结成冰而伤害植物,结合水则不会结冰。因此,冬季来临时,冬小麦细胞内自由水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容易结冰而损害自身,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 【答案】略。
2. 【答案】蛋白质的功能是由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多肽链折叠或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的。人的红细胞承担运输氧的作用,是因为血红蛋白的结构适于运输氧;而心肌细胞主要是承担心脏律动作用,其心肌蛋白的结构适于律动。
3. 【答案】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无论多少个葡萄糖构成多糖,它的顺序没有什么变化。核酸就不同了,构成核酸的核苷酸,无论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都各含4种碱基。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核酸分子中4种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在数量、排列顺序上就会千差万别,从而能够承担起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因此说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多糖不是。
4. 【答案】在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且非地球所有,这说明宇宙中很可能还存在与地球生物类似的生命形式。因为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概念检测
1. ×××
2. B
二、拓展应用
1. 【提示】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可以允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这样的类比也有不妥之处。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的结构,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细胞膜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窗纱是没有生命的,它只能是被动地在起作用。
2.
(1) 【答案】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的部分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脂质体的内部是水溶液的环境,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可稳定地包裹其中。
(2) 【答案】由于脂质体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到达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也可能会被细胞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使药物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第3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概念检测
1. √×
2. A
3. C
4. B
5. 【提示】上图是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细胞右下方的叶绿体应该去掉;图中标注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反了,应该对调图中标注的染色质应改为核仁,下图为成熟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图中标注的核糖体是中心粒,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有中心粒,应该去掉;图中标注的核仁应改为叶绿体;标注的叶绿体应该改为线粒体。
二、拓展应用
【答案】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却不会被水解。根据这一事实,可以作出多种合理假说,例如,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得酶不能对其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基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远离自身;可能因膜转运物质使得膜周围的环境(如pH)不适合酶发挥作用;等等。
第3章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概念检测
1. √√
2. C
3. D
二、拓展应用
1.【提示】染色体呈高度螺旋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移动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而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
2. 【提示】有性生殖的子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信息,在子代中双亲的遗传物质得到了重新组合,从而大大增加了生物变异,增加了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也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克隆是无性繁殖的产物,克隆人与亲代相比,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因而降低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有,如果克隆人对某种疾病具有易感性,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社会学意义上,克隆人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这可能会冲击原有的家庭和社会观念,等等。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 C
2. C
3. D
4. B
5. B
6. A
二、非选择题
1. 【答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内质网 与细胞有丝分裂相关 合成蛋白质
2. 【答案】(1)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2)一定流动性 (3)蛋白质与脂质 (4)细胞膜与核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被动运输》
一、 概念检测:1.√××;2.D; 3.B
二、拓展应用:
1. 可以配制出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配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情况。记录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以及刚好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据此推算出细胞液溶质浓度应介于这两个浓度之间。
2. 假设: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设计实验提示:可以借用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将该渗透装置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漏斗管液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判定温度是否影响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实验中要注意排除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如置于不同温度中的漏斗内的蔗糖溶液的量和浓度必须相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第二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概念检测:1.×××√;2.A; 3.A
二、 拓展应用:
1. 放入蒸馏水中的草履虫,其伸缩泡的伸缩频率加快,放入海水中的则伸缩频率减慢。
2.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之一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故可通过抑制根细胞呼吸,并观察无机盐离子吸收速率是否受影响来判断其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具体步骤:取甲、两组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为被动运输;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壤中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
第四章 复习与提高
一、 选择题:1.A;2.A;3.C;4.D
二、 非选择题:
1.
2.(1)K+和Mg2+ 这两种离子的浓度细胞内大于细胞外,细胞若要吸收这两种离子必须逆着浓度
梯度进行;(2)Na+和Cl- 这两种离子的浓度细胞内小于细胞外,细胞若要排出这两种离子必
须逆着浓度梯度进行
3.(1)渗出 ;增大 (2)缓慢增大后趋于稳定;蔗糖溶液 ;清水(3)乙二醇 ;增大(4)大液泡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一部分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 概念检测:1.D;2.D
二、拓展应用:
1. 本小节“探究•实践”涉及的自变量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包括温度和催化剂两个变量,1号试管中仅放置了过氧化氢溶液,可以起到对照作用。2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区别在于温度,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区别在于多了催化剂,3号试管与4号试管之间也可以起相互对照作用。加入2滴煮沸过的肝脏研磨液的5号试管,可以与加入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做对照;同理,加入2滴蒸馏水的6号试管可以作为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对照组。
2.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2)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3)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
胞中一样。
(4)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3.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第二部分 酶的特性
一、概念检测:1.D;2.B;3.D
二、拓展应用
1. 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底物,C和D代表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可以类比解释酶的专一性。
2.(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图略)。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一、概念检测:1.B;2.D;3.B;4.C
二、拓展应用
1. 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ATP水解为ADP时释放能量来提供的。放能反应,如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能够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储存在ATP中。
2. 在储存能量方面,ATP同葡萄糖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较少,一分子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化学能大约只是一分子葡萄糖的1/94;二是ATP分子中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
3. 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的细胞内都具有能量“货币”ATP,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起源。
第三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检测:1.×√;2.C;3.B
二、拓展应用:
1.松土透气可以使根部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吸收更多的CO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增强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的伤害。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CO2,也有可能导致局部大气CO2浓度上升。松土不当,可能伤害植物根系;要根据不同植物、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等,采取不同的松土方法。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气,都与线粒体无关。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大胆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继而推测,地球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体内骨骼肌细胞保留进行无氧呼吸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漫长的生物进化史在人类身上留下的印记,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体在进行长跑等剧烈运动时,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骨骼肌细胞保留一定的无氧呼吸来供能,有一定的适应意义。
第四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一部分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概念检测:1.×√×;2.A
二、拓展应用:
1.有关,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对红、橙光的吸收比对蓝、绿光的吸收要多,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短波长的光,因此,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2.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植物工厂生产蔬菜可以精确控制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上市时间等,但同时面临技术难度大、操控要求高、需要掌握各种不同蔬菜的生理特性等问题。综述性短文只要证据确凿、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就可以的。
第三部分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检测:1.√××;2.D;3.按照教材第103页图5-14解答
二、拓展应用:
1.(1)光照强度逐渐增大;(2)此时温度很高,导致气孔大量关闭,CO2无法进入叶片组织,致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限制;(3)光照强度不断减弱;(4)光照强度、温度;(5)根据本题信息,可以利用温室大棚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的方式,如补光、遮阴、生炉子、喷淋降温等,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2.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含有二氧化碳),从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都是满足的,因此,只要没有病虫害等不利因素,这株植物(幼苗)就能够生存一段时间但究竟能够生存多长时间,涉及的问题很多。潮湿的土壤含有水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后,大部分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由于瓶是密闭的,散失到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凝结,回归土壤供植物体循环利用。但是,随着植株的生长,越来越多的水分通过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的组成部分,尽管有机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水既可以散失到空气中回归土壤,也可以在叶片细胞中直接用于光合作用),毕竟有机物是不断积累的,这意味着回归到土壤的水分会越来越少,有可能成为影响植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因此,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等信息。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根系吸收以后,绝大部分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少量可能随落叶归还土壤),因此难以循环利用,但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是很少的,土壤中无机盐到底能满足植物体生长多长时间的需要与土壤的多少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植株的大小等有关,这些信息是任务提示中没有给出的,因此不能从这方面做出准确预测,从给出信息可知,在阳光和温度方面不存在制约瓶中植物生存的问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之一瓶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利用,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见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和瓶中空气之间是可以循环的。但是随着植株的生长,有机物会不断积累,这意味着中空气所含的二氧化碳会逐渐减少要预测瓶中二氧化碳能维持植物体生存多长时间,还需要知道瓶中二氧化碳总量、植物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等信息。上述推理大多是建立在植物体不断生长基础上的,这是因为玻璃瓶容积小,植物幼苗正在处于生长期。此外,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还与植物的种类有关。如果是寿命很短的某种草本植物,即使瓶中各种条件长久适宜,植物生存的时间也不会长。
第五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1.B;2.B;3.B;4.C;5.D;6.D
二、非选择题:
1.
2.(1)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因为C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CO2增加,其单位时间内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三碳化合物也会增加,形成的葡萄糖也增加,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2)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C5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等,都是制约因素。所以单纯增加CO2,不能使反应速率倍增。;(3)可能成立,若植物长期处于CO2倍增下,降低了固定CO2的酶含量或者活性,当恢复到大气CO2浓度后,已经降低的固定CO2的酶的含量或活性未能恢复,又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因此会表现出比大气CO2浓度下更低的光合速率。学生可大胆做出合理推测,而不局限于说出上述答案。(4)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回答。首先,不能只从光合作用效率可能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温室效应,而必须全面分析温室效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其次,仅从大气中CO2比例增加是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角度看,也不能以线性思维来看待。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温度、水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内部的酶的活性等因素的影响,长期高CO2浓度可能使某些酶活性降低,高温也可能引起植物其他的变化,如色素降低;同时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引起蒸发率升高而影响水分供应,高温环境增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也增多。因此温室效应不一定会提高作物产量。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一、概念检测:1.××;2
二、拓展应用:
1. 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这是因为在分裂间期,细胞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这都需要时间。
2. 略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 概念检测:1.×√;2.D;3.D
二、 拓展应用:
1. 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植物幼苗的优势是:快速、大量繁殖,不受季节影响,同时还能保持植物的优良品质
2. 略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一、 概念检测:1.×√√×;2.C
二、 拓展应用:
1.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因为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细胞凋亡不仅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六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1.C;2.A;3.C;4.D;5.A
二、非选择题:
1.(1)略。(2)19.3 ; 17.3 ; 2
2.(1)判断的依据是:鸡爪胚胎发育时期有蹼,长成鸡爪后蹼消失,所有鸡爪的形成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可见受到了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控制,因此是细胞凋亡的结果。另外,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而导致的死亡。鸡爪的形成没有出现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细胞坏死而引起的结果。
(2)细胞凋亡的特点是: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鸡爪和鸭掌在胚胎发育时期都有蹼,但鸡爪的蹼由于细胞凋亡而消失,使得鸡爪能够适应陆地生活,而鸭掌形成的蹼没有消失,这有利于它能够很好地适应水生生活。由此可见,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具,作业布置,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新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教材问题答案,共1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