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1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2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3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4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5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6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7页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4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图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2、性质判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3、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性质4、运用判断的意义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材料来看,通过“有一位祖父”,我们可以判断祖父只有一位;通过“一个孙子”,可以断定孙子辈的是一位;通过“三个儿子”,就孙子辈而言,他的爸爸是其祖父的儿子,他的叔权是其祖父的儿子,这个孙子辈的孩子是其爸爸的儿子;“一个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个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一个侄子”是针对“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断定至少有四个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1、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2、性质判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例如: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四个判断中,①②都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③④都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这四个判断都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这些性质的,而且除此以外这些判断都不包含其他判断,所以它们都是直言判断。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理由条件,则就不是直言判断。
    主项处于语句主语位置,但不等于主语。谓项处于语句宾语位置,但不是宾语。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例如: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例1:中国防控新冠疫情必定取得圆满成功。例2:中国没有确定新冠疫情结束的时间表。思考:从判断的质上看,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例1: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例2: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例3:这道题是错的。【思考】从判断的质上看,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①全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对主项的全部外延作断定的量项。常用的全称量项有: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个个等。②特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对主项的部分外延作断定的量项。常用的特称量项有:有的、有些、并非所有等。③单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当主项为单独概念时用来断定主项的量项。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相关链接:六种性质的逻辑结构】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知识总结】性质判断的种类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下列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的哪种类型? ①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的。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③荀子写的《劝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有些大学生是党员。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例如: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团员。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什么是性质判断的“质”和“量”?
    1.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2.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3.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1)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2)正确使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中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1、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性质2、运用判断的意义
    ⑴对于客观事物而言,他们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
    ⑵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⑴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⑵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4、关系判断的性质种类:
    (1)对称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①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②1小时=60分。③常见词语:朋友、同学、对立等。
    ①甲比乙大3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②3大于2。③常见词语:大于、晚于、多于、高于等。
    ①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②王明喜欢李丽。③常见词语: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
    (1)相同点:都是两个对象的关系。(2)不同点:顺序颠倒结果不同;适应的关系不同。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1.小明和小华是同学。2.小明比小华岁数大。3.小明信任小华。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一定不成立—反对称关系
    不一定成立—非对称关系
    (2)传递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传递关系 、 反传递关系 、 非传递关系
    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1)相同点:都涉及三个对象;都存在传递顺序;前两者与后两者有相同关系。(2)不同点:推出结论不一样;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系。
    从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角度,下列关系判断属何种关系?(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3)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
    王芳比王艳大四岁,不再是大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陈爽与李倩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种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
    依据判断的量分:依据判断的质分: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上分: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1、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这是( )A.一个性质判断 B.一个关系判断C.两个性质判断 D.两个关系判断
    解析:“月亮绕着地球转”断定月亮和地球之间是“围绕”关系,是关系判断;”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断定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关系,是关系判断。
    2、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解析:题中“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红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战胜蓝队,因此小新说的是对的。
    3.“没有一种金属不是导电的。”这一判断属于(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解析:题中性质判断的特色句式“没有……不是……”可视为“所有的……是……”,即全称肯定判断。
    4、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C.偷税、逃税是个体商贩才会有的行为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高二(22)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③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断,而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不应入选。
    7、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属于偶传递关系的是( ) ①全同关系 ②矛盾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反对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传递性关系是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①若a与b是全同关系,b与c是全同关系,则a与c必定是全同关系,所以全同关系属于传递关系。②若a与b是矛盾关系,b与c是矛盾关系,则a与c必定不是矛盾关系,所以矛盾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③若a与b是交叉关系,b与c是交叉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交叉关系,所以交叉关系属于偶传递关系。④若a与b是反对关系,b与c是反对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反对关系,所以反对关系属于偶传递关系。故选B。
    8、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9、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性质判断都是( )①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②真与假的统一③量和质的统一 ④对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详解】①:对事物的认识的断定,要么是肯定,要么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因此,判断不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①错误。②:对事物的认识的断定,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存在某个判断既是真,也是假。“真与假的统一”这样的判断是不存在的,②错误。③④: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因此,任何性质判断都是量和质的统一,都是对事物的反映,③④正确。
    10、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是不是朋友?为什么? ( )A.是,“朋友"关系是对称关系B.是,“朋友"关系是传递关系C.不是,“朋友"关系是非对称关系D.不能确定,“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解析:题中涉及李梅、王芳 、林伟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只适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排除A、C。李梅与王芳是朋友,王芳与林伟是朋友,未必就能得出李梅与林伟是朋友,李梅与林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这里的“朋友”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由此排除B,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课件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5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学习目标,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性质判断的结构,处于语句主语位置,处于语句宾语位置,无是不是,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题一认识性质判断,议题二认识关系判断,拓展练习,知识框架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