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1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纳推理的含义,PART01,归纳推理的方法,PART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征和局限性3.掌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意义,避免“轻率概括”的错误。4.了解因果关系的含义、性质和探求因果联系常用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划分依据:看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否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前提未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①含义: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②特征: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
太平洋已经被污染; 大西洋已经被污染; 印度洋已经被污染; 北冰洋已经被污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 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
这个推理的前提考察了大洋的全部对象,然后得出“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这个结论。这是一个完全归纳推理。
③局限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②特征: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甲将一筐花生一一剥开查看。乙只拣了几个样品,有大的、小的,已经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过剥了一把花生,就得出结论:花生仁的确都有花生衣包着。你怎么看甲与乙的做法?类似“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乙的做法更好一点。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数量较大甚至是无数的对象,人们只能采取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获取一般性结论。
《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这个宋人不仅没有再次得到兔子,还沦为他人的笑柄。
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一)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是什么?
(二)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是什么?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不能有一个虚假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1.因果联系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1)求同法(契合法)——特征:“异中求同”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某医院向疾控中心报告:当日许多病人均因呕吐、腹泻、胸闷、发烧等症状(a)来院急诊。经询问,这些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单位、住址等诸多情况各异,但发病前都在同一饭店赴宴(唯一相同的情况A),疾控中心推断:患者可能是在某饭店食物中毒。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2)求异法——特征:“同中求异”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 B C a 2. - B C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3)共变法——特征:“求量的变化” ①含义:如果被考查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1. A1、B 、C、D a12. A2、B 、C、D a23. A3、B 、C、D a3……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4)求同求异并用法——特征:”既求同又求异“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这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因为“富人的精米和白面都去糠、麸而多得脚气病”, 求同;“穷人的各种食物都有糠、麸而少得脚气病”,这是求同;“穷人吃糠、麸少得脚气病,富人不吃糠、麸(吃精米白面)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异。
(4)求同求异并用法——特征:”既求同又求异“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1. A、B、C、 a2. A、D、E a3 A、F、G a……Ⅰ. — B、C — Ⅱ. — D、E — Ⅲ. — F、G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5)剩余法——特征:”从余果求余因“ 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强度是该矿石中铀含量放射性强度的许多倍。她推测,在沥青铀矿石中还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她从沥青铀矿石中提炼沉淀物,从沉淀物中发现两种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元素——镭和钋。
已知复合现象A、B、C、D是复合现象a、b、c、d的原因,B是b的原因,C是c的原因,D是d的原因,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推理的类型,复习旧知,一归纳推理的含义,二归纳推理的方法,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归纳推理的含义,归纳推理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归纳推理,示例评析,相关链接,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探究与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