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展开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课程标准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重、难点1.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掌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百家争鸣”是大变革的思想反映。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春秋得名于鲁国的史书《春秋》,《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因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春秋与战国1.东周时期: 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2.春秋:(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一)列国纷争-春秋与战国3.战国(1)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开始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3)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4.东周灭亡: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二)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1.农业 ①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②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农业生产率提高。2.工商业(1)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2)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二)变法运动(1)背景:兼并战争日趋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代表: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二)变法运动(3)代表:商鞅变法 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④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孔子1.生平: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2.思想主张 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适时改良。
(一)孔子3.教育成就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4.文化贡献: 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老子1.生平: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 ①万物本原为抽象的“道”。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 ③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社会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2.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争相招揽人才。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1.内涵: 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代表(1)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 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二)百家争鸣2.代表(2)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3)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5)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二)百家争鸣3.影响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列国纷争,学以致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解放,大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思考商鞅变法的特点,商鞅变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2课,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经济发展,如何应对,破旧立新秩序重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