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1·深圳高三模拟)《尚书》意为上古的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智慧,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今天我们读《尚书》( )
①要保护自身民族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可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 ③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性阐释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1·安徽高三二模)2020年12月17日,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太极拳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③扩大太极拳知名度,始终保持中华文化世界领先地位 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21·河北高三三模)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近年来,古风日渐兴起,汉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或云鬓轻挽、裙裾飘飞,或娉娉袅袅、仙气飘飘,或高冠环佩、风度翩翩……这些身着古装置身花海、竹林、古建筑等风景里的年轻人,成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古风的兴起( )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②表明民族传统文化既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 ③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忆 ④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生活中的美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1·山西临汾三模)追赶潮流是当下年轻人的时尚。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逆行者”“甩锅”“后浪”“打工人”“爷青回”等流行语,体现了我国时代的变迁与百姓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②文化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自身的传承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21·河北唐山三模)餐桌上的新风尚,映照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俭基因”。无论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还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告诚,有关节俭的箴言,牵动着国人对家风与国运的思考。这体现了( )
①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能透视出人们的文化修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的 ④有关节俭的文化传统推动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21·重庆一中模拟)2021年春节,大多数人虽然老家回不去,但是“就地过年”也要追求年味十足。春节,是中国人一年里最能寄托和承载情感的传统节日,即使在异地他乡,纵然离家多年,大家对年味的追求无论在哪都不会改变,对辞旧迎新的期许和吉祥如意的祈求不会改变。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激励着人们不断创造幸福的生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经形成的文化习俗难以抹去 ③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④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寄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21·辽宁高三一模)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上线吧!华彩少年》向观众展现了青春力量和传统文化的相遇。多名少年在婉转吟唱、水袖挥洒间,跃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融入巧思的现代表达。“与古为新”,为越来越多人创造了亲近传统文化的场景,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心灵。这表明(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③现代传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积极作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21·山东高三三模)时隔多年,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由于“祭祀坑”大小不同,深浅不一,文物部门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建设了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以及应急分析、微痕应急保护等各种实验室,确保及时开展对有机物的保护与提取。为了避免长时间暴露而遭到破坏,考古人员采用3D打印技术,给青铜器穿上贴身“防护服”,再用石膏固定。现代科技在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①提升了考古发掘效率,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②通过系统科学研究和分析,赋予古代文物时代内涵 ③加强了文物保护,充分保留了文物承载的文化信息 ④建立古代文物的现代应用场景,推动文物研究和再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荫余堂”是一座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1997年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落间。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同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21·四川广元三模)“放水节”是都江堰市的民间习俗。每年清明,当地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同时也为纪念李冰,都会举行开水仪式庆典活动。放水节中,“祀水”活动演变为放水活动,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由此可见( )
①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人们在活动中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2021·浙江高三三模)被遗忘,是一座建筑生命的终结。国际古迹遗址日的设立,提醒着我们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古迹遗址,这不仅仅是这些遗址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一座文明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城,她一直有体有形地影响着这座城里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尊重和保护古迹遗址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 ④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21·河南高三模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因此,有观点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上述观点( )
①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性批判 ②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 ③忽视了发展教育应立足于“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④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21·辽宁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再次惊艳世界。此次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考古发掘、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全过程紧密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建造恒温恒湿的“考古舱”,为出土文物提供了最佳保护环境。一件青铜尊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后成功起吊,送入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修复处理。央视新闻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系列特别节目,采用遥控摄像机、智能手臂机器人摄像机等多种特种设备并机直播云考古,全景呈现出土文物之美、中国考古之新气象。某第三方支付平台启动三星堆文物守护公益计划,用户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体验文物修复的全过程,未来将结合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复原等相关技术能力,吸引更多人参与云上守护文物。科技助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科学探索与成功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作用。
14.(2021·湖北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孔子的诞生地济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无处不在。
近几年来,济宁市累计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济宁好人等先进典型800余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市民心中树起时代标杆。在孔子博物馆,社教体验、网络直播、志愿讲解等运营新模式给儒家文化带来充满朝气的时代面孔。继立体、三维“网上展示馆藏文物”后,如今又推出多项数字化展览平台,各种人才、技术、超前的运作理念等资源要素也快速汇集。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在曲阜尼山揭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为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齐名的国际儒学研究交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济宁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功做法。
15.(2021·江苏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曾拥有无数的观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能够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小。
近年来有人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比如曲调、唱腔充满了现代感,武术、舞蹈、杂技、魔术等也被注入其中;同时,西方的钢琴、吉他、电声乐器也能在舞台上听到,所以被人们称为“新京剧”。
对“新京剧”,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社会在变迁,京剧也必须有所变革,“新京剧”的魂还是京剧,因为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基本功并没有被丢掉,要改革的是它的程式、道具和表现手段等。反对者认为,既然是国粹,就应该原汁原味,越传统、越地道,才是最好的。
请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5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D 解析我们读《尚书》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进行创新性阐释,③④正确;材料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无关,排除②;①体现的是对学习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2.C 解析要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①错误;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世界文化共同发展,说明太极拳申遗成功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②正确;“始终保持中华文化世界领先地位”的说法扩大了太极拳的作用,而且没有中华文化世界领先地位的说法,③错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说明太极拳申遗成功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④正确。
3.D 解析古风的兴起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生活中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忆,③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同时,应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世界性,②不选。
4.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形成,而未体现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材料中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说明我国时代的变迁与百姓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这说明文化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自身的传承性,④不选。
5.A 解析餐桌上的新风尚,映照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俭基因”,这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能透视出人们的文化修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深刻影响社会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其途径不只是参与文化活动,且材料也没有涉及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的相关内容,③错误,排除;有关节俭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推动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④错误,排除。
6.C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激励着人们不断创造幸福的生活,①排除;“即使在异地他乡,纵然离家多年,大家对年味的追求无论在哪都不会改变,对辞旧迎新的期许和吉祥如意的祈求不会改变”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经形成的文化习俗难以抹去,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寄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②④正确;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排除。
7.B 解析材料表明现代传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积极作用,也说明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②说法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的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8.C 解析现代科技在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考古发掘效率,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加强了文物保护,充分保留了文物承载的文化信息,①③正确;科学研究和分析并不能赋予古代文物时代内涵,只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②不选;文物不能再造,④不选。
9.C 解析①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本国文化;②符合题意,“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落间”表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④符合题意,“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10.C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放水节中,“祀水”活动演变为放水活动,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由此可见人们在活动中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④错误。
11.A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所以我们尊重和保护古迹遗址,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②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④错误。
12.D 解析材料中“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的观点是强调要完全回归古代教育思想,并没有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辩证性批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②符合题意;发展教育应立足于实践,而不是立足于“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③错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这一观点是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④符合题意。
13.答案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使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将考古发掘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共享、展示和传承的方式,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利用数字技术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本题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考查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根据设问要求“科技创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回答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然后从情境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14.答案①发挥道德模范、济宁好人等先进典型人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②运用科学技术网上展示馆藏文物,汇集人才、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③发挥网络直播和数字化平台等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搭建对外文化交流的物质载体,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济宁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功做法。本题属于宏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认真研究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调动教材知识与之相衔接。
15.答案(1)赞成理由:“新京剧”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新京剧”在京剧的基础上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地方,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元素,把握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反对理由: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味道,使京剧变了味,丧失了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的理由。学生可以选择赞成或反对,然后分别回答理由。选择赞成的,理由可以从发展对继承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作用等角度来回答。选择反对的,理由可以从传统思想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的角度来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