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节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区域协调”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科学发展教师用书 教案 0 次下载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师用书
展开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1.将下列情境与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连线。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目的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布局原则
3.发展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在平原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一定低吗?
提示:不一定。一般而言成本较低,但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河网密布、有大量农田的平原,则需要建设桥梁,建设成本会增加。
2.增设广州地铁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增设的地铁线是客流量大即需求量大的线路。所以地铁线的增设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微点拨]
自然因素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对于交通运输布局尤其是交通运输线的阻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命题视角(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演绎法学习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方式 | 优点 | 缺点 | 适合运输的货物 | |
铁路运输 | 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 | |
公路运输 |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 短程、量小的货物 | |
水路运输 | 河运 | 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 |
海运 | ||||
航空运输 |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 |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 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 | |
管道运输 |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 |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 |
2.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1)客运:人们旅行时对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大多从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进行选择。具体选择如下:
总的来看,公路适合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价格较铁路贵,较航空便宜;铁路适合长途运输,价格便宜,速度快,也更安全;航空速度最快,适合高附加值和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水运价格低、速度慢,且只适用于靠近水的地方,有较大限制;管道多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命题点全训
2021 新年伊始,“车厘子价格腰斩”备受关注,车厘子价格腰斩主要是因为智利的水果大丰收和国内冷链物流的成熟。智利车厘子上市时间为11月到次年的2月,80%出口到我国,占我国市场份额的90%。据此完成1~2题。
1.每年智利车厘子上市之初,其进入我国多采用( )
A.航空运输 B.海洋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2.车厘子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目的是( )
①保障水果品质 ②提高水果价格 ③减少水果损耗 ④增加水果销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A 2.B 第1题,智利车厘子上市之初,为尽快进入我国市场,应选择运输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因此多采用航空运输。故选A。第2题,车厘子易腐烂变质,采用冷链物流运输可以保障水果品质、减少水果损耗,冷链物流对于价格和销量影响不大。故选B。
陕西宝鸡与四川广元之间的6063/6064次列车,单程运行350千米,停靠38个站点,用时近24个小时,运行最高时速约70千米,被外界称为“秦岭小慢车”。几十年前,6063/6064次列车是那个时代的交通主角,常常一票难求;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小慢车长途客源断崖式减少。近年来,短途乘客也越来越少,小慢车逐渐成了沿线居民的“校车”和“农贸车”,但有些时日,小慢车当地居民短途乘客量会显著增多。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小慢车短途客流量越来越少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高铁成为人们主要出行方式
B.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C.城市公交延伸到秦岭山区
D.居民短途出行步行越来越多
4.小慢车当地居民短途乘客量显著增加多在( )
A.酷热天气 B.严寒天气
C.雨雪天气 D.晴好天气
解析:3.B 4.C 第3题,私家车短途出行灵活方便,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出行;高铁短距离不可能依次设站;城市公交不会延伸到秦岭山区;短途出行步行不会越来越多。故小慢车短途客流量越来越少的最可能原因是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第4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是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雨雪天气私家车出行困难,当地选择小慢车出行的人数会明显增多。
命题视角(二)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实践性学习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早在2011年,三峡大坝年货运量就超过了1亿吨的设计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峡船闸造成的黄金水道“肠梗阻”的状况更加突出。针对超过船闸设计能力的货运“缺口”,宜昌给出了“大分流、小转运”解决方案,架起中部地区开放通道新“立交桥”,全力冲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各种要素流动。2021年9月28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正式开通,其在画屏般峡江美景里向远方伸展,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三峡翻坝转运体系中一条重要通道,该高速公路的通车,将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发挥水陆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实现南北分流的长期翻坝格局。另外,该高速还是宜昌多式联运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通车将对联动重庆、武汉、上海三大航运中心,构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宜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探究]
1.影响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2.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在修建过程中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限制?
提示:穿越巫山,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多暴雨、滑坡等灾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
3.分析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修建的积极意义。
提示:减轻长江航运的压力,提高航运效率;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宜昌社会经济发展等。
一、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为什么修——决定因素
建设交通线一般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建设的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经济因素 |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
社会因素 |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
2.在哪里修——制约因素
在线路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所以要考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
地形 | 平原 |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
山地 |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 |
水文 |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 |
地质 |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 |
气候 |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
3.能不能修——保障因素
有些地区即使自然条件恶劣,也建设了交通运输线,建设过程中技术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了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成本低 | 山区线路起伏要少,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减少隧道修建量;平原道路要直,桥梁少 |
安全性高 | 山区线路避开陡坡、陡崖、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平原避开沼泽区 |
经济效益大 | 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与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 |
生态破坏小 | 平原少占好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保护;避开生态保护区与生态脆弱区 |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2022·郴州模拟)高速铁路弯道少,弯道半径大,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西成高速铁路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大巴山区和成都平原,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线桥梁多达48座。据此完成1~2题。
1.西成高铁桥梁多达48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沿线多高山峡谷,架桥能减小坡度
B.跨越众多河流,架桥能缩短距离
C.沿线多冻土和暴雪,架桥能减少冻土、暴雪的影响
D.减少对沿线耕地的占用
2.秦巴山地对西成高铁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多沼泽,增加了高铁的建设成本 ②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缩短了距离,降低了建设成本 ③地势陡峻,对西城高铁修建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高铁建设造成威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C 2.D 第1题,沿线主要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几乎没有冻土,暴雪也较少,故选C。第2题,山地地形,利于排水,一般没有沼泽,①错误;西成高铁穿越秦巴山地,需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造价高,资金需求量大,②错误。故选D。
班夫国家公园位于落基山脉北段,设立于1885年,占地面积6 641平方千米,是加拿大最早、最大的国家公园,有50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280种鸟类。随着加拿大横贯公路于1962年建成通车,平均每天约有14 000辆机动车从班夫国家公园穿过,给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巨大威胁。下图为加拿大横贯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加拿大横贯公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矿产类型
C.河流 D.城市分布
4.下列关于减轻加拿大横贯公路对班夫国家公园的影响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重新规划线路 B.建设天桥式通道
C.建设下沉式隧道 D.沿途设立交通岗
解析:3.D 4.B 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加拿大横贯公路横亘东西,穿越各种地形,地形对其选线布局影响较小,A错误;加拿大横贯公路位于加拿大南部人口、城市集中地区,而没有主要分布在矿产产地附近,B错误,D正确;该公路也没有沿河分布,C错误。第4题,重新规划线路主要考虑因素为避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而不是减轻横贯公路对班夫国家公园的影响,A错误;建设天桥式通道是为了减轻加拿大横贯公路对班夫国家公园的影响,B正确;建设下沉式隧道成本较高,C错误;沿途设立交通岗是维护交通安全的主要措施,D错误。
题点(二) 交通运输的合理规划布局
为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我国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停车。山区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的一侧会设置一种专用车道,该车道通常为长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斜坡。图1是某高速公路和专用车道景观图,图2是山区某段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专用车道的主要作用为( )
A.分流交通 B.停车下人
C.中转货物 D.紧急避险
6.设计该专用车道最合理的位置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在大货车较多的路段,该专用车道应该( )
A.降低坡度 B.铺设沙砾
C.增加长度 D.增加宽度
解析:5.D 6.B 7.C 第5题,山区高速公路坡度较陡,若长时间下坡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为尽快使车辆停下来,刹车失灵的车辆可以进入专用车道的斜坡(上坡)路段,进行紧急避险;该专用车道一般长几十米到几百米,且车道的一端被山体阻挡,不能通车,故不能分流交通;在高速公路上中转货物或停车下人易引发交通事故。第6题,该专用车道主要是为了车辆紧急停车而设置的,由图可知,②位于高速公路下坡方向的右侧,长时间下坡的车辆刹车易失灵,车辆可紧急向右进入该专用车道使车辆停下来;③位于高速公路上坡方向的右侧,踩刹车时间短,①和④路段较平缓,车辆无需长时间刹车行驶。第7题,大货车质量重,惯性大,减速停车耗时长,为了让大货车安全停车,该专用车道应增加长度或增加坡度(减小大货车上坡速度);铺设沙砾不利于减速刹车;增加该专用车道的宽度和大货车减速停车关系不大。
命题视角(三)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演绎法学习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项目 | 港口 | 汽车站 | 航空港 |
自然因素 |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 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以及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
选址要求 |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
[典例] (2021·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表。
区域 | 城市 | 岸线总长度/千米 | 深水岸线长度/千米 |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千米) |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
东岸地区 | 广州 | 99.2 | 62.0 | 264.3 | 228.6 |
东莞 | 37.5 | 33.9 | 88.2 | 82.8 | |
深圳 | 60.1 | 49.4 | 73.0 | 242.2 | |
惠州 | 86.5 | 60.5 | 95.3 | 41.0 | |
西岸地区 | 珠海 | 75.0 | 42.9 | 23.9 | 29.1 |
中山 | 15.0 | 15.0 | 43.8 | 36.3 | |
江门 | 82.3 | 68.8 | 0.3 | 29.0 |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岸线、河流输沙量、地形、风浪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影响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度等。第(3)题,要注意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的要求,就是围绕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1)港湾多,波浪小,潮汐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2)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3)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命题点全训
日照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枢纽港口,现拥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2017年,日照港开始实施“东煤南移”工程,将大宗散货和煤炭作业从石臼港东区搬迁至南区,由“北进北出”改为“南进南出”,并对原东区进行岸线治理与生态修复,发展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下图示意石臼港东区、南区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与石臼港东区相比,南区建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
A.用地面积更广 B.航道更深
C.避风条件更好 D.经济腹地更广
2.日照港实施“东煤南移”的主要目的是( )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改善城区环境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A 2.B 第1题,读图,东区距市区更近,拓展空间较小,而南区距市区更远,用地面积广,A正确。第2题,日照港实施“东煤南移”,对原东区进行岸线治理与生态修复,发展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这样可以改善城区环境,优化产业结构,B正确。
美国民航的航线设置由早期的“点对点模式”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枢纽模式”,航线通常为“出发地→枢纽机场→目的地”。亚特兰大机场是著名的枢纽机场,被称为“世界最繁忙的机场”,2018年客流量达到1.07亿人次。图1示意航线模式,图2示意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和纽约国际机场的位置及内部空间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与点对点模式相比,枢纽模式( )
A.航行时间短 B.转机次数少
C.直达航线多 D.航线效率高
4.与亚特兰大机场相比,纽约机场跑道设置的优势是( )
A.受冰雪灾害影响小 B.对风向适应能力强
C.起降航班吨位大 D.可同时起降航班多
解析:3.D 4.B 第3题,由图1可知,与点对点模式相比,枢纽模式航线分布更为合理,减少了不合理运输,航线效率更高,D正确。第4题,由图2可知,亚特兰大机场跑道方向单一,主要为东西方向,纽约机场跑道方向较多样,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逆风较为安全,因此纽约机场跑道对风向的适应能力更强,B正确。
一、选择题
当城际出行存在多种交通方式时,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会存在潜在竞争关系,尤其是长途汽车、高铁和飞机之间相互竞争激烈。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居民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流量。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交通工具是( )
A.高铁、飞机、长途汽车
B.长途汽车、高铁、飞机
C.飞机、长途汽车、高铁
D.长途汽车、飞机、高铁
2.城际出行时,长途汽车与高铁的竞争最为激烈,且远超飞机,其原因是( )
①长途汽车比高铁的车票费用低廉 ②长途汽车与飞机的出行距离差异大 ③长途汽车与高铁的交通网络相近 ④高铁与飞机的出行时间成本较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B 第1题,相对于高铁和飞机,长途汽车的舒适度较差,时间相对较长,所以长途汽车的客运量相对较小,故丙应表示长途汽车。高铁在中长距离范围内竞争力大于飞机,由图可知,甲在600千米内的客流量大于乙,故甲应表示高铁,乙应表示飞机。故选A。第2题,与高铁相比,长途汽车灵活性较强,但是舒适度较差,时间较长。两者的交通网络重合度较高,费用方面两者差异较小;而飞机的速度、出行距离远超长途汽车与高铁,所以长途汽车与之竞争小,②③正确。故选B。
(2022·宁德模拟)中国“智轨”列车采用纯电动技术,能够实现智能驾驶,可在普通路面专用道上行驶,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兼顾运量和投资的全新选择。目前,全球首条智轨T1线在四川宜宾部分建成并开通运营。据此完成3~5题。
3.作为中等城市的宜宾,选择发展智轨交通而非地铁的主要原因是,智轨交通( )
A.建设周期短 B.建设成本低
C.运营成本低 D.乘坐更方便
4.与传统的公交相比,智轨交通的突出优势是( )
A.运费更低 B.维护方便
C.机动灵活 D.安全高效
5.与宜宾智轨交通站点密度关联度最大的要素是( )
A.客运总量 B.经济水平
C.人流密度 D.住宅密度
解析:3.B 4.D 5.C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智轨列车可在普通路面上行驶,与地铁相比,其建设成本更低,而作为中等城市(地级市)的宜宾选择智轨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成本低。与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乘坐方便等有一定关系,但非主要原因。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智轨列车能够实现智能运行,因此智轨交通突出优势是安全高效,D正确。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轨交通站点密度主要取决于沿线人流密度;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智轨交通站点密度关联度最大的要素是人流密度,C正确。
(2022·天津模拟)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希腊雅典西南8千米的海湾之畔,是我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接管的整个港口,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中欧陆海快线”的重要节点。如图为比雷埃夫斯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比雷埃夫斯港建港的有利条件有( )
①位于国际航线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②常年受副高控制,风浪较小 ③邻近首都雅典,为港口提供支持
④铁路连接中东欧,经济腹地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企业接管比雷埃夫斯港( )
①有利于希腊的资金和技术输出 ②促进希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③缩短希腊和欧洲国家联运距离 ④形成中国在欧洲的海运枢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6.C 7.D 第6题,希腊靠近苏伊士运河,位于国际航线附近,交通位置重要,①正确。希腊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控制,②错误。其首都雅典距离港口仅8千米,可以为港口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持,③正确。中欧陆海快线连接港口,经济腹地广阔,④正确。故选C。第7题,中国企业接管有利于中国的资金和技术输出,①错误。希腊可通过该港口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②正确。港口建设并不能缩短地理空间距离,③错误。中国在欧洲有港口布局,形成中国在欧洲的海运枢纽,④正确。故选D。
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于1952年竣工。筑路中就地取石,全线共有石拱桥827座,石砌工程占60%以上。如图为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干线的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分析两条高铁线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 )
A.节约建设成本 B.连接更多城镇
C.提高运行速度 D.缩短运营里程
9.成渝铁路石砌工程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就地取石,建设成本低
B.石砌工程结构稳固耐用
C.当地石砌技术水平高
D.当时经济落后,工程物资短缺
解析:8.B 9.D 第8题,建设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的目的是满足成都、重庆及沿线的运输需求,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特别是两条高铁线路,要尽可能地经过两地间的城市。故选B。第9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业产品及基础建设用的各种物资生产能力不足,修建桥隧用的水泥等建材短缺,因此成渝铁路石砌工程比重大。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厄瓜多尔东南部,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该地区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为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厄瓜多尔上帕萨扎地区发展地面交通面临的困难。
(2)比较卡车、独木舟、小型飞机运输线路建设成本,并说明理由。
(3)说明该区域机场、码头密集交错分布的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该地区交通运输的自然因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面交通建设阻碍因素多,而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所以成本最高;小型飞机仅需建小型机场就可使用,小型机场施工面积较小,所以成本不太高;独木舟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施工量最小,成本最低。第(3)题,从材料“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可知,社区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所以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所以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内陆社区则修筑机场,因此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答案:(1)热带雨林茂密,气候湿热,阻碍交通线路建设;沼泽、河流众多,桥梁工程量大;多野生动物,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 (2)成本由高到低:卡车、小型飞机、独木舟。理由: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小型飞机仅需开辟较小面积的小型机场,清除植被、硬化地面;独木舟可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成本最低。 (3)社区数量较多且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社区则修筑机场,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00多年前,云南有了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拥有了铁路,但由于云南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铁路发展缓慢。下图分别是云南省铁路分布图和云南省地形分布与地形构成图。
(1)在建设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分析其原因。
(2)云南省铁路线路的分布东密西疏,分析该省西部铁路线路稀疏的原因。
解析:第(1)题,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线经过的地形复杂,地势较高,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公路机动灵活,修建方便,适应性强;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技术要求都比铁路低。第(2)题,可以结合材料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公路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建设技术要求较低。 (2)西部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铁路建设工程量大;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难度大;夏秋季节多暴雨,且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流众多,修建不便;开发时间晚,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发展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发展教师用书,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的含义及类型,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教师用书,共12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