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
2023版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新教材人教版)总复习一轮讲义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展开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 生物体内的液体(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提醒 ①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②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是只有这三种,还有脑脊液等。③生活在血浆中的血细胞、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等均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①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②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4.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2)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4)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K+、Cl-的浓度(×)(5)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6)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eq \o\al(-,4)/HPOeq \o\al(2-,4)维持(×)(7)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8)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eq \x(选择性必修1 P6“思考·讨论”)1.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的?提示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例如,尿素主要通过肾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CO2主要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eq \x(选择性必修1 P10“旁栏思考题”)2.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何关系?你知道如何治疗尿毒症吗?提示 尿毒症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出现障碍,体内代谢废物积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有血液透析法、腹膜透析法和肾移植法。1.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2.明确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1)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4.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5.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考向1 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22·山东滨州联考)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它们参与构成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总量比细胞内液多C.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D.当人体内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明显升高答案 A解析 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B错误;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当人体内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较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因此③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会下降,D错误。2.(不定项)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⑤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eq \o\al(-,3)含量较多答案 ACD解析 题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液,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动脉端。题图中的②组织液渗回①血浆的量较②组织液渗入④淋巴液的量多,A错误;若③为脑细胞,⑤处表示血液流动的动脉端,①处为静脉端,所以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B正确;饭后一小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所以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①,C错误;⑤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D错误。考向2 结合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3.(不定项)(2021·菏泽模拟)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D.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答案 AB解析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协调,C正确;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D正确。4.(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图1表示向清水中滴加HCl、NaOH溶液后,清水的pH变化;图2表示向血浆中滴加HCl、NaOH溶液后,血浆的pH变化(图中HCl、NaOH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所用HCl、NaOH溶液的浓度为无关变量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C.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答案 C解析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清水和血浆能否调控pH。实验的因变量是清水和血浆的pH变化,无关变量为HCl、NaOH溶液的浓度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B正确;由图1可知,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清水组的pH逐渐减小,C错误;对比图1和图2可知,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考点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2)体温调节的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提醒 发高烧时,病人的体温继续升高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排出①水的来源和排出②无机盐(以Na+为例)的来源和排出(2)调节的结构基础(3)调节过程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②醛固酮参与的调节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4)水盐平衡的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2)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5)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6)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8)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eq \x(选择性必修1 P59“旁栏思考题”)1.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提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低温麻醉,使机体代谢减慢,提高组织对缺氧和阻断血液情况下的耐受能力;感冒时发热,机体的白细胞会增多 ,抗体生成活跃,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病原体,使人体恢复健康。eq \x(选择性必修1 P62“旁栏思考题”)2.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提示 长期吃清淡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机体的血钠含量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导致水盐平衡失调,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昏迷等情况。1.(生活实践)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2.(实验探究)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写出实验思路: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组小鼠的尿量。1.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2.(生产生活)正确认识“发烧”①“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有它的作用: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②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稳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③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加盖棉被会影响热量的散失。考向1 结合体温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1.(2021·海南卷,16)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 D解析 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A正确;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B正确;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错误。2.(2021·青岛模拟)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最低,并且体温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都会提高,体内产热量增加。下列关于内温动物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机体的产热量要大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C.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D.高纬度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偏大,有利于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答案 A解析 环境温度高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当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大,适应低温环境,B正确;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热中性区时,内温动物耗氧量都会提高,体内产热量增加,所以将家畜养殖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热中性区,氧气的消耗量较少,有机物的分解较少,有利于减少家畜的能量消耗,C正确;高纬度环境温度低于热中性区,同类动物个体大,相对表面积小,单位体重散热量较少,D正确。考向2 结合水盐平衡调节及其意义,考查生命观念3.(2021·济南模拟)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记录实验兔的正常尿量a(单位:滴/分钟),然后在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3 mL,记录尿量b;待尿量恢复正常后,耳缘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20 mL,再次记录尿量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尿量b小于a,是因为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兔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若尿量c小于a,是由于兔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C.血糖升高后,降血糖的调节过程中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给兔注射高渗NaCl溶液导致尿量减少的原因与注射垂体提取液引发尿量减少的原因不同答案 D解析 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3 mL,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重吸收的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即b小于a,A正确;耳缘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20 mL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减少,即c小于a,B正确;血糖升高后,下丘脑中相应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C正确;给兔注射高渗NaCl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与注射垂体提取液导致尿量减少的原因相同,D错误。4.(不定项)(2021·河北卷)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答案 ABD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1.经典重组 判断正误(1)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2020·全国卷Ⅲ,5C)( )(2)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2016·全国卷Ⅲ,3B)( )(3)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2017·江苏卷,15C)( )(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16B)( )(5)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2015·海南卷,14B)( )提示 (1)√ (2)× 肾小管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3)× 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都高于炎热环境下。 (4)√ (5)√2.(2019·全国卷Ⅲ,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 A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3.(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 B解析 输入的高渗盐水溶液进入血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盐平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4.(2020·山东卷,18改编)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 B解析 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5分钟)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2021·1月联考湖南卷,10)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答案 D解析 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以使组织液中水分更多的渗入血浆,从而缓解组织水肿,A正确;人在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输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炎症患者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涨破,D错误。2.(不定项)(2022·嘉祥一中期中)下图所示为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体液,A和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①和②等构成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CO2、甘油或肝糖原C.②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D.若图中组织细胞是物质A的靶细胞,则物质A可以定向运输至该细胞答案 BCD解析 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与淋巴液等构成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CO2、甘油,但不能是肝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内,B错误;组织液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比较多,如淋巴管堵塞、营养不良、过敏等,C错误;物质A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3.(2021·聊城模拟)“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eq \o\al(-,3)、H2POeq \o\al(-,4)等离子有关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答案 C解析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4.(2022·山东青岛调研改编)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 C解析 分析图甲,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图乙,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图乙中的C,A错误;B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图甲中的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 考点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5.(2021·日照一模)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数量增加,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下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量会明显减少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答案 B解析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不是定向的,A错误;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是通过水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明显减少,C错误;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6.(2022·潍坊模拟)将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 ℃)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动物的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产热量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答案 B解析 实验组动物从室温被移至0 ℃环境的初期,在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A正确;实验组动物的散热量多于对照组,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在体温恒定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故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高于对照组的产热量,B错误;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正确;参与体温调节过程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因此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D正确。7.(2022·云南部分学校统一检测)醛固酮是人体内调节血容量的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水盐平衡,如图为醛固酮的部分调节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B.醛固酮通过体液运输至肾脏的特定部位发挥作用C.某人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时,肾脏对Na+的重吸收能力不受影响D.若人体内醛固酮分泌过多,则可能会导致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答案 C解析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A正确;醛固酮属于激素,弥散于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至肾脏特定部位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血钾升高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可以促进肾脏吸收Na+,排出K+,故此条件下肾脏对Na+的重吸收能力会有所增强,C错误;题干信息显示,醛固酮可以调节人体血容量,若人体内醛固酮分泌过多,肾脏吸钠排钾增强,血液中钠离子含量增加,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 ,D正确。8.(不定项)(2022·山东名校联考)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羔羊。羔羊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发生障碍,羔羊会立即死亡B.羔羊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细胞凋亡C.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羔羊不会存活D.羔羊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出答案 AB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羊羔在其中生活需要从里面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该系统排出去。如果血氧交换系统发生障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羔羊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羔羊不会立即死亡,A错误;羔羊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也发生细胞凋亡,B错误;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会引起细胞涨破,所以在蒸馏水中羊羔不会存活,C正确;羊羔代谢产生的废物要通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排到体外,D正确。9.(不定项)(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数值为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体温调节中枢会综合分析,根据体温与调定点的温差相应地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温度感受器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图为某同学受到病毒感染及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体温经历的三个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阶段Ⅰ,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大于37 ℃,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会增多C.阶段Ⅱ,该同学的体温明显高于正常值,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散热量D.阶段Ⅲ,该同学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减少答案 AB解析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温度感受器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因此阶段Ⅰ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大于37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会增多,B正确;阶段Ⅱ该同学的体温虽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产热量与散热量接近相等,C错误;阶段Ⅲ该同学的体温调定点下移,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机体会大量出汗,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10.(2021·1月联考福建卷,1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向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3%乳酸2 mL,血浆的H+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血浆中的H+与HCOeq \o\al(-,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上述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2)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消除水肿。药用机理是:静脉注射后,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促使水分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目的;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肾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消除水肿。答案 (1)由负电位变正电位 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 神经—体液(2)升高 组织液 血浆 不能解析 (1)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呼吸肌细胞膜使呼吸肌兴奋收缩,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为兴奋状态的正电位。血浆中的H+与HCOeq \o\al(-,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以降低血浆的H+浓度,以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该过程涉及CO2的调节及神经系统的调节,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脑水肿患者组织液增多,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渗透压高,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后,可促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后,吸水能力增强,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导致肾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可推知甘露醇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11.(2022·青岛68中学期中)UCP1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H+转运蛋白,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使H+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较多转化为热能,UCP1基因主要在褐色脂肪组织中表达。人体长期暴露于冷环境下,可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其中骨骼肌战栗程度和UCP1总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____________以降低热量散失,此机制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机体最初会通过________增加产热以补充热量的散失。(2)随着冷暴露时间的延长,骨骼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能够引起机体发生战栗的环境温度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UCP1转运H+的方式是________。机体为适应寒冷环境,其产热途径发生的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2)减弱 降低 (3)协助扩散 由骨骼肌战栗转变为褐色脂肪组织中脂肪的氧化分解解析 (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降低散热;此机制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机体最初会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以补充热量的散失。(2)从图中看出,随着冷暴露时间的延长,冷暴露组骨骼肌电位幅度减小,说明进入细胞内的Na+减少,即骨骼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减弱,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能够引起机体发生战栗的环境温度降低。(3)根据题干信息“UCP1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H+转运蛋白,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所以UCP1转运H+是从高浓度至低浓度运输,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从图2看出,随着冷暴露天数的延长,UCP1的含量不断增加,而UCP1基因主要在褐色脂肪组织中表达,所以推测为了适应寒冷环境,机体产热途径由骨骼肌战栗转变为褐色脂肪组织中脂肪的氧化分解。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说明内环境的组成及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3)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4)观看血液分层实验的视频,讨论血细胞与血浆的关系;(5)比较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活动);(6)以内环境的某种成分为例,讨论各系统是如何协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活动)。2021·全国甲卷(4)、2021·河北卷(17)、2020·山东卷(18)、2020·全国卷Ⅲ(31)、2019·全国卷Ⅱ(4)、2019·全国卷Ⅲ(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