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用书,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据图指出a、b、c所代表的环流圈。提示:a为低纬环流圈,b为中纬环流圈,c为高纬环流圈。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1)七个气压带(2)六个风带3.表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连线)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1)北半球→(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状分布。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①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③此时,东亚盛行A西北风,南亚盛行B东北风。(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①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5)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太阳一年两次直射,辐射强烈,全年昼夜长短差别很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 毫米以上。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美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迎风的大西洋沿岸,呈狭长带状分布。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向西为沿几内亚湾北岸及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分布带;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迎风地带呈带状分布,其南端已达南回归线。亚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南北可伸展至南北回归线。[思考探究]1.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提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即南北纬10°之间。2.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南北纬10°之间是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范围,这一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易形成降水,因此终年多雨。3.在南北纬30°附近的内陆地区,易形成什么气候?原因是什么?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二、高考这样考(2021·浙江1月选考)读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甲为东北信风带,其风向无明显季节变化;乙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气流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西南风;东南信风为大陆东岸带来充足水汽,使大陆西岸变得更加干燥。第(2)题,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我国黄河流域降水丰富,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答案] (1)C (2)B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亦是高考的热点。从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角度阐述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命题新视角所在。新教材湘教版以案例的形式再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新教材内容与高考的“不谋而合”,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系统必备知能]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一般来说,纬线0°、30°、60°和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南北对称,且高低压相间分布。六个风带呈对称状分布于相邻的高低气压带之间。从不同角度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其有不同的图形表现形式,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对气温的影响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2.对降水的影响项目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极地东风带 3.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特点读下图,回答1~2题。1.若该图为近地面局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则( )A.甲不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B.乙一定是赤道低气压带C.丙不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①可能是盛行西风带2.若该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地气压较乙地高 B.丙地气温较乙地高C.①地盛行东南风 D.②地盛行西北风解析:1.D 2.A 第1题,读图可知,甲、丙为气流流出区,因此为高压,甲、丙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若甲为极地高气压带,则该图位于南半球,①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②为西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若丙为极地高气压带,则该图位于北半球,则②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为西风带,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第2题,图中气流由甲、丙流向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丙气压高于乙,故A正确。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低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乙地气温较丙地高,B错误。①处为西南风,②为东北风,C、D错误。题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下图,回答3~4题。3.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可能分属(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4.图中五个地点中,纬度最低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解析:3.B 4.A 第3题,①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第4题,因信风带的纬度低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纬度最低,故选A。命题视角(二) 季风环流演绎法学习 一、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一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七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续表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命题点全训 如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A.某一天气系统 B.某一板块范围C.季风区地理分布 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2.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C.地形 D.信风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理现象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南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及澳大利亚西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亚洲南部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几内亚湾沿岸,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所以该图示为季风区地理分布。第2题,甲处风向在冬、夏季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由于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甲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东北信风;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2018·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3.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4.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解析:3.B 4.A 第3题,由图可知,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错。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形成强降水天气,B对。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蒙古、西伯利亚一带,C错。由图中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D错。第4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四个选项中只有冬至是冬季的节气。一、选择题(2022·苏州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3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A.①与⑤ B.②与⑥C.③与⑦ D.②与⑤3.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解析:1.C 2.B 3.A 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A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第2题,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二者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对。第3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4.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4.C 5.A 6.D 第4题,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的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则“某月”最可能是7月。第5题,由图知,甲地该月份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吹东南风。第6题,乙地大约位于地中海区域,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不同时间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段,据此完成7~8题。7.③气候的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C.终年温暖湿润 D.终年寒冷干燥8.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7.B 8.D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其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B正确。第8题,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和④地均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的地中海气候,区别在于②在北半球,④在南半球。故D正确。下图为澳大利亚一处国家公园的位置图,该公园是观赏野生动物的胜地。下表为当地原住民对一年中季节的划分表。据此完成9~11题。季节(按月份顺序)现象或特征 古吉格怒吼的瀑布、咆哮的闪电班格轮死水潭、水鸟众多 耶格凉爽、晴朗 乌尔真凉爽、晴朗 谷融炎热干燥 滚弥冷湿度递增9.“谷融”最有可能是( )A.4—5月 B.7—8月C.8—9月 D.11—12月10.该地最适宜观赏野生动物的季节的环流系统及游客需注意的事项是( )A.赤道低气压带 防雷B.东南信风带 防晒C.副热带高气压带 防寒D.东北信风带 防中暑11.“古吉格”季节,我国某游客在此地发朋友圈,其文字内容可能为( )A.我到澳洲避暑 B.我骑骆驼驰骋C.异国他乡过新春 D.静谧午后沙滩浴解析:9.C 10.B 11.C 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由表中不同季节的现象或特征可知,“谷融”是干季的末尾,可推测“谷融”应是每年的8—9月,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北半球向赤道移动,9月下旬该地开始进入湿季。第10题,干季晴天多,且野生动物多集中到有限的水源地附近饮水,有利于观赏。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阴雨天气少,需要注意防晒。第1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古吉格”应为湿季,可能是1—2月。此时我国为冬季,该游客不需要去海外避暑,且澳洲正值夏季,A错;热带草原气候区并不是骆驼的栖息地,B错;1—2月恰逢我国春节,C对;沙滩浴适合在阳光明媚的干季进行,D错。(2022·沈阳模拟)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据此完成12~13题。12.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亚洲高压 B.冰岛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副热带高压13.能正确描述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特征的是( )A.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B.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C.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D.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解析:12.D 13.B 第12题,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南风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简称副高)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因此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与其他选项关系不大,D正确。第13题,与夏季风相比,冬季风控制整个亚洲东部的时间超过半年,而夏季风的控制时间不到半年,因此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B正确。二、非选择题14.(2022·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环流系统。副高的活动是我国天气预报员进行夏季天气预报所必须关注的。用以表征副高特征的指标很多,其中500百帕(平均约5 500米高空)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百帕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包围的区域常常用来表征副高的位置。下图为夏季某时刻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平行斜线标注出副高的范围。(2)受副高控制的区域其天气一般比较干热,说明理由。(3)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强降水天气,推测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包围的区域常常用来表征副高的位置,因此,可以在588线范围内用平行斜线全部标注阴影即为副高的范围。第(2)题,受副高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因此太阳辐射强烈;副高控制的区域内气压梯度小,风力微弱。所以天气较干热。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位于副高北侧,冷暖气流在此交汇,易形成大范围的锋面降水区域,所以,形成强降水天气。答案:(1)如下图所示。(2)(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太阳辐射强;区域内气压梯度小,风力微弱。 (3)(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位于副高北侧,当地冷暖气流交汇易形成大范围锋面降水区域。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鄂霍次克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下图为鄂霍次克海的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2)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阐释主要原因即可。第(2)题,从风力、季风与气候的关系角度分析季风环流对其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答案:(1)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距离阿留申低压中心近,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2)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阻碍航运;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形成大雾,能见度小,阻碍海上交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五节以“降水”为微专题融会贯通知识综合思维教师用书,共8页。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师用书,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锋面与天气,低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六节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多维度分析气候的影响创新应用教师用书,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