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51.0分)
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C. 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 D. 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
2. 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 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
C. 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D. 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
3. 为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 该实验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 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D. 该实验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4.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龙里大草原的所有植物 B. 龙里大草原的所有动物
C. 龙里大草原 D. 龙里大草原里的全部生物
5.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荒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0.7℃时才出汗
B. 土壤中的蚯蚓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
C.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6.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B.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
7.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④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C. ⑤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D. ⑦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8. 如图所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个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生长和分裂
B. 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C. ③过长表示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
D. 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9. 从人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它不同的是( )
A. 心脏 B. 胃
C. 泌尿系统 D. 脑
10. 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这个细胞不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 氧摄入,二氧化碳排出 B. 消化
C. 旋转前进 D. 制造有机物
11. 海带、葫芦藓和肾蕨是三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对它们特征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海带为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葫芦藓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 肾蕨有真正的根、茎、叶,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 海带、葫芦藓和肾蕨都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12.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之处是( )
A. 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B. 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C. 都具有种皮和胚 D. 都有胚乳
13. 周末。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野外去观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其中几位同学分别对几种植物做了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杉树,银杉等的球果不是果实
B. 杉树的种子着生在鳞片的基部
C.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D. 被子植物的种子比裸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好地保护
14. 在农村播种大多数都在春季进行,如果改为冬种,并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原因是( )
A. 需要适量的水分 B. 需要充足的光照 C. 需要充足的空气 D. 需要适宜的温度
15.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不含有机物)和蒸馏水(不含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其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论最可能的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
A. 水 B. 有机物 C. 阳光 D. 无机盐
16. 如图表示“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丙中c小烧杯中的液体为酒精
C. 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a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17. 2021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其中我国活动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 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0分)
18.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______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______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______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但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19.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C]反光镜。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在光线比较昏暗的试验室里,应选用图中反光镜c的 ______(填“平面”或“凹面”)才能更好地观察。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1中的[______]______,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填名称)。
(3)若视野②是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则该物像被放大 ______倍。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 ______方移动。
(4)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
20. 甲图是桃花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各部分并未按实际比例呈现。示例:[⑤]花柱。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桃花和桃子都属于 ______。
(2)图甲中②表示 ______,②中的花粉落在④上的过程叫做 ______,在此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有 ______。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该过程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 ______
(3)乙图中的种子b是由甲图中的[______]______发育而来。
2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如图为含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动物和植物的[ ______ ] ______ 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
(3)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 ______ 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为使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排放达到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请从增加二氧化碳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属于生长现象,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动物通过运动进行捕食或繁殖等,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C、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数据,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 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精确度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重大的调查应该选用普查.而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误差大,精确度不高.
故选D.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3.【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A错误。
B、据图可见: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B正确。
C、为了避免偶然,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C错误。
D、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10个鼠妇,D错误。
故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之间唯一的变量就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不同。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
4.【答案】C
【解析】解:A、龙里大草原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龙里大草原的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龙里大草原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D、龙里大草原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C。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5.【答案】B
【解析】解:A、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比较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保温能力强,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D、沙漠地区干旱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为了吸收水分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B正确;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D、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D正确。
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7.【答案】D
【解析】解:A、②细胞膜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A正确。
B、④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携带有大量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正确。
C、⑤液泡内含有多种物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C正确。
D、⑦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把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③叶绿体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错误。
故选:D。
(1)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如图:
(2)图示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A正确;
B、细胞进行分裂时,先分裂细胞核,细胞分裂的结果是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B错误;
C、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细胞在成长、分裂形成新细胞的过程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选:B。
①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②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据分析判断,A心脏、B胃、C脑都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C是由多种器官构成的系统。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做这题时要求要熟练掌握不同结构层次的有关内容,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10.【答案】D
【解析】解:草履虫的身体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并且这个细胞能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但是草履虫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异养生物。
故选:D。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11.【答案】B
【解析】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为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中酶有输导组织,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C正确;
D、海带、葫芦藓和肾蕨都属于孢子植物,依靠孢子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B。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理解各种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由种皮和胚组成,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如表: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无胚乳
玉米种子
种皮和胚
子叶一片、有胚乳
故选:C。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明确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杉树、银杉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果实这种器官,因此球果不是果实,A正确;
B、杉树的种子着生在鳞片的基部,B正确;
C、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根、茎、叶和种子,C错误;
D、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应该是被子植物的种子比裸子植物的种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D正确。
故选:C。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此题考查了两类植物的种子的区别:有无果皮包被。
14.【答案】D
【解析】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冬天温度低,如果播种将不利于绝大多数种子萌发,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选:D。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植株,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用蒸馏水培养的植株,生长瘦弱、颜色发黄;由实验结果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故选:D。
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区别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因此这是以无机盐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
本题考查了对“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的理解。
16.【答案】C
【解析】解:A、甲表示暗处理一昼夜,目的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
B、丙中小烧杯中酒精,其作用是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使叶片脱色,染色后观察效果更明显,B正确;
C、滴加碘酒后,叶片不遮光的部分变蓝色,原因是叶片不遮光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a遮光部分不变蓝色,C错误;
D、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故选: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中甲表示暗处理一昼夜,乙表示选叶遮光,丙表示酒精脱色,丁表示滴加碘液,显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7.【答案】C
【解析】解: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8.【答案】分解者;4;草;猫头鹰;大量减少;一定自动调节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
(4)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猫头鹰位于4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4;
(3)草;
(4)猫头鹰;
(5)大量减少;一定自动调节.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物质和能量以及有害物质的流动特点.
19.【答案】凹面 b 物镜 细准焦螺旋 100 右下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析】解:(1)图1中c是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两个面,平面起反光作用,凹面起反光和聚光作用。所以若在光线比较昏暗的试验室里,应选用反光镜的凹面,才能更好地观察;
(2)图1为显微镜的部分结构,abcde分别是:目镜、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视野①模糊,视野②清晰,要使物像由①变为②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3)因为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使用10×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的话,物像的放大倍数为100×;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是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被移到了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需要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4)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防止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1)凹面;
(2)b 物镜;细准焦螺旋;
(3)100;右下;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时,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4、图1为显微镜的部分结构,分别是: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本题考查点:1.显微镜的使用;2,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0.【答案】器官 花药 传粉 昆虫、风力等 人工辅助传粉 ⑥ 胚珠
【解析】解:(1)桃花和桃子(果实)都属于生殖器官。
(2)图中②是花药,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异花传粉为开花传粉,须借助外力(昆虫、风力等)传送。农业生产上,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传粉,提高被子植物的结实率。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为:
图乙中的b种子是由图甲中胚珠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器官。
(2)花药;传粉;昆虫、风力等;人工辅助传粉。
(3)⑥胚珠。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中①花丝,②花药,③传粉,④柱头,⑤花柱,⑥胚珠,a果肉,b种子,据此分析解答。
明确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蒸腾 ① 呼吸 ② 光合 碳-氧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又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去,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动物和植物的[①]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增加碳存储的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减少碳释放的措施: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防治病虫害、减少森林火灾、禁止乱砍滥伐。
故答案为:(1)蒸腾;
(2)①呼吸;
(3)②光合;碳-氧;
(4)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从两方面作答并合理即可得分)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分析解答。
重点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及相关的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4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