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 在足球课上,小明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以滚动的足球为参照物,球门是静止的
    B. 脚踢球时感到疼,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 踢出后的足球继续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2. 同学们正在进行排球训练,排球离开手后先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后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球离开手上升过程中一直受到托力的作用
    B. 排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 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D. 排球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不变
    3.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我们通过观察压强计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B. 探究动能大小与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车推出物体的远近,判断小车动能大小
    C.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D. 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4. “远征号”潜水艇在南海执行任务,根据任务的要求,潜水艇需要在不同深度处悬浮,若海水密度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潜水艇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B. 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相等
    C.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D.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5. 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动冲击钻,我们经常用它来给墙壁打孔。它在工作过程中,电动机带动钻头高速旋转,冲击墙壁打出圆孔。下面关于该冲击钻说法正确的是(    )
    A. 钻头前端很尖是为了增大对墙面的压强
    B. 钻头打孔时没有对墙壁做功
    C. 冲击钻把手处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它前端的钻头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6. 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第一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N
    B. 在第二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N
    C. 在第一个2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0J
    D. 在第三个2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W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7. 用球拍击打球时,是球拍与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8. 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塑料汤勺靠近水流,汤勺和水流会______ (选填“靠拢”或“远离“),这是因为汤勺和水流之间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 .


    9. 如图所示,是在冰面上行走时,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通过______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______摩擦,便于行走、防止摔跤。(选填“增大”或“减小”)


    10. 如图所示,是台球比赛中球杆击球后两球相撞的场景,此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台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球杆对台球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11. 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______ρ乙;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F乙.(均选填“>“、“”、“”或“=”或“  > 
    【解析】解:由于AB两物体两次静止时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
    由图知,物体AB排开液体的体积:V乙排>V甲排,
    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
    甲乙中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都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F浮=ρ液V排知,F甲>F乙。
    故答案为:>;>。
    同一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由图可以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利用好漂浮或悬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2.【答案】正比  > 
    【解析】解:由图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根据p=ρgh可知,相同深度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液体密度ρ甲>ρ乙。
    故答案为:正比;>。
    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深度成正比,跟液体的密度成正比。相同深度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
    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的压强,关键是认识图像,题目不难。

    13.【答案】=;tbc,做功相等,根据P=Wt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1阻力×阻力臂时,就会满足杠杆左端下倾。
    ①杠杆两侧同时减掉一个钩码,左边:G×3L,右边:2G×2L,右边下倾。
    ②在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3G×3L,右边:4G×2L,左边下倾。
    ③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左边:2G×4L,右边:3G×3L,右边下倾。
    ④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左边:2G×2L,右边:3G×L,左边下倾。
    符合要求的是②④,故选B;
    (4)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且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5N×20cm=F2×15cm,解答F2=2N。
    (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且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时,力的力臂在杠杆上,此时力臂最大,当如丙图,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力臂不在杠杆上,动力臂变小。
    (6)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或向右)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时,力的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力的方向影响杠杆的平衡;
    故答案为:(1)平衡;(2)0;(3)B;(4)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同时便于测量力臂;2;(5)小于;(6)力的方向影响杠杆的平衡。
    (1)杠杆静止时或杠杆匀速转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杠杆重的力臂为0。
    (3)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该题是要求杠杆的左端下倾。也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且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5)当力倾斜作用在杠杆上,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杆上,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会变大。
    (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力的大小、力臂的长短都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要求学生平时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自己动手实验,要学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对杠杆的动态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16.【答案】(1)薄;不是;(2)增大;有关;(3)1.03×108;1.03×104;(4)500;无法判断 
    【解析】解:(1)在实验中,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为好,这样在测量时会较灵敏,实验效果明显;
    U形管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一端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相同,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由此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金属盒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由此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3)奋斗者”号深潜到10 000m深处时,受到海水产生的压强:
    p=ρ海水g h=1.03×103kg/m3×10N/kg×10 000m=1.03×108Pa,
    由p=FS可得,每平方米外壁要承受到的海水压力:
    F=p S=1.03×108Pa×1m2=1.03×108N,
    由G=mg可得:m=Gg=Fg=1.03×108N10N/kg=1.03×107kg=1.03×104t;
    (4)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图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液体密度减小,橡皮膜所在深度增大,所以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无法判断。
    故答案为:(1)薄;不是;(2)增大;有关;(3)1.03×108;1.03×104;(4)500;无法判断。
    (1)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通过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来反映压强的大小,从压强计灵敏方面选择橡皮膜;根据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压强计是否为连通器;
    (2)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3)由p=ρg h求深潜到10000m时受到海水的压强,由F=pS计算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由G=mg计算质量;
    (4)根据p=ρgh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密度减小,由此判断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变化。
    本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影响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等,难度适中。

    17.【答案】校零  F1-F3  B  变小  变大  相等  BC 
    【解析】解:(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要指向零刻度线,如果没指向零刻度线,需要校零;
    (2)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G=F1,由图丁可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3,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F1-F3;
    (3)由图乙可知空烧杯的重力为F2,由图戊可知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与烧杯的总重力为F4,则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2,
    当F浮=G排即F1-F3=F4-F2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相等;
    (4)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
    重物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薄塑料袋内水的重力越大,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越大,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相等;
    (5)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可知,改进后:
    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
    B.由图2的实验装置和器材(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可知,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故B正确;
    C.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C正确。
    故答案为:(1)校零;(2)F1-F3;(3)B;(4)变小;变大;相等;(5)BC。
    (1)弹簧测力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不对齐,要调整至对齐,这一步骤叫校零;
    (2)物体位于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其重力,又知道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根据图乙和图戊可知空烧杯的重力和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与烧杯的总重力可求排开液体的重力,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进行解答;
    (4)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重物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薄塑料袋内水的重力越大,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越大,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关系;
    (5)改进后的优点从增加实验器材的目的来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等,弄清楚实验装置中每一个仪器的作用和目的是关键。

    18.【答案】水平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  粗糙程度  静止  左  无关 
    【解析】解:(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增大了压力,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或毛巾,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①启动传送带,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水面向右)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水平向左;
    ②某次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1)水平;匀速直线;(2)压力大小;粗糙程度;(3)静止;左;②无关。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得出结论;
    (3)①启动传送带,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由二力平衡分析;
    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则滑动摩擦力不变,据此分析。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19.【答案】解:(1)小明的重力为:G小明=mg=45kg×10N/kg=450N,
    骑行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小明+G自行车=450N+150N=600N,
    自行车前后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S=20cm2=2×10-3m2;
    骑行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FS=600N2×10-3m2=3×105Pa;
    (2)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f=0.03(G小明+G自行车)=0.03×600N=18N,
    由于自行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为一对平衡力,即:F'=f=18N,
    所以骑行过程中动力做的功为:W=F's=18N×100m=1800J,
    骑行过程中动力做的功的功率为:P=Wt=1800J20s=90W。
    答:(1)骑行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05Pa;
    (2)骑行过程中动力做的功及功率分别为1800J、90W。 
    【解析】(1)小明和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他们的重力;由压强公式p=FS可以求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2)自行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W=Fs求出此过程中动力做的功;再根据功率公式P=Wt求出功率。
    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公式以及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0.【答案】解:(1)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A处拉力:
    FA=f=5N;
    (2)由v=st可得,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vt=0.5m/s×4s=2m,
    由图可知,n=2,物体运动的距离:
    s物=sn=2m2=1m,
    A处拉力所做的功:
    W有用=FAs物=5N×1m=5J;
    (3)使用滑轮组时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4N×2m=8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100%=5J8J×100%=62.5%。
    答:(1)A处拉力大小为5N;
    (2)若拉力F以0.5m/s的速度匀速拉了4s,A处拉力所做的功是5J;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2.5%。 
    【解析】(1)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利用s=vt求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n,由s=ns物可求物体运动的距离,利用W=Fs求A处拉力所做的功;
    (3)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A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速度公式、做功公式和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明确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和利用好s绳=ns物是关键。

    21.【答案】解:(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G=(m球+m水)g=(132×10-3kg+1.7kg)×10N/kg=18.32N,
    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p=FS=18.32N100×10-4m2=1832Pa;
    (2)图丙所示,小球悬浮,则:
    此时盐水的密度为:
    ρ1=ρ球=mV=132g120cm3=1.1g/cm3;
    (3)由于ρ2>ρ球,则小球在密度为ρ2的盐水处于处于漂浮状态,
    则F浮=G=mg=0.132kg×10N/kg=1.32N;
    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
    V排2=F浮ρ2g=1.32N1.2×103kg/m3×10N/kg=1.1×10-4m3。
    答:(1)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1832Pa;
    (2)此时盐水的密度ρ1为1.1g/cm3;
    (3)小球浸入盐水的体积为1.1×10-4m3。 
    【解析】(1)根据F=G=mg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由p=FS算出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
    (2)求出小球的密度。根据悬浮条件即可判断液体密度;
    (3)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小球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和F浮=ρ水gV排求小球浸入盐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固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关键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节能减排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