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声现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2.(2021·福建南平模拟)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第一个音叉,第二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第一个音叉发出声音是音叉 产生的;第二个音叉会发出声音,说明 能够传播声音. 3.(2021·吉林长春期中)孩子在青春期往往会出现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变声就是其中之一.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男同学的 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2021·江苏盐城联考)小刚同学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的小明可以听到 次声音,其中第一次是从 (选填“钢管”“空气”或“水”)中传来的,这是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不同. 5.在小小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越 (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 振动发声,水越 (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6.小超经常被家门口播放的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使原声得到了加强. 7.(2020·江苏镇江期中)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叫“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8.(2021·江苏扬州模拟)扫地机器人已经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有一种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动躲避障碍物,其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它是用 波来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的,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 .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能够达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会随之摆动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逐渐变高 C.使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鼓面上纸屑跳动的情况 D.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10.(2020·山西太原一模)如图是利用无人机携带喇叭进行空中呼喊或转达指令的场景.下列关于“喇叭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耳中C.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D.一定属于噪声11.[新风向·跨学科融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声是由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12.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 100乙110700 A.乙声音音调较高B.甲声音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较少13.如图所示,将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 )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14.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15.(2021·湖北武汉武昌区期末)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16.(2020·陕西西安高新一中五模)如图所示,现在买东西可以用声波支付了.声波支付的原理是用户通过手机向售货机发出一段超声波,售货机“听”到这段声波后进行自动处理,用户再在自己手机上输入密码,售货机就会“吐”出商品.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发出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我们的说话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C.手机发出超声波主要是为了向售货机传递能量D.手机声波支付不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17.(多选)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A.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中,用纸片接触转动的齿轮,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C.丙中,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D.丁中,吹笔帽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18.(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竹声音很大时附近的人捂耳朵主要是为了防止声音传递信息B.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植树种草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优美的歌声也可能是噪声三 实验探究题(共19分)19.(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装置.(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钟,此时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音乐声; (2)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0.(2020·江苏镇江期中)(7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AB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并记录.次数长度L/m重物个数频率f/Hz10.4237520.821703 4265 (1)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 的关系. (4)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琴弦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 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 个. 21.[新风向·创新实验](8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等.②把发声的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塞在闹钟的四周,然后逐渐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闹钟声,记下此时人离鞋盒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塞在鞋盒内闹钟的四周,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听不见闹钟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的数据可知,塑料袋比衣服的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 (3)如果再给你一块儿海绵,你认为其隔音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的隔音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 四 综合应用题(共15分)22.(2020·河南驻马店驿城区期中)(6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玲所在的科研小组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1)穿黄隧洞由两条并排的、直径和长度都相同的圆形隧洞组成,单个隧洞从南岸进水口到北岸出水口的长度为4 250 m,小玲自制了一个能悬浮于水中的“浮子”,可以随水(与水的速度相同)流动.将“浮子”放入南岸进水口处,经28 min 20 s的时间到达北岸出水口,则穿黄隧洞中水的平均流速为多少?(2)小玲手持扩音器正对邙山山峰大喊一声,3 s后听到回声,则她距离邙山山峰大约有多远?(v声=340 m/s) 23.(2021·山东东营期末)(9分)如图所示,路上固定放置了一台测速仪,汽车向测速仪匀速驶来时,测速仪分两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历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历时0.4 s.已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1)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多远?(2)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多远?(3)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第二章 声现象 1.响度 声源2.振动 空气【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一个音叉振动发声,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第二个音叉,第二个音叉振动发声.3.音调 音色 【解析】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声带振动频率变低,所以音调会变得沉而粗;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4.三 钢管 速度 【解析】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的小明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5.少 空气柱 多【解析】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振动发声,水越少,水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6.噪声 回声7.次声波 低于 【解析】海上风暴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海上警报器接收的是次声波,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8.超声 信息【解析】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由题意可知这种扫地机器人也是利用超声波来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的;因为它只是利用超声波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而没有对障碍物有所改变,所以只是利用声音传递了信息.9.C A中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中实验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C中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中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选C.【技巧点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转换法,即将不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的现象转换成形象、直观的现象.本题中选项A、C、D都用到了这种方法.10.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错误;“喇叭声”是为了传达信息,故“喇叭声”不是噪声,D错误.故选B.11.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错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指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故D错误.12.D 声音的强弱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响度低于乙声音的响度,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故B、C均错误.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频率是1 100 Hz,乙声音的频率是700 Hz,说明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更少,故A错误,D正确.13.A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所以甲声音的响度低于乙声音的响度.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经过的周期相同,即甲的频率与乙的频率相同,所以甲、乙两声音的音调相同.故选A.14.B 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它内部扬声器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人和“小艾”说话时声音的特色不同,音色不同,故能够区分,B正确;当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响度足够大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C错误;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传播介质相同,温度一定时,传播速度相同,D错误.15.B 禁止鸣笛是控制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分析结论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16.D选项分析正误A人耳听不见超声或次声✕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我们的说话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手机发出超声波是为了向售货机传递购买商品的信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手机声波支付不能在真空中使用√ 17.AD选项分析正误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D吹笔帽的力越大,空气柱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8.CD 爆竹声音很大时附近的人捂耳朵是为了防止人耳受到伤害,这是为了防止声音传递能量,A错误;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显示噪声的大小,但是其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B错误;植树种草可以起到吸声和阻挡声音传播的作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正确;优美的歌声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或工作,也属于噪声,D正确.19.(每空1分)(1)能 (2)减弱(或变小) (3)不能 (4)真空【解析】(1)因为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所以音乐声能通过玻璃罩和空气传入人耳,人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设备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玻璃罩内就成了真空,我们将不能听到音乐声.(4)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是不可能的,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知识拓展】实验推理法的概念和应用实验推理法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是实验事实,以这样的实验事实为基础,我们进行合理的推理: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20.(每空1分)(1)1 (2)琴弦的长度 (3)0.8 松紧程度 (4)1、2 长度越长 (5)221.(每空2分)(1)小 (2)差 (3)海绵 (4)响度22.(1)已知t=28 min 20 s=1 700 s,s=4 250 m (1分)穿黄隧洞中水的平均流速v===2.5 m/s (2分)(2)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山峰的时间t1=×3 s=1.5 s (1分)由v=可得,人离山峰的距离s1=v声t1=340 m/s×1.5 s=510 m (2分) 23.(1)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s1=v声t1=340 m/s×=85 m(2分)(2)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2=340 m/s×=68 m (2分)(3)汽车在两次发射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85 m-68 m=17 m (1分)行驶这17 m所用的时间t'=Δt-t1+t2=1.05 s-0.25 s+0.2 s=1 s (2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7 m/s (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