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学案含解析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二数列文理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文理学案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理科第1讲空间几何体三视图表面积与体积文理学案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理科第3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科学案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四概率与统计文科第1讲概率学案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四概率与统计理科第1讲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学案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理科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文理学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理科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文理学案含解析,共14页。
第2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文理)JIE TI CE LUE MING FANG XIANG解题策略·明方向 ⊙︱考情分析︱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题目难度较小.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并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相渗透.⊙︱真题分布︱(理科)年份卷别题号考查角度分值2020Ⅰ卷5、18(1)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证明10Ⅱ卷10、16、20(2)已知球的表面积求点到面的距离;利用命题真假的判断来考查平面的性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两平面垂直的证明15Ⅲ卷19(1)证明点在平面内62019Ⅰ卷18(1)线面平行的证明5Ⅱ卷7、17(1)面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垂直的证明10Ⅲ卷8、19(1)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面面垂直的证明102018Ⅰ卷12、18(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正方体的截面;面面垂直的证明10Ⅱ卷5、20(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垂直的证明10Ⅲ卷16、19(1)圆锥,空间线面角的求解;面面垂直的证明10(文科)年份卷别题号考查角度分值2020Ⅰ卷19(1)求证面面垂直 Ⅱ卷11、16、20(1)已知球的表面积求点到面的距离;利用命题真假的判断来考查平面的性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两平面垂直的证明15Ⅲ卷19证明线线垂直;点在平面内122019Ⅰ卷19线面平行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12Ⅱ卷7、17面面平行的判定及充要条件;线面垂直的证明及体积的计算17Ⅲ卷8、19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翻折问题、面面垂直的证明及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72018Ⅰ卷10、18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长方体的体积计算;线面翻折及面面垂直的证明、三棱锥体积的计算17Ⅱ卷9、19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垂直的证明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17Ⅲ卷19面面垂直的证明及线面平行的存在性问题12KAO DIAN FEN LEI XI ZHONG DIAN考点分类·析重点 考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注:公理1的作用:①检验平面;②判断直线在平面内;③由直线在平面内判断直线上的点在平面内;公理2的作用:公理2及其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或判断“直线共面”的方法;公理3的作用:①判定两平面相交;②作两相交平面的交线;③证明多点共线;公理4的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0,].(3)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在平面内三种情况.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典例1 (1)(2020·黄山二模)平面α∥平面β,直线m∥β,直线n垂直直线m在β内的射影,那么下列位置关系一定正确的为( D )A.m∥α B.n⊥α C.n⊂α D.n⊥m(2)(2020·红河州三模)设m,n是空间中不同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D )A.若m∥α,n∥β,α∥β,则m∥nB.若α⊥β,m⊥β,则m∥αC.若m⊥n,m⊥α,α∥β,则n∥βD.若α⊥β,α∩β=l,m∥α,m⊥l,则m⊥β(3)(2020·汕头二模)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点G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E为A1D1的中点,点F为AE的中点,则( B )A.C、E、F、G四点共面,且CF=EGB.C、E、F、G四点共面,且CF≠EGC.C、E、F、G四点不共面,且CF=EGD.C、E、F、G四点不共面,且CF≠EG【解析】 (1)∵平面α∥平面β,直线m∥β,∴直线m可能在平面α内,排除A;设m在β内的射影为l,且m、l所在平面为γ,则γ⊥β.∵直线m∥β,m⊂γ,β∩γ=l,∴m∥l,∵n⊥l,∴n⊥m,排除B、C.故选D.(2)对于A,由m∥α,n∥β,α∥β,可得m∥n或m与n相交或m与n异面,故A错误;对于B,由α⊥β,m⊥β,可得m∥α或m⊂α,故B错误;对于C,由m⊥n,m⊥α,α∥β,可得n∥β或n⊂β,故C错误;对于D,由α⊥β,α∩β=l,m∥α,m⊥l,得m⊥β,故D正确.故选D.(3)连接AC,CE,∵G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G∈直线AC,又AC⊂平面ACE,∴G∈平面ACE,又F∈直线AE,∴F∈平面ACE,又C∈平面ACE,E∈平面ACE,∴C、E、F、G四点共面.取AD的中点M,连接EM,GM,则EM=,GM=1,∴EG==2,取AM的中点N,连接FN,CN,则FN=,CN==,∴CF==.∴EG≠CF.故选B.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3)借助于反证法,当从正面入手较难时,可利用反证法,推出与题设或公认的结论相矛盾的命题,进而作出判断.1.(2019·湛江二模)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β=m,m∥n,且n⊄α,n⊄β,则n∥α,n∥β;③若n⊥α,m⊂β,α∥β,则m⊥n;④α⊥γ,β⊥γ,α∩β=m,n⊂γ,则m⊥n.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C )A.1 B.2 C.3 D.4【解析】 对①若m∥α,n⊂α,则m∥n或m,n异面,故错误;对②,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若α∩β=m,m∥n,且n⊄α,n⊄β,则n∥α,n∥β,正确;对③,若n⊥α,α∥β,则n⊥β,m⊂β,则m⊥n,正确;对④,设α∩γ=a,β∩γ=b,在面γ内任取点O,作OA⊥a,OB⊥b,由α⊥γ,β⊥γ,得OA⊥α,OB⊥β,故OA⊥m,OB⊥m,则m⊥γ,又n⊂γ,则m⊥n,正确.综上真命题的个数是3.故选C.考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典例2 (2020·江苏模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AC⊥BC,AC=PC,E,F分别是PA,PC的中点.求证:(1)AC∥平面BEF;(2)PA⊥平面BCE.【证明】 (1)∵E,F分别是PA,PC的中点,∴EF∥AC,∵EF⊂平面BEF,AC⊄平面BEF,∴AC∥平面BEF.(2)∵PC⊥平面ABC,BC⊂平面ABC,∴PC⊥BC,∵AC⊥BC,AC∩PC=C,∴BC⊥平面PAC,∵PA⊂平面PAC,∴PA⊥BC,∵AC=PC,E是PA中点,∴CE⊥PA,∵CE∩BC=C,∴PA⊥平面BCE.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2.(2020·镇江三模)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C中点,AB=BC,A1D⊥AC1.求证:(1)B1C∥平面A1BD;(2)平面A1BD⊥平面AB1C1.【证明】 (1)设A1B与AB1交于点O,连接OD,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B1A1中,O为AB1中点,D为AC中点,所以OD为△AB1C的中位线,所以OD∥B1C,又OD⊂平面A1BD,B1C⊄平面A1BD,所以B1C∥平面A1BD.(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为△ABC的底边上的中线,BD⊥A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1C⊥平面ABC,BD⊂平面ABC,所以BD⊥C1C,又BD⊥AC,AC⊂平面ACC1A1,C1C⊂平面ACC1A1,AC∩C1C=C,所以BD⊥平面ACC1A1;又AC1⊂平面ACC1A1,所以BD⊥AC1;又A1D⊥AC1,BD⊂平面A1BD,A1D⊂平面A1BD,A1D∩BD=D,所以AC1⊥面A1BD;又AC1⊂平面AB1C1,所以平面A1BD⊥平面AB1C1.考点三 平面图形中的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典例3 (2020·怀化模拟)图1是直角梯形ABCD,AB∥CD,∠D=90°,AB=2,DC=3,AD=,CE=2ED,以BE为折痕将△BCE折起,使C到达C1的位置,且AC1=,如图2.(1)证明:平面BC1E⊥平面ABED;(2)求点B到平面AC1D的距离.【解析】 (1)证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由AB=2,DE=1,AD=,解得EB=EC=BC=2.连接AC交EB与M点,则△ECM≌BAM,∴M为BE的中点,则CM⊥BE.∴C1M=MA=,又∵C1A=,∴C1M⊥MA,又∵C1M⊥BE,BE∩AM=M,∴C1M⊥平面ABED,又C1M⊂平面C1EB,∴平面ABED⊥平面C1EB(2)解:设B到平面AC1D的距离为d,则d=,又VB-AC1D=VC1-ABD=S△ABD×C1M=××2××=1.∵DM=AM=,C1M=,∴C1D=,∴S△AC1D=××=.∴d====,即点B到平面AC1D的距离为.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求解方法(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和不变,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3.(2020·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BC=CD=DA=AB=2,E为AB的中点,以DE为折痕将△ADE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平面PDE⊥平面BCDE,F为PB的中点.(1)求证:PD∥平面CEF;(2)求三棱锥P-DEF的体积.【解析】 (1)证明:连接BD交EC于O,连接OF,依题意可知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又∵F为PB的中点,∴OF∥PD.又OF⊂平面CEF,PD⊄平面CEF,∴PD∥平面CEF.(2)取DE中点H,连接PH,∵PD=PE=DE=2,∴PH⊥DE,又PH⊂平面PDE,平面PDE⊥平面BCDE,且平面PDE∩平面BCDE=DE,∴PH⊥平面BCDE,且PH=,又∵F为PB的中点,∴点F到平面BCDE的距离等于点P到平面BCDE的距离的,又∵四边形BCDE为菱形,△DEB为等腰三角形,∴S△DEB=×2×2×=,∴VP-DEF=VP-DEB-VF-DEB=VP-DEB=×××=. YI CUO QING LING MIAN SHI WU易错清零·免失误 1.由于点、线共面构图不全面导致错误典例1 已知a、b、c、d是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求证:a、b、c、d共面.【错解】 如图1所示,设a∩d=A,b∩d=B,b∩a=D,则B∈α,D∈α,因此b⊂α,同理可证c⊂α,故a、b、c、d共面.【剖析】 上述解法漏掉了图2所示的“有三条直线共点”的情况,从而因构图不全而导致错误.【正解】 (1)无三线共点的情况,证明如上.(2)有三线共点的情况.不妨设直线a、b、c相交于一点D,D∉d,则点D与直线d确定一个平面α,设a∩d=A,则A∈d,于是A∈α,又D∈α,∴A与D确定的直线a⊂α,同理,b、c都在α内,故a、b、c、d共面.综合(1)、(2)可知,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a、b、c、d共面.2.由于忽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而导致错误典例2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C1的中点,求AE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错解】 如图所示,连接EC1,则EC1∥BF,∴AE与EC1所成的角就是AE与BF所成的角,连接AC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AE=EC1=a,AC1=a.在△AEC1中,cos∠AEC1===1-=1-=-,∴AE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剖析】 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由cos∠AEC1=-可知,∠AEC1为钝角,它是AE与BF所成角的补角,所以AE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应为,求得cos∠AEC1=-后,就认为所求角的余弦值是-,这是忽视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出现.【正解】 AE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对线面关系定理条件把握不准致误典例3 已知m、n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α∩β=m,n⊥m,则n⊥α,或n⊥β;②若α∥β,α∩γ=m,β∩γ=n,则m∥n;③若m不垂直于α,则m不可能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④若α∩β=m,n∥m,且n⊄α,n⊄β,则n∥α,且n∥β;⑤若m、n为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过m且使n⊥α.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②④__.【错解】 ②③④⑤【剖析】 ③是错误的;⑤是错误的.【正解】 ①是错误的.如正方体中面ABB′A′⊥面ADD′A′,交线为AA′.直线AC⊥AA′,但AC不垂直面ABB′A′,同时AC也不垂直面ADD′A′.②正确.实质上是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是错误的.在上面的正方体中,A′C不垂直于平面A′B′C′D′,但与B′D′垂直.这样A′C就垂直于平面A′B′C′D′内与直线B′D′平行的无数条直线.④正确.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⑤错误.从结论考虑,若n⊥α且m⊂α,则必有m⊥n,事实上,条件并不能保证m⊥n.故错误. ZHEN TI HUI FANG WU GAO KAO真题回放·悟高考 1.(2020·全国卷Ⅰ)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C )A.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m⊂β,都有l∥mB.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m⊂β,都有l⊥mC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都存在m⊂β,使得l⊥mD.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都存在m⊂β,使得l∥m【解析】 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m⊂β,则l和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A错误;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m⊂β,则l和m可能垂直,平行,相交故B错误;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都存在m⊂β,使得l和m异面垂直,故C正确;若α⊥β,则对任意的l⊂α,都存在m⊂β,使得l∥m是错误的,当直线l与平面β相交时,不存在直线与l平行,故D错误,选C.2.(2019·课标全国卷Ⅱ)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B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知,若α∥β,则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所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必要条件,故选B.3.(2019·全国卷Ⅲ)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B )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解析】 连接BD、BM、MN,N为BD中点,M为DE中点,∴MN∥BE,∴BM,EN共面相交,选项C,D为错;作EO⊥CD于O,连接ON,过M作MF⊥OD于F,连接BF,∵平面CDE⊥平面ABCD,EO⊥CD,EO⊂平面CDE,∴EO⊥平面ABCD,MF⊥平面ABCD,∴△MFB与△EON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ON=1,EN=2,MF=,BF==,∴BM==.∴BM≠EN.故选B.4.(2020·全国卷Ⅱ)设有下列四个命题:p1: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p2: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p3: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两条直线平行.p4: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则m⊥l.则下列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①③④__.①p1∧p4 ②p1∧p2 ③(¬p2)∨p3 ④(¬p3)∨(¬p4)【解析】 p1和p4为真命题;p2和p3为假命题;根据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①p1∧p4,③(¬p2)∨p3,④(¬p3)∨(¬p4)是真命题;故答案为:①③④5.(2019·全国卷Ⅱ)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AB=3,求四棱锥E-BB1C1C的体积.【解析】 (1)证明:因为ABCD-A1B1C1D1是长方体,所以B1C1⊥侧面A1B1BA,而BE⊂平面A1B1BA,所以BE⊥B1C1又BE⊥EC1,B1C1∩EC1=C1,B1C1⊂平面EB1C1,EC1⊂平面EB1C1,因此BE⊥平面EB1C1.(2)由(1)知∠BEB1=90°.由题设知Rt△ABE≌Rt△A1B1E,所以∠AEB=∠A1EB1=45°,故AE=AB=3,AA1=2AE=6.作EF⊥BB1,垂足为F,则EF⊥平面BB1C1C,且EF=AB=3.所以四棱锥E-BB1C1C的体积V=×3×6×3=18.6.(2020·江苏卷)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1C1;(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解析】 (1)证明:因为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所以在ΔAB1C中EF是中位线,所以EF∥AB1,AB1⊂平面AB1C1,EF⊄平面AB1C1,所以EF∥平面AB1C1.(2)证明:因为B1C⊥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B1C⊥AB.又因为AB⊥A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且AC∩B1C=C,所以AB⊥平面AB1C,又AB⊂平面ABB1,m所以平面AB1C⊥平面ABB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五解析几何第2讲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学案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二数列文理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文理学案含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篇素养提升文理专题六函数与导数第4讲导数的综合应用文理学案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