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0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0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课件,共29页。
任务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 ②画箭头(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③算数目 ④说变化。用双线桥法标出MnO2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 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u(NO3)2+2NO2↑+2H2O
(1)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2)常见的还原剂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其中:Fe2+、 主要表现 性,H2O2主要表现 性。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2.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5.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6.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例1.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KMnO4发生_______反应,HCl发生_______反应,盐酸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性和______性;生成1 m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ml。
KMnO4 HCl Cl2
MnCl2 还原 氧化
还原 酸
2×6.02×1023(或1.204×1024)
考点突破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变式1.(2021·浙江6月选考)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C.生成12.7 g I2时,转移0.1 m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A.NH3中H元素被氧化B.NO2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
变式2.(2021·浙1月选考)关于反应8NH3+6NO2===7N2+12H2O,正确的是( )
任务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及应用
1.氧化性是指 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 的性质(或能力)。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 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 ,如:浓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 ,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 又有 ,如:Fe2+、S、Cl2等。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3)根据相同条件下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1.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4.金属原子失电子数越多,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5.反应Cu+2Fe3+===Cu2++2Fe2+,说明还原性:Cu>Fe( )
例1.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FeCl3溶液 ⑤Cl2与NaOH溶液 ⑥Fe与HNO3溶液 ⑦Fe与H2SO4溶液 ⑧Na与O2(1)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2)由于温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3)氧化还原反应不受浓度、温度影响的是______。
考点突破2: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及应用
例2.Fe、C、Ni能与Cl2反应,其中C和Ni均生成二氯化物,由此推断FeCl3、CCl3和Cl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C(OH)3与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l3>Cl2>FeCl3
2C(OH)3+6H++2Cl-===2C2++Cl2↑+6H2O
变式1.(2021·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月考)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KI===2FeCl2+2KCl+I2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l2>I2>Fe3+ B.Cl2>Fe3+>I2C.Fe3+>Cl2>I2 D.Fe3+>I2>Cl2
变式2.已知氧化性:Fe3+>I2> ,下列说法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3++SO2+2H2O===2Fe2++ +4H+B.Fe3O4可写成FeO·Fe2O3,Fe3I8可写成FeI2·2FeI3C.还原性:Fe2+>SO2>I-D.反应H2SO4(浓)+2HI===I2+SO2↑+2H2O不能进行
变式3.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l·L-1C.当通入Cl2 2 m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 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1.价态转化规律及应用
(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注 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例如,不同价态的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
2.电子守恒规律及应用
1.电子守恒法计算的原理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电子守恒法计算的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考点突破3:“两大规律”与应用
例1.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2+KOH―→KX+KY+H2O(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含氯元素的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3 C.+5 D.+7
例2.K35ClO3晶体与含有H37Cl的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生成氯气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73.3 g·ml-1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氧化产物为Cl2,还原产物为KClB.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浓H2SO4不能干燥SO2C.H2S+H2SO4(浓)===S↓+SO2↑+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D.NO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反应
A.NaCl、NaClO B.NaCl、NaClO3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例3.现有24 mL浓度为0.05 m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7
例4.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A.2 B.3 C.4 D.5
变式3.在反应3BrF3+5H2O===9HF+Br2+HBrO3+O2↑中,若有5 ml H2O参加反应,被水还原的溴为
变式4..在P+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l CuSO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l。生成1 ml Cu3P时,参加反应的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l。
设7.5 ml CuSO4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1 ml Cu3P时,被氧化的P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7.5 ml×(2-1)=x×(5-0),x=1.5 ml。1 ml×3×(2-1)+1 ml×[0-(-3)]=y×(5-0),y=1.2 ml,所以参加反应的P的物质的量为1.2 ml+1 ml=2.2 ml。
变式5.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将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变式6.(2021·湖南1月适应性考试,8)已知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NaClO3>Cl2B.当反应中有2 ml e-转移时,被氧化的HCl为4 ml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产物ClO2和Cl2都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比较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物质得电子,物质失电子,氧化性,还原性,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0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课件 (1),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