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古文】《狼》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古文】《狼》,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实词字源,义项积累,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讲 【古文】《狼》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把握本讲重点篇目《狼》的有关考点; 3.把握文章中动物形象,通过动物形象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1.根据已有知识补充下列成语。______相争,渔翁得利 狡______三窟______捕蝉,______在后 井底之______2.文学常识:《聊斋志异》是_____(朝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____________(体裁)。该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蒲松龄,字______,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十,世称“______”,自称“______”。 二狼是一种为人所熟悉又畏憎的动物,以不同的形象反复出现在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聊斋志异》中写狼的篇目较多,其中不乏动人之作。这些篇目虽然多以兽为主人公,其重点却不是写兽而在于写人,在动物形象中寄托了作者对现世的观察和思考。学习《狼》,分析文中狼的形象。狼①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②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③,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④。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释】①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②缀(zhuì):连接,紧跟。③窘(jiǒnɡ):处境困迫,为难。④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⑤少(shǎo)时:一会儿。⑥瞑(mínɡ):闭上眼睛。◆课堂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弛担持刀 ( ) (3)一狼径去( ) (4)其一犬坐于前( ) (5)一狼洞其中( ) (6)盖以诱敌 ( ) 2.下面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C.及走,又从之 又数刀毙之 D.一狼得骨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文意理解: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_______——御狼——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本文中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一)黠鼠赋【北宋】苏轼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④,登龟狩麟⑤,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⑥,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⑦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注释】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扰龙伐蛟:扰,驯服。伐,击,刺杀。此处指“擒”。⑤登龟狩麟:登,捉取。狩,狩猎。⑥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⑦俛(fǔ):俯下身子。◆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拊床而止之( )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3)橐坚而不可穴也( )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蒲松龄假借“黠狼”,对社会现实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批判,抒发自己的鄙夷和愤慨。而在讽喻之外,《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类动物的形象颇为正面,它们身上具有某种人类的美德。作者以令人称奇的故事讴歌其知恩图报、行侠仗义等精神,通过兽性与人性的碰撞,寄寓蒲松龄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学习《义犬》,分析文中犬的形象。(二)义犬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衷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①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②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注释】①狺狺(yín):犬吠声。 ②估客:商人。【课堂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舟人固积寇也 ( )(2)贾哀赐以全尸 ( )(3)心甚悼焉( ) (4)所啮即前盗也(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 (2)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 3. 文意理解。 (1)请概述文中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实词积累——穷【实词字源】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申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项积累】穷词性词义文言例句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迁移练习】下列成语中“穷”的意思与“而乐亦无穷也”中“穷”相同的一项是( )A.穷乡僻壤 B.无穷无尽 C.穷源竟委 D.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研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 狼学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狼导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