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获奖教学ppt课件
展开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认真科学的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精确测量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使测得的结果更准确。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验:在斜面上让小车滑下来.
思考:小车在前半程滑得快,还是后半程滑得快?
讨论:要想知道哪一段滑得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滑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课堂探究】
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小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斜面木板、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
(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很小的坡度 。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 小车车头 到 金属片的距离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公式求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同一位置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
片的距离s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6)根据公式求出小车在上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下半段的速度,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学生朗读: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斜面长木板、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步骤:
(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很小的坡度 。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
出 小车车头 到 金属片的距离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公式求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同一位置处由静
止释放,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
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6)根据公式求出小车在上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生笔记: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
交流与反思
(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小车在斜面上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能用斜面的长度作为小车的路程吗?
如何计算小车全程的路程?
答:不能;用斜面的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作为小车的路程.
(3)如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答: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全程的总路程除以通过全程总时间;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用上半
段的路程除以通过上半段路程时间.
(4)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答: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
差大,让斜面由较小的坡度。
(5)小车下滑的要求。
答:让小车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6)测量过程能否改变斜面坡度?
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坡度。
(7)实验中哪个物理量的测量容易出现误差?怎样做才能减小误差?
答:时间测量误差较大;通过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8)测量中的偏大、偏小问题
答:若小车开始滑动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大;若过了终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测量平均速度偏小。
设计思路:学生朗读2遍,很重要,然后进行记录笔记,同时再反复记忆30s。
学生笔记:
(1)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小车运动的距离是指斜面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
(3)斜面坡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选择较小的坡度
(4)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点由静止释放
(5)实验中时间测量误差较大,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6)若小车开始滑动后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速度偏大;若小车静止以后才停止计时,
则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速度偏小。
例题赏析
-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__vAC(选填“>”“<”或“=”)。
2.在“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一实验者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
通过的路程是1m,全程所用时间是5s,前半程所用时间是3s,那么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是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实验原理: ;实验时用 测量时间; 测量路程。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
-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
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其
中,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超声波测距离、频闪摄影
装置含有超声波发射装置、接收装置、控制器三部分。超声波发射装置发射一段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超声波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会被接收装置接收。当发射装置发射超声波以后控制器便开始记录时间,当接收装置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以后控制器停止计时,全程总时间为t。因此就可以测出障碍物离发射装置的距离。
超声波测距离:,t代表全程的总时间。
频闪摄影:又称为连闪摄影,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过程的记录方法。如图所示
频闪摄影特点:
①每一张频闪照片,都是由多张照片叠加而成的。
②相邻两图之间时间间隔都是相同的。如图所示,若频闪相机每隔0.2s闪一次,则图中影像1和影像2,影像2和影像3、影像3和影像4之间时间间隔都是0.2s
四、课堂小结
五、课时作业
1.10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9m/s C.9.2m/s D.10m/s
【解析】运动员的路程s=16m+30m=46m,
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5s,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9.2m/s;
故选:C。
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3.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
答案:A。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文《测量平均速度》,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课时流程,课时导入,感悟新知,对斜面有什么要求,变速直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游戏谁反应快,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图书馆,互联网,如何设计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1秒表的使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