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地理二轮专题课件PPT整册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4-,-5-,-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微专题,-7-,-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1.遥感(RS)(1)原理:不同地物的 电磁波 特性不同。 (2)主要环节:(3)特点:获取地物信息 速度快 、范围广;动态监测 周期短 ;受地面限制小,能 全天候 监测。 (4)应用: 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1)系统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2)特点:全能性、 全球 性、全天候、 连续 性和实时性。 (3)主要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定位 、 导航 ,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速度 和时间。 3.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工作流程: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空间 信息;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 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2.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1)读图层,明要素: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这些专题地图是由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图中的叠加图层分别有水系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居民点分布图和土壤分布图。
(2)定原理,析联系:根据图层中的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利用地理原理规律,确定图层要素综合后的指向。如图中的地形、土壤、水系、土地利用图层都指向耕地分类与评价。(3)叠图层,得功能:图层叠加可生成多个地理要素综合后的新生(应用)主体,如下表所示。
典题示例(2016江苏卷,15~16)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思路分析第(1)题,关键点拨:遥感技术主要用来判断地表地物。地表物体差异越大,越容易判别。岩层与地下水深埋地下,无法使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第(2)题,关键点拨:农业适宜性评价实质上就是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因此与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图层包括水系、地形、土壤、地下水。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切入,主要考查遥感的应用及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 (1)A (2)C
【对点训练】(2018湖南常德模拟)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被称为汽车业的“苹果”。加强充电站建设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系统作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是( )①交通图 ②公共停车场分布图 ③电力网络图 ④地形图 ⑤住宅区图 ⑥充电设备服务商分布图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2)有报告称,特斯拉S型汽车应用程序存在设计缺陷,利用漏洞可远程控制车辆,实现开锁、鸣笛等操作。若这一说法成立,远程控制车辆所利用的技术是( )A.RSB.GPSC.GISD.Internet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
典题示例(2018江苏卷,17~18)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倡议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思路分析第(1)题,关键点拨: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反射电磁波的特性进行“拍照”,它只具有“发现”功能,发现古遗址位置。而对于具体的考古发掘、时代确定、探知遗迹的功能与作用,还需人工进行。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通过遥感技术发展各遗迹的分布,可帮助人们分析各古遗迹的联系。第(2)题,思维过程: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遥感考古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及优势。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遥感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 (1)D (2)D
【对点训练】(2018湖南十四校联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0月24日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 )A.工作流程简单B.观测精度高C.观测范围广D.监测时间长(2)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 )A.技术难度大B.资金投入不足C.市场需求不大D.政策支持不够(3)“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特别提示全球定位系统在自然灾害的监测中,可以利用其精确的定位功能对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典题示例(2007山东卷,22~23)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完成下列各题。(1)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数字地球D.全球定位系统
(2)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下表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
注:长春(43°53'N;125°20'E) 长沙(28°11'N;113°00'E) 西安(34°15'N;108°55'E) 广州(23°00'N;113°11'E)A.D21B.D201C.D584D.D776
思路分析第(1)题,关键点拨:本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对运行中的列车进行追踪,只能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主要是运用互联网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预测、模拟等。遥感技术主要利用遥感照相机拍摄照片,因此都不能对高速运行的列车进行追踪。第(2)题,太阳位于正南方时,当地地方时为12:00。列车运行使用的是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根据各城市经度:广州113°11'E与120°E相差约7°,相差28分钟,因此列车到达广州时广州的地方时最接近12:00。其他类似计算可得列车到达时:长春地方时约为13:51,长沙:10:47,西安:11:39。
命题立意 本题以铁路提速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地方时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方时计算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 (1)D (2)D
【对点训练】(2018湖南益阳模拟)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地理信息技术的小型玩具轮船,考察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通过每隔15分钟持续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的电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用了( )A.RS、GPSB.GPS、GISC.RS、GISD.GPS、数字地球(2)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B.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C.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D.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最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最明显
图型突破:“3S”技术的判读“3S”技术选取的方法(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3)关键词判断“3S”技术及简易理解①RS:“获取”空间信息——简易理解为拍摄照片。②GPS:“定位”“导航”“精确”“精密”“精准”等——简易理解为确定精确位置。③GIS:“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简易理解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地理信息。
典题示例(2011北京卷,10~11)右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2)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思路分析第(1)题,该城市中心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反映的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利用该图可以查询交通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第(2)题,图解解析:
命题立意 本题以某城市交通事故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 (1)C (2)D
【对点训练】(2018北京海淀一模)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村落进行拍摄(图1),并绘制地图(图2)。考察中发现村民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2讲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遥感技术RS,航天器,传感器,环境监测,三维坐标,实时性,地理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学案+配套课件第24讲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5旅游地理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5-,-6-,旅游资源的价值,-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