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全套教学同步课件PPT+教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13《人口容量》第一课时课件PPTpptx、人教版高中地理13《人口容量》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下册《人口容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1.3人口容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重点1. 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 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 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断增长,这张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新课讲授(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教师] 人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而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学生阅读P16(图1.22),理解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阅读P17,并讨论自然资源状况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教师]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过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1.自然资源状况[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P17图1.23木桶的“短板效应”思考题。 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可知,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板决定的,因此我们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过渡)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那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什么关系呢?[学生] 完成思考活动2.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教师]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高。并通过日本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师] (过渡)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样的关系呢3.人均消费水平[教师] 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美国与印度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过渡)在同学们看来除了这三种主要影响因素,还有什么会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呢?下面有一个案例分析帮助同学发现其他因素。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材料一 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2019年将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相关专家表示,海水稻种植如扩大到一亿亩每年可增产300亿千克,可以多养活8 000万人口。材料二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问题1 (综合思维)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了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提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问题2 (综合思维)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问题3 (地理实践力)海水稻的选育,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基地。结合木桶理论,判断影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桶板是什么?提示:土地资源。三、课堂检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巩固运用新知。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理解其中的联系。[设计意图]及时了解教学的反馈情况。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X页板书设计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自然资源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教学反思人口容量里面的名词学生重在理解,比较容易混淆教师要及时引导;人口容量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的观念,是学习地理的一个最终目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优质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科技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扩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同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一等奖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极限值,合理值,课堂小结,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