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第3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851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第3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851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优质第3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优质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探究课文,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峡》教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领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良多趣味 良:甚,很 B.属引凄异 属:属于
C.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D.哀转久绝 绝:消失
答案:B 连接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⑴有时遇到朝廷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⑵即使是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⑶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指名默写课文
二、文言知识归纳
㈠通假字
略无阙处(“____”同“____”,____________)
㈡一词多义
1.绝
⑴沿溯阻绝(________)
⑵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
⑶哀转久绝(________)
2.自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3.清
⑴回清倒影(________)
⑵清荣峻茂(________)
㈢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3.属引凄异(属,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㈣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3.回清倒影(清,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4.良多趣味(良,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5.每至晴初霜旦(霜,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6.空谷传响(空谷,_______用作_______,_______)
答案:㈠“阙”同“缺”,空隙,缺口
㈡1.⑴断⑵极,非常⑶消失
2.⑴于、在⑵如果
3.⑴清波⑵清澈
㈢1.或,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2.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
㈣1.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
5.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6.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探究课文
㈠自主探究
1.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
2.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3.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4.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案:1.第1段:总写三峡山的特点;第2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第3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第4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3.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4.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5.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㈡合作探究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答案:1.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2.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见春冬之景时的愉悦之情;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表达了对秋景所生发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来写三峡的不同风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山——奇特险峻(高俊美)
夏——湍急 (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清幽美)
秋——凄清 (凄婉美)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理解填空
1.《三峡》中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中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峡》中描写春冬季节三峡中泉水瀑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中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㈡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阙:________) ⑵良多趣味(良:________)
⑶晴初霜旦(旦:________) ⑷林寒涧肃(肃:________)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属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或王命急宣
C.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
D.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哀转久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5.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通“缺”⑵很⑶早晨⑷肃杀,凄寒2.C(A.连接/通“嘱”,嘱咐B.或许/有时C.早晨/早晨D.与世隔绝的/消失)(2分)3.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言知识。
2.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