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第2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85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8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第2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85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答谢中书书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答谢中书书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知识归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短文。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景物的特点,学习写景的技巧。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短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按课文填空。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答案: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⑶晓雾将歇( ) ⑷夕日欲颓 ( ) ⑸沉鳞竞跃( ) ⑹能与其奇者( )答案:交相辉映 都,全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参与,这里指欣赏。 3.翻译句子。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答案:⑴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⑵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⑶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二、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⑴四时俱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⑵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⑶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今义:消_________)答案:⑴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⑵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⑶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2.一词多义 答案:⑴①将要②欲望⑵①从②如果③在⑶①书信②写⑷①参与,文中指欣赏②和3.词类活用⑴五色交辉(辉,______作______,______)⑵夕日欲颓(颓,______作______,______。)答案:⑴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⑵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三、合作探究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美。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高峰入云(仰视)清流见底(俯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看)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平看)晓雾将歇,夕日欲颓(静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动景)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3.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感慨,并展开议论。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总结前文,再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来证实“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之说。这样首尾呼应,使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使主体部分更加鲜明突出。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本文美在哪里?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⑴山水相映之美: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⑵色彩交辉之美: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⑶晨昏变化之美: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⑷动静相衬之美: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5.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部分:分写山水景物的美。⑴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⑵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第三部分: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四、拓展延伸《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⑤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⑦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五、课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答案:⑴对偶⑵对偶,借代2.根据理解填空⑴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⑶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⑷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⑸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阅读《答谢中书书》,做题。⑴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①答谢中书书( ) ②四时俱备( )答案:①书信②季节⑵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A①将要②欲望B①从②如果C①的②的D①参与,文中指欣赏②和)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⑷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看似平常,实则总领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B.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一个“美”字便概括了它的特点。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答案:C(“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⑸“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议论。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 2.课下收集陶弘景的作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交流点拨,附: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获奖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