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含答案
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14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14含答案,共4页。
(1)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选择光滑的斜槽进行实验
B.实验时应满足m1>m2
C.实验时应调节水平轨道末端水平
D.两小球的大小可以不同
(2)为了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A点到斜槽末端的高度差h
B.小球的落点B、C、D到水平面的高度H
C.小球的落点B、C、D到水平轨道末端的距离sB、sC、sD
(3)如果该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则关系式________成立(用已测物理量和(2)中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2.[2021·山东卷,14]热敏电阻是传感器中经常使用的元件,某学习小组要探究一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待测热敏电阻RT(实验温度范围内,阻值约几百欧到几千欧);
电源E(电动势1.5 V,内阻r约0.5 Ω);
电阻箱R(阻值范围0~9 999.99 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 000 Ω);
微安表(量程100 μA,内阻等于2 500 Ω);
开关两个,温控装置一套,导线若干.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连接电路;
②闭合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微安表指针满偏;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微安表指针半偏;
④记录此时的温度和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填“R1”或“R2”).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图(不含温控装置)连接成完整电路.
(3)某温度下微安表半偏时,电阻箱的读数为6 000.00 Ω,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 Ω(结果保留到个位),该测量值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
(4)多次实验后,学习小组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像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5分钟实验题专练(14)
1.答案:(1)BC (2)C (3)m1 eq \r(sC) =m1 eq \r(sB) +m2 eq \r(sD)
解析:(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即可,则水平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A错误,C正确;为了保证小球碰撞为对心正碰,碰后不反弹,则两小球必须等大,且应满足m1>m2,B正确,D错误.(2)(3)设斜面体的倾角为θ,小球从水平轨道末端平抛落到斜面上,位移大小为s,由平抛运动的知识可知,s cs θ=vt, s sin θ= eq \f(1,2) gt2,可得v=s cs θ· eq \r(\f(g,2s sin θ)) =cs θ eq \r(\f(gs,2 sin θ) ) ,由于θ、g都是恒量,所以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可以化简为m1 eq \r(sC) =m1 eq \r(sB) +m2 eq \r(sD) ,因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为小球的落点B、C、D到水平轨道末端的距离sB、sC、sD.
2.答案:(1)R1 (2)见解析 (3)3 500 大于 (4)减小
解析:(1)用半偏法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应尽可能让该电路的电压在S2闭合前、后保持不变,由于该支路与滑动变阻器左半部分并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小,S2闭合前、后该部分电阻变化越小,从而电压的值变化越小,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最大值较小的R1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实验.
(2)电路连接图如图所示:
(3)微安表半偏时,该支路的总电阻为原来的2倍,即RT+RμA=6 000 Ω,由RμA=2 500 Ω易得RT=3 500 Ω.当断开S2,微安表半偏时,由于该支路的电阻增加,电压略有升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比原来2倍略大,也就是电阻箱的阻值略大于热敏电阻与微安表的总电阻,而认为电阻箱的阻值等于热敏电阻与微安表的总电阻,因此热敏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4)由于是ln RT eq \f(1,T) 图象,当温度T升高时, eq \f(1,T) 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ln RT减小,从而RT减小,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8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7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分钟实验题专练3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