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学者,“诗人学者”,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考:“板桥”可以换成“石桥”或“木桥”吗?
清晨落霜,“石桥”似乎难以印下早行人的足印,略显不合常理;“木桥”虽包含“木板桥”之意,但未免失之笼统,形象塑造上不如“板桥”鲜明。所以都不如原版的好。
林庚(1910-2006),诗人、学者。原籍福州,生于北京。林庚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1933年毕业后陆续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自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新诗创作,出版有《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四本诗集。他60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形式建构的开拓,并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对中西文化、文字、语言的研究,提出“节奏音组”“半逗律”“典型诗行”等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依据。他的诗作和诗论对中国新诗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撰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专著和整理的资料有《中国文学史》《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综论》《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少年精神” 少年精神是指少年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单纯,富有朝气,勇于开创。
圈点勾画关键词: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概念关键句:中心句、段落首尾句、转承句
抓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推进思路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P1)“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P2)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P3)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P4)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P5)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P5)“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P7)
(1-3) 提出“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的现象,并点明关键点在一个“木”字。(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7)总结艺术形象中的“一字千金”
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以小见大,深入浅出。
抓主要概念,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木叶”“树叶”“树”“叶”“落木”“木”“落叶”“暗示性”“艺术形象”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迢远而情深
洗净绵密之意的空阔疏朗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树干而非叶子“木”还让人联想到日常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叶”不属于木质,被排斥到“木”的疏朗形象以外去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联想到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联想到一个迢远而又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朱光潜《咬文嚼字》)
《说“木叶”》中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柳”“梅”“月”“鸿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带有某些特定的意蕴。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闽怨》)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
“柳”在送别诗或者说离别的情境中是最常见的语象,它可以暗示诗人的离愁别绪,传达诗人的离别之情以及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感慨。 因“柳”常常代表着浓浓的春意,而且年年复年年,总是绿意葱茏,但是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无有定数,所以“柳”又会引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诗句中就借“柳”表达这种情感。 除此之外,柳枝纤长柔美,轻风扶细柳,柳枝摇曳多姿的形态又容易使人有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感受;而“杨花”即柳絮飘无定所,又给人以身世飘零之感。如“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就有这种情感。若是“杨花”“柳絮”“柳绵”用于形容羁旅在外的游子,则柳絮的飘零感更添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例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翻开唐宋古诗,你会发现有一把刀格外耀眼,它的形象时常出现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例如“诗鬼”李贺就有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什么是吴钩呢?它是古吴地制作精良的一种宝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里有记:“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遂成二钩,献于阖闾,…………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吴钩,也用来泛指宝刀。请你品读下列诗句(也可以搜集更多有关诗句加以分析),结合吴钩的背景资料,探究古诗词中的“吴钩”的丰富暗示性,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艺随笔。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言现象,借鉴《说“木叶”》以层层追问推进分析过程的方式,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谈谈自己的理性认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9 说“木叶”获奖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6段,暗系落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入,作者介绍,初读课文,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示范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花语其实就是一种暗示,干燥黄褐色,繁茂绿色,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意象区别,酒愁的象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