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C
解析:建立细胞学说的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细胞学说只能说明生物的统一性,不能说明生物的多样性。
2.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在生命系统中既属于细胞,也属于个体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体积最小的原核生物
C.新型冠状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D.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答案:C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属于原核生物,病毒单独存在不表现生命活动,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3.下列关于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
答案:C
解析:a是原核生物,无核膜,d是噬菌体(细菌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独立繁殖和代谢,C项错误。
4.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每个细胞的物像越大
B.看清物像时,使用与盖玻片间距离越大的物镜,看到的细胞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C.换用较长的目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换用较长的物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亮
答案:B
解析: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使用时镜头离载玻片的距离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范围也就越小,透光量越少,视野越暗。
5.右图是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能是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
C.③可能是DNA,是细胞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D.①②的合成可能要受到③的控制
答案:C
解析:①可能是叶绿素,②可能是血红蛋白,③可能是DNA,①②的合成可能要受到③DNA的控制。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6.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的是( )
①病毒 ②上皮细胞 ③消化道的上皮 ④蛋白质 ⑤胃 ⑥一只狼 ⑦同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狼 ⑧一片森林
A.④①③⑤⑥⑧B.②③⑤⑥⑦⑧
C.④②③⑤⑥⑧D.②③④⑦⑧⑥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②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③消化道的上皮属于组织层次,⑤胃属于器官层次,⑥一只狼属于个体层次,⑦同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狼属于种群层次,⑧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④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①④均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7.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拟核
B.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
C.蓝细菌有细胞壁
D.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DNA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A、B两项正确。蓝细菌有细胞壁,C项正确。蓝细菌是自养生物,但不具有叶绿体,D项错误。
8.下图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的是不同的化学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
A.AB.B
C.CD.D
答案:C
解析:蛋白质水解断开的是肽键。
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的结构单位是蔗糖
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D.人体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淀粉的结构单位是葡萄糖,A项错误。淀粉和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C项错误。人体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D项错误。
10.用15N标记下列两种物质(数字所在的部位),能标记的一组是( )
图一 图二
A.③⑤B.①④
C.③④D.②⑤
答案:C
解析:图一中的物质表示核苷酸,其中①是磷酸基团,②是五碳糖,③是碱基,只有③中含有N;图二中的物质表示二肽,④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O—NH—”,⑤是羧基,④中含有N。
11.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则多肽E和多肽F中氨基酸的个数最可能是( )
A.199和181 B.340和281
C.58和53D.51和49
答案:D
解析:多肽的“—CO—NH—”中含有N,另外R基中可能还含有氨基,氨基中含有N,E的R基中含有2个氨基,所以E可能是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同理F可能是由4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12.取6支试管并编号,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2、4号试管内都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紫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蓝色
答案:A
解析: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含有还原糖,适量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4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中含有蛋白质,6号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A项正确,D项错误。甲组实验没有水浴加热,2号试管无砖红色出现,乙组实验有水浴加热,4号试管出现砖红色,B项错误。1、3、5号试管中只有蒸馏水,因此1、3号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5号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均呈蓝色;2号试管没有水浴加热,不呈砖红色;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中含有蛋白质,6号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C项错误。
13.下列关于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是不变的
B.自由水含量与细胞内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C.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反之则不然
D.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可作为衡量细胞代谢强弱的指标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结合水与细胞内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可以自由流动,属于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14.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答案:B
解析: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15.下列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与肽键相关
B.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化学信息物质是蛋白质
C.RNA分子中与磷酸相连接的是核糖与含氮碱基
D.核酸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肽链以肽键的形式相连,所以肽链的形成与肽键有关,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与肽键无关;激素、CO2等都是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化学信息物质,激素只有一部分是蛋白质;RNA分子中与磷酸相连接的是核糖,含氮碱基与核糖相连,不与磷酸相连。
16.下列有关5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烟草花叶病毒 ②酵母菌 ③根瘤菌 ④蓝细菌 ⑤烟草
A.②是真核生物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异养生物
C.②③④⑤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②③都是需氧型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性繁殖
答案:D
解析:②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③根瘤菌是细菌,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17.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合成了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构如右图所示)。其大致过程是先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胰岛素的α、β 2条肽链(α链有21个氨基酸,β链有30个氨基酸),再催化形成二硫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B.所有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均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C.氨基酸分子形成结晶牛胰岛素时,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888
D.糖尿病患者可口服该产物,以维持机体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胰岛素分子含2条肽链,每条肽链至少含1个氨基和1个羧基,所以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A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相邻肽链之间的氨基酸没有形成肽键,推测胰岛素分子中所有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均不参与肽键的形成,B项正确。氨基酸分子形成结晶牛胰岛素时,共脱去水分子数=21+30-2=49(个),脱去氢原子数6个(形成3个二硫键时脱去的),因此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49×18+6=888,C项正确。由于胰岛素在消化道中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降血糖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维持机体血糖含量相对稳定,只能注射,D项错误。
1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
B.N是组成细胞内各种有机物的必需元素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D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项错误。N是组成细胞内多数有机物的必需元素,糖类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B项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既有DNA也有RNA,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既有脱氧核糖也有核糖,C项错误。
19.下列关于糖类、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分子麦芽糖经水解能形成2分子单糖
B.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D.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是胆固醇
答案:D
解析: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是磷脂。
20.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了化合物b,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和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有4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答案:C
解析:若m为腺嘌呤,因为a可能是核糖也可能是脱氧核糖,故b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在禽流感病毒体内b有4种;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体内既有DNA又有RNA,因此在幽门螺杆菌体内b有8种,B项错误。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NA中肯定不含有b,C项正确。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是DNA,其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8分)在一个池塘中生活着一些蓝细菌、水草、草履虫、鲤鱼、青蛙等生物。请你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生物在形态上看来千姿百态,但在结构上都是由 构成的。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属于多细胞动物的是 。
(3)在这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组成一个 ;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 。
(4)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与其周围的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共同构成了 。
(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属于 型生物。
答案:(1)细胞
(2)蓝细菌、草履虫 鲤鱼、青蛙
(3)种群 群落
(4)生态系统
(5)蓝细菌、水草 自养
解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蓝细菌和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水草是多细胞植物,鲤鱼、青蛙是多细胞动物。所有的鲤鱼组成一个种群,所有的生物组成群落。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蓝细菌和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22.(12分)假设你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右图中的情形,回答下列问题。
(1)最可能是气泡的是 。
(2)要看清楚A的上半部,应将载玻片往 方移动。
(3)欲使用高倍物镜应转动哪个装置? 。
(4)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的 ,视野的亮度比原来的 。
(5)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造成显微镜某个部位损坏,下列为不当操作的是 。
A.拿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B.为了看清楚观察物,应该转动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更换镜头
D.使用拭镜纸朝同一方向擦拭镜头
答案:(1)B (2)上 (3)转换器 (4)少 暗 (5)B
解析:(1)显微镜下气泡的特点是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故题图中最有可能是气泡的是B。(2)因为显微镜下物像是倒置的,图中A位于视野的上方,实际上它位于装片的下方,所以使用高倍镜之前必须要将装片往上方移动,将A移至视野的中央。(3)在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要使用转换器转换。(4)高倍镜下,放大的倍数变大,视野变暗,同时视野变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5)在低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看到物像,但为了看清楚观察物,应该转动细准焦螺旋。同时,在高倍镜下观察物像时也应该转动细准焦螺旋。
23.(8分)无机盐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仅占细胞鲜重的1%~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这一实例说明无机盐对 有重要作用。
(2)通过查找资料可知,Mg是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为验证这一结论,一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对该同学实验步骤①②③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①将处于不同生长状况的大豆幼苗分为2组,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培养。
修改: 。
②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容器内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修改: 。
③两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
修改: 。
④观察、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案:(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应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对照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含有大豆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容器内盛有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培养液” 两组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24.(12分)下图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 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作 。
(2)图2中表示R基的为 (填序号);根据图2推测,该肽链至少有 个游离的羧基。
(3)现有8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5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 个肽键和 个游离的氨基。
答案:(1)123 脱水缩合
(2)②④⑥⑧ 3
(3)795 15
解析:(1)题图1中化合物由124个氨基酸脱去123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作脱水缩合。(2)题图2中表示R基的为②④⑥⑧;根据图2可知,R基上含有2个羧基,故该肽链至少有3个游离的羧基。(3)现有8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这些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为810-800=10(个),羧基数为808-80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5条肽链的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5+10=15(个),含有的肽键数为800-5=795(个)。
25.(10分)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请根据表中所列各种材料回答问题。
(1)原理: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 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如将上表材料中的 制成匀浆,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表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最理想材料是 ,理由是该组织细胞 ;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 mL组织样液,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50~65 ℃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 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浅蓝色→ →砖红色。
(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 ,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并制成临时装片,其过程要用到酒精,酒精的作用是 ,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焦距已经调好,但发现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原因是 。
(4)表中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最理想材料是 ;鉴定过程:先向试管内注入2 mL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 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液而不能过量的原因是 。
答案:(1)颜色 大米
(2)苹果 含有还原糖并且颜色接近白色 水浴 棕色
(3)花生种子 洗去浮色 切片厚薄不均
(4)黄豆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多,蓝色会掩盖反应的紫色
解析:(1)鉴定有机物的原理是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大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2)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并且细胞颜色接近白色,是理想的实验材料,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颜色变化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花生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鉴定的理想材料,该实验过程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在切片时要注意切片均匀,否则会导致较厚的地方不清晰。(4)鉴定蛋白质使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是先加A液后加B液,实验的理想材料是黄豆,该实验中如果加入B液过量,蓝色会掩盖反应的紫色,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形成干扰。比较项目
元素或基团的个数/个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各种可供实验的材料
柑橘
红桃
黑豆
黄豆
花生种子
大米
苹果
血红蛋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堂检测,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