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章第3节材料辨析比较课件
展开【讲·典例精析】【例】(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 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精准答题】 问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构建】 【试题情境】本题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题。以“《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为微情境,通过对三则材料关键信息的整合和提炼,归纳并分析出三则材料的侧重点,进而判断其异同。主要是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辨析比较三则材料内容的异同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必备知识】材料辨析比较题,掌握答题的技巧,分“三步走”:①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比较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②根据题干要求,在材料中搜寻相关答题区域,并精读深析有关文字: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思考为什么写这段文字,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然后仔细筛选相关内容;③把筛选概括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
【关键能力】考查比较筛选的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明确要筛选比较哪方面的信息:①比较筛选报道的内容;②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深度;③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宽度。【审答题眼】审题时的题眼包括,“三则材料”“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题时,首先要分析要求;其次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内容,把握并概括三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最后结合媒体性质探究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分析原因: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提·关键能力】材料辨析题比较异同“4步走” 第一步:准确洞察比较的核心——知己知彼
第二步:准确概括比较的内容——花开两朵
第三步:准确对应比较的方法——各表一枝
第四步:准确表述比较的结果——水落石出
比较点不同,比较方式也不同,具体如下: 1.比较报道的对象 这类题目,在报道的对象上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某一现象进行报道。 2.比较报道的深度 有的新闻,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典型的特点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而有的新闻,除这些新闻要素之外,还有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另外还有对主旨的深刻与否,背景、目的、立场、观点的异同等的比较。
3.比较报道的宽度 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 4.比较写作的角度 它包括写作的视角、写作的称谓以及写作的温度(零度写作和介入写作)。 5.比较写作的手法 比如“引用”“数据说明”“详略的安排”等。
【练·即学即用】(2021·玉溪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1日以来,南方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国家气候中心将今年长江流域强降水从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两个指标与1998年、2016年强降水分析比较,1998年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超过700毫米,2016年是580毫米,今年到目前为止是600毫米。从降水范围看,1998年是全流域暴雨,今年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区,与2016年相比范围较广,但比1998年范围相对小一些。因此综合分析研判显示,今年长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较弱,但比2016年强。(摘编自李玉坤等《南方这场暴雨洪灾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水平?》)
材料三: 河流洪水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泥石流和溃坝洪水等。河流洪水之中的山洪是我国最为头疼的一个方面,我国受山洪灾害影响区域非常大,有386万平方千米,涉及近3亿人2 076个县,洪涝灾害人员伤亡中有70%都是由山洪灾害造成的。 海岸洪水主要由大气扰动、天文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因素形成的暴潮造成,大致可分为天文潮、风暴潮、台风(飓风)、海啸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建设和开发会改变自然排水系统,造成全新的洪水风险。这是由于建筑、停车场和道路的建设,导致了吸收暴雨、飓风和热带风暴带来的多余雨量的土地面积的减少。
另外,发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降低;加上山丘地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摘编自《2020,中国将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最严重将几个流域同时爆发》)
材料四: 现有的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灾害风险战略,主要包括硬措施和软措施。硬措施包括强化蓄水设施、气候防护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引入耐淹和耐旱的农作物品种来提高农作物韧性。软措施包括洪水和干旱保险、预报和预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能力建设(教育和认知)等。 通常情况下,硬措施和软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城市规划可以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提供安全储存洪水的空间,以提高抵御洪水风险的能力。因此,城市发挥着“海绵”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水侵袭造成的损失并将雨洪作为资源进行利用。
社交媒体和移动电话服务之类的现代通信方法,是提升通信和预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干旱和洪水监测系统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性别平等纳入主流决策过程中,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是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机构间协调,特别是跨境流域,目前全世界大多数的跨境流域管理仍然碎片化。(摘编自《世界水发展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已经超过2016年和1998年同期,但通过其他的指标对比来看,今年的暴雨并不是历史最强的。B.从材料二可知,我国自1998年以来,因洪涝倒塌房屋的数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受灾面积仍有波动。C.从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前二十年每年受到的损失明显比近十年受到的损失低,其中1989年为最低。D.河流洪水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山洪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影响区域大,人口多,并且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是最多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C项,从材料二图表下的文字可看出1989年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缺失,因而“其中1989年为最低”依据不足。故选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及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因此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两侧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有明显差别的。B.近年城市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自然排水系统,带来了新的洪灾风险,所以现代城市和农业发展要科学规划。C.目前应对灾害风险主要有硬措施和软措施两方面,这两方面措施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不可能单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影响。D.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进一步做好相关机构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跨境流域,但目前这一方面工作仍有缺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C项,“不可能单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影响”错误,原文是说,“通常情况下,硬措施和软措施共同发挥作用”。故选C。
★3.材料一、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一摘编自《南方这场暴雨洪灾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水平?》,原文说,“国家气候中心将今年长江流域强降水从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两个指标与1998年、2016年强降水分析比较”和“1998年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超过700毫米,2016年是580毫米……今年长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较弱,但比2016年强”,由此可知材料一侧重对相关年份的暴雨数据的比较,从而呈现此次南方洪灾的大体情况。材料三摘编自《2020,中国将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最严重将几个流域同时爆发》,“河流洪水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泥石流和溃坝洪水等”,
侧重对洪灾形成原因的分析;材料三第四段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建设和开发会改变自然排水系统,造成全新的洪水风险。这是由于建筑、停车场和道路的建设,导致了吸收暴雨、飓风和热带风暴带来的多余雨量的土地面积的减少”,可见材料三还重点指出洪灾对现代城市发展造成了新风险。材料四摘编自《世界水发展报告》,是对现有应对相关气候灾害的措施的介绍,重点介绍了硬措施和软措施,并做出评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章第1节访谈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章第1节访谈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脉梳理,思路分析,解析选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章第2节筛选判断信息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章第2节筛选判断信息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脉梳理,思路分析,解析选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章科普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章科普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脉梳理,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