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894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894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894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导学案,共8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内容提要(教学环节、时间)教学流程/时间所需资源评价学生学习事项教师调控方式第一课时环节一:图片导入(5分钟)出示葫芦引出课题让学生质疑 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2分钟)1. 教师引导找生字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环节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15分钟) 环节四:对比图画,了解故事结局,留下疑问(3分钟) 环节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5分钟)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5分钟) 环节二:品读文本,体会感叹句语气激发兴趣,引出教学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感叹句语气角色饰演,体会反问句语气 环节三:角色饰演,体会反问句语气 环节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引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填空,理解故事寓意学习第四自然段小结故事寓意 环节五:读写结合,迁移强化 环节一:图片导入1.学生齐答(葫芦) 2.学生自由举手读“葫芦”。3. 学生跟随教师齐读“葫芦”。4. 学生齐读课题。 5. 学生自由提问 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圈生字词。2. 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葫芦)——“我要的是葫芦”;(藤 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哇)——“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盯 盯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邻 邻居)——“一个邻居看到了”。3.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4. 小组代表发言。5.学生听教师的点评以及补充,适时回答老师的问题。6.学生说与“哇”相近的词,自由说一说“哇”为什么是口字旁7.学生做“盯”的动作,体会盯的含义。8.全班齐读课文。 环节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学生答: 种葫芦的人。 2.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3.学生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4.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问题。 5.学生把图片排序,自由说一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6.学生回答。7.学生找句子。(感叹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词语“每天”、“几次”,以及种葫芦人的语言“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8.学生朗读,听教师指导,再进行朗读。 环节四:对比图画,了解故事结局,思考疑问1.学生自由根据课文第二幅插图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况。2.认真倾听教师的问题。 环节五:学习书写同桌讨论。自由说一说自己记字的方法。3.学生一边跟着老师写一边跟着说笔画笔顺。4.记录书写作业,进行书写练习。 环节一:复习生字1.学生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读,读句子。 环节二:品读文本,体会感叹句语气1.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邻居说的。 2.学生和老师配合读课文,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女生读邻居说的话。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的意思。 4.学生扮种葫芦的人说这句话,并谈一谈心情。 5.学生读句子,比较句子的不同语气,体会人物心情。 6.学生听教师小结,加强对感叹句的印象。 7.全班齐读。 8.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9.学生说盯的意思。 10.学生自由说“自言自语”的意思,并做一做“自言自语”地说。 13.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带着理解读书。 环节三:角色饰演,体会反问句语气同桌之间相互练习演一演。 2.两组同桌上讲台演一演,并接受教师的采访。 3.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4. 学生读句子,说心情。 5.其他同学用焦急的语气说一说邻居说的话。6.全班同学齐读邻居说的话。 7.学生回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不用治)8.学生读句子。 9.学生回答(不用治) 10.学生汇报交流,得出反问句更能表现强烈的语气。11.学生个别读,全班读。 环节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学生接读。学生填空。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说此时种葫芦的人的心情,并说自己找到的词语。(从“慢慢地”,“一个一个”,“黄”和“落”词语,体会种葫芦的人此时伤心难过的心情)5. 学生朗读。 6.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8.学生自由发言。 环节五:读写结合,迁移强化学生练习写话。 学生小组之间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环节一:图片导入1. 教师出示葫芦的图片。师:同学们,这是什么?2. 教师板书“葫芦”二字,并强调“葫芦”的“芦”是念轻声,请3个同学分别读。3. 教师示范读。4. 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寓言故事。大家一起把题目读出来。教师在学生齐读课题时将课题补充完整,并引导学生提问。师: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小结,引入课文。师:同学们已经慢慢地学会了自己思考,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环节二:初读课文,指导认识生字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找一找课文里的生字,并把它们圈出来。教师检查读书成果。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生字,说一说它在文中的词语并读一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自由讨论,找一找难记的生字,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记字的好办法,相互做一做小老师。教师PPT出示句子,让各小组的“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学生字。5. 教师简略点评,对学生进行肯定并就不足之处进行补充。(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强调“葫芦”的“芦”字是轻声字,“藤”是后鼻音。)(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哇字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与形近字“蛙、娃”进行比较认识)(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教师出示盯的小篆体,活解盯就是眼睛看着钉子,只看着一个事物,而不管其他事物。让学生做动作“盯”,体会“盯”的含义。)(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强调“邻”读音是前鼻音,比较“邻和领”)6.教师引导全班一起读课文。环节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教师提问。师:课文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那“我”是谁?2. 教师布置任务。师:种葫芦的人要葫芦,那他的葫芦在刚开始时长得怎么样啊?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葫芦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并用笔划下来。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句子。4. 教师在学生说找到的句子时,适时出示PPT,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1)分析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PPT出示葫芦藤生长茂盛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长满了绿叶”和“雪白的小花”,“长满”是叶子层层叠叠的样子,“绿叶”和“雪白的小花”相互映衬很好看,表现出葫芦的可爱。)师:这样葫芦,我们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可爱)。那么你们从这一句中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可爱?(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葫芦的生长规律。教师PPT出示长叶,开花,结葫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序,然后再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葫芦的生长过程。(3)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①教师播放小葫芦由小藤蔓慢慢长出叶子,开出小白花的动画。师: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你喜不喜欢这样的小葫芦?②教师请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真的非常喜欢小葫芦。③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和“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出种葫芦人心里对葫芦的喜爱以及急切的心情。注意感叹的语气,“每天”和“几次”要重读,种葫芦的人的语速较快,带着迫不及待,兴奋的心情。) 环节四:对比图画,了解故事结局,留下疑问1. 教师PPT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与课文第一幅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葫芦掉落的结局。2. 教师留疑。师: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呢?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同学们回去认真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一起讨论讨论。环节五:指导书写1. 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找一找自己觉得难写难记的字,在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找记忆的方法。2. 指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忆字的方法。3.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里一笔一划地书写同学们说的字以及重点掌握的字,让学生伸出小手跟着一块写,并一边进行强调。(注意强调“言”字第一横最长;“每”字的笔顺;“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字相叠;“怪”和“慢”都是竖心旁,注意竖心旁的笔顺。)4.布置书写作业 环节一:复习导入1. 教师出示PPT,呈现生字,先指名学生个别读,再开火车读。2.教师一边谈话一边适时引读,让学生再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以及最后得不到葫芦的难过的心情。师: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他的小葫芦,课文里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最后,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生:没有)小葫芦都怎么样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环节二:品读文本,体会感叹句语气1. 教师提出上节课最后留给同学的疑问,即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任务。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练习读一读。2. 教师和学生配合读课文的2、3自然段,师读旁白。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的意思。师: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教师让学生扮演种葫芦的人,说一说这一句话,体会种葫芦的人说这句话时满不在乎的心情。5.教师PPT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再次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6.教师小结: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那种满不在乎的心情。7.教师请全班带着这种满不在乎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8.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种葫芦的人思考,初步领悟寓言寓意。师:种葫芦的人这样想对吗?为什么?11. 教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1)复习“盯”字的意思,体会种葫芦人此时心里只有葫芦没有叶子、虫子的心情。师:之前我们说过了盯是什么意思?(待学生说完后)对啊,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也没有虫子。(2)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这句话?(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种葫芦的人心里高兴、激动的心情。 环节三:角色饰演,体会反问句语气1. 教师创设情境,布置合作任务。师:可这个时候,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热心的邻居看见了,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现在同桌之间,一个扮“邻居”,一个扮“种葫芦的人”,演一演他们的对话,能加上动作会更好。2. 请2组同桌上到讲台前演一演,演完之后教师选第二组对“邻居”和“种葫芦的人”进行采访。(1)对“邻居”进行采访①你想告诉种葫芦的人什么呀?②那用书上的句子怎么说?你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情?(着急)(2)指导朗读邻居说的话①个别指导:请其他同学也学着邻居,用着急的语气说一说邻居说的话。②全班指导:我们全班都是他的好邻居,我们一起来劝劝他。(全班读)(4)对“种葫芦的人”进行采访①你这样回答是想告诉邻居什么呀?②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5)指导读好反问句①教师问全班:种葫芦的认为叶子上的蚜虫是用治还是不用治?(不用治)②PPT出示对比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与“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同桌讨论,看看那一句用得更好,为什么?③指导朗读反问句。 环节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 教师指导引读: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心里想——;当蚜虫越来越多时,他却自言自语地说——;当好心的邻居劝他时,他还说——。2. 教师出示PPT,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巩固课文内容和理解故事寓意。【种葫芦的人要的是( ),不要的是( );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 ),就得要( ),因为他知道( )。】3.教师PPT出示小葫芦变黄掉落的动画,引导学生读懂“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中的感情。师:最后啊,小葫芦并没有向种葫芦的人所想的那样变成南瓜这么大,反而都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时种葫芦的人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师:谁能来把这种伤心的心情读一读?5.教师请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6.教师提出疑问,引发思考:是什么导致小葫芦黄了,落了?你从中知道了什么?7.教师小结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环节五:读写结合,迁移强化教师布置说话练习:如果种葫芦的人在第二年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而葫芦的叶子上又有了蚜虫,他会怎么办?自己想一想,用三分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教师请学生将写好的一段话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请小组进行展示。 多媒体课件(葫芦图片) 多媒体课件(课文句子) 多媒体课件(“盯”的小篆字体图片) 多媒体课件(葫芦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葫芦生长的动画) 多媒体课件(对比句) 多媒体课件(句子对比) 多媒体课件(填空) 1.图片导入,形象生动2.强调轻声的读音,着重生字的教学。 3.教师下放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4.学生合作学习,体现学习主动性。5.生生互动,调动天学生积极性。 6.使用字理教学,并让学生亲身做动作体验,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生字的意思。 7.通过由学生自己排序以及观看葫芦的生长过程来感受葫芦的生长过程,由浅到深,为以后揭示寓意进行铺垫。 8.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资源,通过对比图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9.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10.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切身体验人物心情。 11.从学生的初步对句子的感知到体验人物心情,再回到句子中去,有显读书的梯度。 12.通过动作体验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直观生动。 13.创设情境,形象生动。 14.采用“采访”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5.对比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是知识性的体现。 16.读写结合,让学生想象力得以发挥的同时还能检测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注释:(描述核心内容,如公式、定理……,即概念、规则、言语信息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堂检测,达标测试,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质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4 小马过河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