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课时教学背景,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案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本课时教学背景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初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时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中“守恒”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全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初中化学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等一系列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实验事实中,经过头脑风暴法,研究谈论,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 1、对学生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作为农村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有一定的默契,现有的学习资源基本能够实现共享,并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由于农村中学学习资源相对短缺,学生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2、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本课时探究学习活动,渴望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从过去的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化学实验观念,培养积极主动去体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素养。具体做到:(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参考学案亲自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探究“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的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3)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简便的蜡烛燃烧实验代替镁条燃烧实验,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来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与自己的假设理论冲突的原因的欲望和动力。继续引发学生探究实验,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还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实验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4)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5)将更多的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化学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引导建立桥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知识的跨越。本课时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并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四、教案设计课题:质量守恒定律(课时一)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人:彭良毅学校:大方县理化乡马龙岩农职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二)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三)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法。(五)教学资源1、实验仪器、药品: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蜡烛、碳酸钠、稀盐酸、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2、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引出探究课题——质量守恒定律(5分钟)教师:你们知道吗?(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用微观前面微粒的观点解释。)(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请说出判断依据。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谈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大屏幕然后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成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变成 形成 判断的依据: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教师:下面是什么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你们会写它们发生化学变化的表达式吗?随后播放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课件。铁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教师总结然后引入问题:通过观看大屏幕,同学们不但看到了实验现象,而且看到了是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还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又生成了什么物质。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思考,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提出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的关系。)师生总结⑴:教师:请大家说说,MFe加上MO2是否等于MFe3O4呢? MS+MO2是否等于MSO2呢?针对上述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今天的课题——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提出可能的假设。学生作出假设:……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提出的假设,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⑴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⑵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教师引导:下面,请大家举手表决。学生举手表决:……教师总结:通过表决,大多数同意第一种观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教师引导:好,请大家把蜡烛固定在天平的一端,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看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吗?请告诉我你们的结论。同学们回答:……教师提问:你们的假设被推翻了吗?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沉默无语。)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参考实验任选一个(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全做)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继续进行探究,然后再说出你们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教师展示参考实验课件:(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要求:从上面2个实验在小组中至少选1个合作探究。要求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并记录实验现象于下表中。实验名称铁钉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备注实验现象产生红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 反应前总质量m1m1 反应后总质量m2m2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M1 = M2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M1 = M2 学生做实验:……(要求:教师参与几个小组讨论。)教师提问:你们的结论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教师引导:从同学们做的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同学们做一万次实验都是平衡的。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前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结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论呢?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提问:你们如何设计实验,才能使得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相等呢?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蜡烛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又会怎样呢?)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课件展示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实验过程,把烧杯和蜡烛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天平指针的变化。教师:课件展示,将蜡烛固定在容器里,用托盘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教师:同样继续展示课件,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反应容器有盖与无盖两种情况下的反应。教师总结: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实验总结了这条定律。该定律要归功于波义耳、罗蒙诺索夫、拉瓦锡三位巨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3、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板书)教师引导:(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什么?(2)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何理解?(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何理解?(4)“反应生成的物质”如何理解?学生:思考然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守恒”指“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注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师引导:“守恒”的原因(板书)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守恒”呢?我们可以用分子和原子理论解释。模型教具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螺栓螺母建立一个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演示下面的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例如:H2+O2 点燃 HO2教师总结(板书):“守恒”的原因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4、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学生交流回答:……总结(板书):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教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 进行有关的计算(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3)解释一些实验事实5、化学反应方程式概念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6、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守恒。7、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___g。(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8、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复习本节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完成课本P94页《讨论》。家庭实验:用一杯白醋、一杯牛奶及天平,探究牛奶变质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七)反思性总结:通过本课时学习,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课件展示知识小结)认识有那些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吗?(八)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时,我们可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其实,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实践要得到理论的说明。2、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望同学们今后学会运用定量研究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复习难点,复习方法,课时安排,考点考纲分析,考点知识梳理,考点整合,方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