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于元曲,“曲”分类,文学常识,知识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关于思乡的诗句都有那些?
1、了解文学常识,背诵全曲。2、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品中情感抒发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2.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旁边有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上,秋风萧瑟,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我这个)伤心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法进行渲染,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突出“枯”“老”和“昏”的特点,在深秋的背景下烘托出萧瑟荒凉的氛围。
这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西风”,指秋风。“古”破旧之意。“道”,象征人生之路。“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更能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这里抒发了旅人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合作探究
2.动静结合,对比映衬。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衬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愁思。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小令前三句,共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个性鲜明的事物,寓情于景,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新知讲解
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课堂练习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7.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凄苦愁楚 的心情。(3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讨论:课外翻阅资料,查找其他表达乡愁的诗歌,与同学们一起朗诵与欣赏。
自主完成:朗读并流利地背诵《天净沙·秋思》,把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完成配套练习作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思考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板书设计,天净沙·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图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史知识,提示注意节奏,枯藤老树昏鸦,枯枯萎,老象征迟暮,老僵老,点明时间,表明状态,萧瑟之景,小桥流水人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元曲介绍,“曲”分类,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天净沙,曲牌名,写作背景,诗歌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