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整册优秀PPT课件+教学设计
- 第16课《散文二篇》之 《永久的生命》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75 次下载
- 第16课《散文二篇》之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84 次下载
-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79 次下载
-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81 次下载
- 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 94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16* 昆明的雨完美版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 昆明的雨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pptx、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2.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理解汪曾祺对昆明的情感。2.学生通过细品慢读,感受体会汪曾祺作品中的美感和诗意。教学难点感受体会汪曾祺作品中的美感和诗意。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他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鸡毛》《沈从文先生在西联大》《昆明的吃食》《泡茶馆》是他在昆明期间写关于人文、景物、饮食等方面的作品。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作品朴素、淡雅,读来韵味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他也因此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其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离开昆明后他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写于1984年的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3.字词积累青头菌( ) 辟邪( ) 孟夏( )八卦( ) 篱笆( ) 晕倒( )黄焖鸡( ) 蟹腿( ) 缅甸( )鲜腴( ) 绿釉( ) 密匝匝( )鲜腴:新鲜肥美。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细碎:细小零碎。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划分层次,概述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引子,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和事。第三部分(11):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2.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段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1)短文逐段概括,梳理文章的脉络。(2)从内容相关性的角度,理解文段之间的关系。3.汪老先生笔下昆明的雨有着什么特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雨季很长,有所间歇;气压不低,让人舒服;雨季明亮、丰满,草木旺盛。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喜爱、赞美)4.文章除了写雨,还写了些什么?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缅桂花和木香花、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馆。这些人、事、物都是昆明雨季特有的。四、精读细研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①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在内容上: 点明了文章中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3.“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4.除了写雨,作者还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人、事、物?明确: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昆明雨季的特点。5.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完成后面的问题。(1)读第6段,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2)读第7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读第8段,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时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第8段作者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她们怎样的特点?对表现“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5)品读第9段,写缅桂花时写房东赠花有什么作用?(6)“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并从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明确:仙人掌:倒挂着还能开花,多且极肥大,可以辟邪,代替篱笆。小结:既体现了昆明雨季的湿润,也体现了仙人掌之于昆明人生活的价值,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昆明雨季和昆明生活的想念。菌子:极多。牛肝菌:最多也最便宜;青头菌:略贵,格调高;鸡枞:名贵却不难得,味道鲜浓;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小结:作者对昆明的菌子种类数量之了解,对其口味颜色形状做法之研究,可见他对菌子的喜爱,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的,杨梅很大,颜色黑红的火炭梅,一点都不酸,很好吃。小结:苗族女孩的可爱娇美,与昆明的雨季相映衬,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火炭梅好看又好吃,又是雨季带给人们的滋味之美。既有视觉上美的享受,又有味觉上的可口,教人如何不爱昆明的雨季。缅桂花:名字来历,很香,很高大,长得茂盛。房东和养女摘缅桂花送给房客们。小结:高大茂盛又很香的缅桂花,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房东的热情与善良又让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昆明的雨季因缅桂花而变得有了香味,有了温暖与感动。6.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要着力写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一方面,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都是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它们身上可以窥见昆明的雨的影子,可以反映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对这些“琐细事物”的审视,发现了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情味,而将它们入文,既可以“小中见大”,彰显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生活的喜爱、怀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之情,还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7.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让昆明雨的特点更鲜明,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8.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9.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中“沉沉”所表达的情感?“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10.“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在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深切的怀念之情。结构上:前后照应,使结构显得完整。11.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五、深入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作者对昆明、昆明的雨的爱是深沉的,但寄托感情的载体却选得很小。作者将丰富的情感,凝聚在一个个细节之中。仙人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篇文章不仅写了雨,而且从昆明的雨入手写了当时的生活,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更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闲适、平淡的生活的怀念与珍爱。2.这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情趣的散文。表面上看,内容特别“散”,但是散中有整,散而又聚,散其形而聚其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本文“形散”的体现;同时,它们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全文以“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串起当年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六、品析语言品味语言,概括描写对象的特点。学法指导—特点概括:(1).可以关注相关的直接描写。(2).可以关注侧面表现、对比、类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汪曾祺的散文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从文中找出几处细细品味。(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2)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既描写又评述,暗含着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欣喜和赞叹之情。(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心软软的”写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2.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汪曾祺曾经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请找出文章中让你感受到美感和诗意的句子,并圈点批画,记录自己的感思。景物的美草木浓绿、仙人掌、木香花……滋味的美各种美味的菌子、杨梅人情的美房东给各家送缅桂花氛围的美雨天与友人酒店小酌(展示例句)(1)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滋味美。“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人窘迫或者吃惊的样子。这里形象的表现出了干巴菌味道好得让人惊奇,最后一句反问和感叹的叠加,突出强调了干巴菌其貌不扬和味道极好形成的强烈反差,以及带给人的惊喜和感叹。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人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苗族女孩子娇美、秀气、温柔的情态,衬托了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情义美。“满满的”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送花母女的善良、淳朴; “心软软的”写出了这种美好纯真的人情带给作者的感动、温暖。(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环境、氛围美。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香人的动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木香的形态和繁茂。 环境描写,雨中木香花侧面表现出了雨大,为“我们”滞留小酒店作了铺垫,渲染了雨中安静,美好的氛围。明确:内容: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回忆美。形式:以画开始,以诗结尾,诗情画意。七、主旨归纳作者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生活经历,表现了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八、写作特色1.构思新颖,层次清楚。文章从一幅有昆明特点的画起笔,总写昆明的雨季,再一一分写雨季的菌、果、花,然后由景及事及情,以想念昆明的雨总收。层次清楚,又自然流畅。2.以小见大,独具情韵。汪曾祺散文中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文中以小事物、小细节展现雨的特征,独具情韵。九、拓展延伸:1.古诗词中雨的意象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2.宋词欣赏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bìn)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作者少年追欢逐笑,无忧无虑;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处境萧索,寂寞孤独: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结尾两句,无声感慨,字字千钧。因受亡国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夜雨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沉重的亡国愁情、人生愁绪。十、板书设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评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昆明的雨,汪曾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图片ppt课件,文件包含17昆明的雨pptx、《昆明的雨》导学案学生版doc、《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版doc、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doc、《昆明的雨》同步检测原卷版doc、《昆明的雨》同步检测解析版doc、16昆明的雨01mp3、16昆明的雨02mp3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备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给下面划线字注音,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缅桂花,精读文本探究写法,课堂小结,大观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