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930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930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930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同步训练题整册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7 次下载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13 次下载
-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9 次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的地貌类型是,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课时训练课时1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甲处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甲处位于河流刚出山口的地方,且由高处向低处倾斜,又较为平坦,故其地貌类型应为冲积扇。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答案:A 解析:冲积扇是因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平缓,水流减缓,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此堆积而成,故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答案:C 解析: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③阶段河谷最窄,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故其发育最早;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作用越来越强,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②阶段符合;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开,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如图中①阶段。4.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冰川堆积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谷的形成过程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如图1)与三角洲(如图2)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5.下列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B 解析: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能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能分布在湿润地区。6.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 解析:冲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7.下图中所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水侵蚀 B.流水堆积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答案:A 解析:图示景观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完成8~9题。8.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地面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答案:C 解析: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9.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B 解析: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下图中图甲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图乙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第10题。图甲图乙10.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 )A.地势起伏更大 B.降水量更大C.支流流速更快 D.植被覆盖率更低答案:A 解析:渭河两岸物质是流水堆积形成的,渭河北岸为黄土高原,坡度较平缓,坡面径流速度较慢。而南岸为秦岭山区,坡度陡,坡面径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就大,所以南岸粒径大于北岸,A项正确。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 B.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 D.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答案:B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A项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B项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由于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C项错误。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带,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小,故D项错误。12.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风化物粒径较小 B.降水较少C.坡度较陡 D.河流较长答案:D 解析: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是由河流搬运和堆积形成的。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因此若河流较长,被携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就会小,故D项正确。13.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 )A.上游地区过度放牧 B.上游来水量减少 C.下游地区植被增加 D.下游荒漠化减轻答案:B 解析: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的变化应受上游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上游地区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增加,故A项错误。上游来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会导致来沙量减少,因此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故B项正确。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辽河河口海岸线( )A.1909年至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B.1945年至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C.1979年至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D.1909年至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1909—1945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局部向海洋方向推进,大部分向陆地方向推进;1945—1979 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大部分向海洋推进,但不是全部;1979—2003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基本全部向海洋方向推进,C项正确。15.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C.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辽河河口冰川侵蚀较强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基本上是不断向海洋推进的,说明不断有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泥沙源于河流上游地表侵蚀作用,故反映出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A项正确。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剖面图,完成第16题。16.下列a、b、c三处河流与三幅横剖面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丙 B.b——乙 C.c——甲 D.a——乙答案:D 解析:图中a、b、c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对应的分别是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V”型谷、以侧蚀和下蚀为主的河谷展宽、以侧蚀为主形成的槽型谷。课时2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完成1~2题。石蘑菇 沙丘1.石蘑菇指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A 解析: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沙丘是因风速降低,风所携带的物质堆积而成,是由风力推积作用形成的。多数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 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应与盛行风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答案:C 解析:多数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的,说明雅丹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C项正确;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青海湖具有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湖区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完成5~6题。图1 图25.下列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于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冰川运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答案:A 解析: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当地盛行西北风,受风力作用影响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沙丘迎风坡西北坡较缓,背风坡东南坡较陡。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当地河湖的沉积物,A项正确。6.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①西北风 ②湖陆风 ③地壳隆起 ④河流 ⑤地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答案:C 解析:青海湖西岸沙丘位于布哈河三角洲东北部,其沙源主要来自三角洲的河流沉积物,④正确;受大通山的阻挡,西北风的影响微弱,但湖陆风的影响较大,①错误,②⑤正确;青海湖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构造湖,③错误。读下图,完成7~8题。7.形成该山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答案:A 解析:该山区地表崎岖,多溶洞和暗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8.该山区地貌( )A.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B.与化学作用无关C.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D.主要形成于岩浆岩地区答案:C 解析:该山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它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由流水溶蚀形成。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约30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峡谷、峰林、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为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答案:D 解析:图示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貌,符合云贵高原的特征。10.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答案:D 解析: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1题。11.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和物理风化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答案:C 解析:该石林景观是由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出露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即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的。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完成12~13题。12.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答案:D 解析: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鸟取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13.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答案:B 解析: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下图为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钟乳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沉积 D.冰川堆积答案:C 解析:钟乳石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属于流水沉积作用。 15.钟乳石分布地区地表常见的地貌景观有( )A.黄土 B.峰林 C.沙丘 D.角峰答案:B 解析:钟乳石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常见峰林等地貌景观;黄土和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并说明理由。答案: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答案:风力强,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可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精品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土壤中矿物部分的主要来源是,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该地黑土形成的有利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