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学案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6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化学与stse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化学与stse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学案,共20页。
专题一 化学与STSE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体系构建·串真知真题回放·悟高考解读考纲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8.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体验真题1.(2020·全国卷Ⅱ·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解析】 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正确;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正确;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正确。2.(2020·全国卷Ⅲ·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解析】 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说法正确;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说法正确;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说法错误;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D说法正确。3.(2019·全国卷Ⅰ·T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 氧化铁是红色的,俗称铁红,所以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4.(2019·全国卷Ⅰ·T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解析】 由图可知,在冰表面第一层中,HCl分子并没有电离,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A正确;第二层中,Cl-与H2O的比值是10-4∶1,由于HCl是一元酸,所以H+浓度与氯离子浓度相等,假设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0-4 mol,则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水的体积为=20 mL,故氢离子的浓度为=5×10-3 mol·L-1,B正确;冰表面第三层中,由于是以晶体的形式存在,所以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C正确;由图可知第三层中不存在HCl、H+、Cl-,不存在可逆反应HClH++Cl-,,D不正确。5.(2019·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解析】 高纯度的硅用作光电转化材料,如光感电池;储存材料,如芯片等,A正确;铝合金材料质量轻、硬度大、耐腐蚀,广泛用于制造高铁车体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去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碘酒是一种常见药品,它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能杀死细菌、真菌等,因此常用于伤口消毒,D正确。6.(2018·全国卷Ⅲ·T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析】 A项电器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因为水和泡沫都是会导电的,会发生意外,故A说法错误;B项疫苗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各种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细菌等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故疫苗应冷藏保存,故B说法正确;C项水性漆是一种不用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绿色环保产品,故C说法正确,D项电热器内胆一般采用钢板含钛金属制作,镁比铁和钛都活泼,若用镁作负极,可起到保护内胆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说法正确。7.(2018·全国卷Ⅱ·T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会使油污中的油脂发生水解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除去,A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胃酸的成分为HCl,而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而形成可溶性的钡盐,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而造成人体中毒,D错误。8.(2018·全国卷Ⅱ·T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解析】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故A项正确;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示可以得出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故B项正确;由图示可以得出硝酸铵和硫酸铵的形成是NH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生成的,NH3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故C项错误;过度使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的NOx和NH3的含量增多,而NOx和NH3均与雾霾的形成有关,故D项正确。预判考情2021年仍可能从社会热点、新科技成果、传统文化载体、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等方面命题,亦可能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等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关注以下方面: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2)环境保护新进展——“雾霾”的产生、危害和治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3)新能源的使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2.绿色化学的特点(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5)发展“绿色工艺”;(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3.重视常见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知识深化·精整合1.化学与STSE(1)绿色化学的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全部转化为产品,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2)环境污染污染名称主要污染物及形成原理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雾霾SO2、NOx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酸雨SO2、NOx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NO+O2═══2NO2,3NO2+H2O═══2HNO3+NO。光化学烟雾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污染物。臭氧空洞NOx、氟氯代烷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CO2气体的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白色污染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3)生活、生产中的材料①金属材料:常见的是合金,其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②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光导纤维。③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4)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潮汐以及柴草等。①新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②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③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5)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①明矾:KAl(SO4)2·12H2O②胆矾、蓝矾:CuSO4·5H2O③绿矾:FeSO4·7H2O④钡餐、重晶石:BaSO4⑤孔雀石(铜绿):Cu2(OH)2CO3⑥水晶、石英:SiO2⑦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⑧磁性氧化铁:Fe3O4;铁红:Fe2O3(6)必备的“六大”生活知识①明矾净水: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形成沉淀。②常用饮用水消毒剂:Cl2、ClO2、漂白粉、NaClO(84消毒液)。③漂白剂:a.氧化型:漂白粉、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H2O2、Na2O2、O3;b.化合型:SO2;c.吸附型:活性炭。④加碘食盐:一般添加KIO3(性质较稳定)。⑤胶体知识:丁达尔效应与树林中的晨曦、舞台上的光柱。⑥焰色反应:节日的焰火(燃烧的金属元素)。2.化学与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3.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及依据(2)物质分类中的“不—定”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④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Cu2(OH)2CO3;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NH4Cl等铵盐。⑤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七解”“十八化”辨析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七解溶解、潮解分解、裂解、水解、电解、降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升华氧化、氢化、风化、钝化、皂化、歧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五误区”①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②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③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液化等。④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⑤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但淀粉胶粒不带电荷。胶粒不带电荷的胶体不能发生电泳。(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5)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5.常见化学用语(1)表示物质组成的4种符号①元素符号,如O、Mg、Cl。②离子符号,如O2-、Mg2+、Cl-。③核素(原子或离子)符号,如O、8O、Mg2+、Mg2+、Cl、Cl-。④化合价,如H2、2、O、Cl2,Mg2、Ca2。(2)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图式” 举例化学式Na2O2 NH4Cl SiO2分子式乙烯:C2H4 氨:NH3最简式(实验式)乙烯:CH2 乙酸:CH2O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醇:CH3CH2OH键线式原子结构示意图Cl:球棍模型CH4: 乙烯:比例模型CH4: 乙烯:典题精研·通题型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典例探究角度一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典例1 (2020·荆州模拟)2020年1月武汉爆发新冠肺炎,湖北省采取封城封镇的措施阻止了冠状病毒蔓延。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 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因过氧乙酸能灭活病毒,所以在家每天进行醋熏能杀死家里的新冠肺炎病毒B.在空气质量检测中的PM2.5,属于气溶胶C.电解食盐水制取次氯酸钠喷洒房间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都属于有机物【解析】 醋酸为弱酸,不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而且会刺激呼吸道粘膜,不宜长期熏醋,故A错误;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为1~100 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若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则不形成胶体,故B错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故C正确;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属于无机物,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都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角度二 物质的变化典例2 (2020·天津模拟)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A.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B.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C.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D.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解析】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从海底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的物质产生,D不符合题意。规律方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类题精练1.(2020·郑州模拟)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解析】 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反应2KNO3+3C+S═══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故C错误;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2.(2020·北京模拟)下列我国科技成果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B.“深海勇士”号潜水艇用锂电池供能C.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解析】 航空燃油是厨余污油通过热裂解等技术得到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煤制烯烃,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考点二 常见化学用语典例探究典例3 (2020·承德模拟)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 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B )A.N2的电子式:B.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C.CO2分子的比例模型: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 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得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A错误;根据化合价,氧是二价的所以形成两个共价键,氢和氯都是一价的,形成一个共价键,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正确;CO2分子的比例模型:,C错误;HCl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D错误。易错警示(1)书写电子式时注意的问题①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而不是。②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型,如H2O2的电子式是,而不是。③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OH为。④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氨气的电子式是,而不是。(2)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谨防漏掉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类题精练3.(2020·西安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B.次氯酸的电子式可表示为C.CH4和CH4互为同分异构体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O、DO、HO、DO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 35Cl、37Cl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7,二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H4和CH4都是甲烷,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16O与18O互为同位素,但HO、DO、HO、DO都是水,属于化合物,因此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考点三 化学与STSE典例探究典例4 (2020·绵阳模拟)化学是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制造矢量发动机使用含铼(Re)合金材料,合金是纯净物B.“人造太阳”的核燃料是氘、氚,H、H互为同位素C.在人体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说明白色污染危害严重D.制造芯片的工艺中,用氢氟酸腐蚀硅是化学变化【解析】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为合金,故含铼(Re)合金材料是混合物,A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间互为同位素,故H、H互为同位素,B正确;白色污染是聚乙烯等废塑料形成的污染,在人体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说明白色污染危害严重,C正确;HF能和硅反应生成SiF4和H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正确。易错提醒化学与科技、社学、环境等问题的易错点(1)绿色化学:污染物零排放≠污染处理。(2)食品添加剂≠无毒。(3)水的净化(利用吸附性吸附悬浮物)≠水体消毒(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4)新能源≠常规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等是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规能源。(5)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玻璃钢、钢化玻璃是常见的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压电陶瓷、压敏陶瓷、氧化铝陶瓷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类题精练4.(2020·锦州模拟)《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一次能源B.“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D.C919大型客机使用了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可减轻机身自重【解析】 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原煤、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氢能等,A错误;高温结构陶瓷耐高温、耐腐蚀,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传统的硅酸盐,B错误: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错误;铝和锂均为金属材料,故铝锂合金也为金属材料,D正确。考点四 化学与传统文化典例探究典例5 (2020·潍坊模拟)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育(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解析】 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A正确;得铁化为铜,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故B正确;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杂质,故C正确;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汞和硫,不是熔化,故D错误。技巧点拨巧解传统文化试题的思维流程类题精练5.(2020·天津模拟)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解析】 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故A错误;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考点五 分散系与胶体典例探究角度一 分散系的分离和提纯典例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B.皂化反应结束时,可加入食盐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C.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可选择仪器: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D.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可选择仪器: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解析】 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饱和碳酸钠除去乙酸,还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然后分液、干燥即可,A项正确;食盐可降低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胶体可以透过滤纸,C项正确;蒸发需要蒸发皿,不需要坩埚,D项错误。题后反思分散系的分离提纯方法(1)溶液常用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2)胶体常用渗析和盐析;(3)浊液中的悬浊液常用过滤、乳浊液常用分液。角度二 胶体及其性质典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2018·全国卷Ⅰ)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B.(2017·天津高考)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2016·全国卷Ⅲ)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D.(2015·安徽高考)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解析】 Fe(OH)3胶体粒子是Fe(OH)3的集合体,数目远小于原Fe3+的数目0.1NA,A错误;Al3+和Fe3+水解生成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B正确;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会得到Fe(OH)3沉淀,C错误;Fe( OH)3胶体是红褐色透明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错误。类题精练6.(2020·银川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B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过量硫酸溶液有红褐色沉淀胶体遇强电解质聚沉B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沉淀产生X可能是H2S气体C将灼烧至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变红乙醇被还原D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NaOH溶液并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存在NH【解析】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过量硫酸溶液,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A错误;SO2+2H2S═══2H2O+3S↓,B正确;乙醇变成乙醛是氧化反应,C错误;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大,应向某溶液中滴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能产生使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才说明溶液中有铵根离子,D错误。7.(2019·福州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B.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消失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 nm,A错误;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B正确;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故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开始时会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当继续滴加时,氢氧化铁沉淀会溶于过量的硫酸,即沉淀消失,C正确;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D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 化学用语(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Fe3胶体的制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